虞亞婷
摘 要 新課標要求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倡導“多讀書、讀好書”。而群文閱讀教學則是增強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zhì)量、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初中語文教材單元編排具有目的性、統(tǒng)一性特點,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開放的閱讀學習模式,有效整合單元課文開展群文閱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思維質(zhì)量。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單元整合? 群文閱讀? 教學策略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碎片化閱讀、單篇閱讀教學是主流。新課改要求學生增加閱讀數(shù)量和質(zhì)量。群文閱讀、連續(xù)性閱讀更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以單元為組群,把相同文體或類似主題的文章編排到一起,這樣的編排便于教師以單元教學為藍本,將這些教學資源有效整合起來,探索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提升教學質(zhì)量。
一、根據(jù)學生學情,開展單元教學
教師在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和思維水平等都不盡相同,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即“以學定教”,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過程。
在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根據(jù)層次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牢固、語感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將單元內(nèi)的課文整合到一起進行閱讀,然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解決,這是符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的。而對于語文基礎知識儲備較差的學生,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做好基礎知識的掌握,然后再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升華。尤其是在學習文言文單元或古詩詞單元時,學生對古文的掌握水平更是參差不齊。因此整合單元內(nèi)容的群文教學,就要更加注重分析學情,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教師提升認知,奠定教學基礎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業(yè)務學習、鉆研各類語文知識,提升學科教學技能,促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首先,教師要研究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并善于總結。其次,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課程本身的知識點及教學目的等,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會提到的問題也要提前做出預設。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學習借鑒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也可以與其他老師溝通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從而獲得彼此的成長。
例如,在開展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群文教學時,教師首先要針對這幾篇課文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如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文章主旨及文章傳達的思想感情等。還要綜合這些課文的共同點、不同點做仔細分析,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這幾篇課文都涉及季節(jié)。教師就可以從這些方面做準備,讓學生在單元群文教學時深入思考,這幾篇課文的共同之處是什么?然后再讓學生仔細品讀每一篇文章,體悟課文描寫的景物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其次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圖書館等渠道搜集這一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經(jīng)驗,并納入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最后可以與教研組的老師們互相探討,共同協(xié)商單元教學的方式和策略。
三、依據(jù)文本特征,靈活運用閱讀方法
教學倡導因材施教,也要“因地制宜”,即課文本身的文體特征也是教學方法確定的重要依據(jù)。教師要根據(jù)文本的不同,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將本單元的文本體裁弄明白,然后再采取相應的學習方法。
如在開展詩歌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時,誦讀就可以成為主導的學習方式,單篇誦讀,多篇誦讀,還可以采取誦讀比賽、誦讀接龍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進而掌握詩歌的字詞、句式及思想情感。如學習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時,教師可以把幾篇古詩《竹里館》《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晚春》整合到一起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讓學生接龍朗誦,體會詩歌朗朗上口的韻味,及其中蘊含的古文化之美。
而小說類的群文閱讀,須以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為學習主線,通過學習每篇小說的主題、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特征等,然后綜合起來進行比較。而群文閱讀論說類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這類文章的表述方式,論說的主題,其中蘊含的理論或知識。而其他不同類型的文本,也要采取適合這些文本的思路和方法去引導學生閱讀。
四、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豐富閱讀體驗
現(xiàn)在社會教學技術手段日益更新,教師在教學時利用這些新媒體、新技術手段無疑會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除了信息媒體技術的運用,其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比如設置情境,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去閱讀。還可以創(chuàng)作情景劇讓學生親自參演,也是單元整合教學閱讀的重要方式,這些方式都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從而獲得更好的閱讀學習體驗。
比如,在學習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可以把《愚公移山》和《周亞夫軍細柳》兩篇文章放到一起開展對比閱讀。首先兩篇課文均是文言文,其次,二者都有一個主人公即愚公和周亞夫。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涉及兩篇文章的影視劇,讓學生從另一種不同的媒介去了解兩個故事。而且通過看影視片段的這種娛樂學習方式更容易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升學習興趣。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編排情景劇,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愚公、智叟、周亞夫等等,然后表演課文所講述的故事,如此學生就對故事里的情節(jié)和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體驗,也對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五、多元評價機制,助力能力提升
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如何,這就需要教師引入多元評價機制,綜合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除了傳統(tǒng)的布置作業(yè)之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復述課文、延伸討論、寫作感悟等方式來評價學習效果。
比如,學習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這幾篇課文之后,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講述《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核舟記》的核心內(nèi)容,作者分別要表達的主題等,通過講述,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就對這些知識點和主題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深入了解。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到家里給家長講述課文內(nèi)容,這樣的學習任務,既復習了學習內(nèi)容,又增進了與家長的感情,促進了家庭和諧,更有利于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加優(yōu)化家庭教育,使“家校結合”的綜合教育更加完善。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就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以單元課文為藍本,從多方面入手,積極營造適合學生的教學課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手段和機制來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作者通聯(lián):浙江湖州市安吉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