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圍繞初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當前面臨的教與學雙重困境及原因,文章運用問題化思維,以問題為導向,朝著思維訓練與提升的方向,明確有效的教與評,緊扣議論文本質(zhì)及問題核心,恰當處理“論題(材料)—觀點”核心關系。同時,合理轉化真實生活情境的使用方式,提升其效用,進而實現(xiàn)議論文寫作教學策略的改進與優(yōu)化。
關鍵詞:問題化思維;議論文寫作;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8-0063-03
引 ?言
合理有效的議論文寫作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借助議論文寫作的相關訓練,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思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更好地實現(xiàn)預期目標。初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面臨著教與學的雙重困境。首先是學的困境。僅以考場作文的成果呈現(xiàn)為例,大部分學生對議論文寫作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在寫作中以敘代議情況嚴重,論點模糊不突出且過于老套,選取論據(jù)過于陳舊且闡述分析不合理,論證過程缺乏外在條理性與內(nèi)在邏輯性[1]。
目前已有議論文寫作教學策略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一是以課文為范例進行分析積累,二是以格式或技巧為序列進行指導訓練,三是以生活為基礎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或作文命題。這三類策略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暴露了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指導的弊端:重素材輕分析,重形式輕思維,重技巧輕邏輯。究其根源,是教師沒有注意到議論文與記敘文在寫作思維上的明顯差異,沒有明確記敘文與議論文在寫作上的本質(zhì)區(qū)別。因此,要想突破初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雙重困境,教師就應明確議論文寫作的本質(zhì),運用問題化思維對初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進行改進與優(yōu)化。
一、運用問題化思維,明確議論文寫作的教與評
運用問題化思維進行改進與優(yōu)化最首要解決的問題應是明確議論文的定義。我們不妨從寫作目的、表達方式、構思核心、評價關鍵四個維度比較記敘文與議論文寫作,如表1所示。
由此可見,議論文是為觀點服務,以說服為目的,由此可以明確議論文寫作的兩條關鍵評價標準:(1)文中是否有具備價值的觀點?(2)文章能否有效說服讀者?
因此,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核心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在文中呈現(xiàn)具備價值的觀點,并有效地說服讀者。教師應將觀點和論證作為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出發(fā)點,對教學方向進行有效的糾偏與調(diào)整[2]。
二、運用問題化思維,恰當處理“論題(材料)—觀點”核心關系
基于關鍵評價標準進一步分析可知,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教師應將目光聚焦到“論題(材料)——觀點”這一核心關系的處理上。尤其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解決學生在寫作中缺少新鮮而有價值的觀點這一突出問題。學生在寫作中不能自主產(chǎn)生新鮮而有價值的觀點,主要是因為沒有對論題(材料)展開廣泛而深入的分析。因此,處理好論題(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運用問題化思維處理“論題(材料)—觀點”這一核心關系首先要引導學生對論題(材料)展開廣泛而深入的問答分析,用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使學生學會提問,在問題中找到有價值的觀點。
以學生常見的論題“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為例,教師可以改變論題表述形式,將其由肯定句變?yōu)橐蓡柧?,借此引發(fā)學生的質(zhì)疑反思,如將“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改變?yōu)椤爸灰α司鸵欢艹晒???/p>
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抓住論題中的關鍵詞,進行系列發(fā)問,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例如,教師可以將“努力”作為關鍵詞,借助問題設置具體的關注點,搭建有效思維路徑,引導學生的思考走向具體和深入,如表2所示。
此外,教師也可借助問題化思維引導學生對作文題中所出現(xiàn)的材料展開廣泛而深入的分析,使學生學會準確理解并把握材料所指向的主題,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
以漳州市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期末質(zhì)量檢測中的材料作文題為例:
(1)時代的一縷光,照在一個普通人身上,就是熊熊炬火。(2)不夠完美又何妨,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3)如果說奔赴高光的過程通常伴隨著奮斗與執(zhí)著,那么剎那芳華之后的選擇就更顯智慧和眼光。
這三則材料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容易讓學生不知從何下手。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的講評指導中運用問題化思維,提供相應的思維支架與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通過問題進行有效解讀,更準確地把握材料主題。
首先,教師應借助總體性問題,指導學生“翻譯”
材料所指向的主題,引導學生捕捉材料關鍵詞,進行總體性發(fā)問:每則材料中的關鍵詞是什么?它到底與什么主題立意相關?
其次,教師還應借助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具體追問,使學生深入理解材料所指向的主題和內(nèi)在含義。
例如:
(1)時代的一縷光(這縷光是什么?象征著什么?),照在一個普通人身上(怎樣照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照”意味著什么?),就是熊熊炬火(一縷光為什么會變成熊熊炬火?如何表現(xiàn)?)。
(2)不夠完美(何謂“完美”?有真正的“完美”嗎?)又何妨(“何妨”是什么意思?表明了怎樣的態(tài)度?),
萬物皆有裂隙(該如何理解“裂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光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裂隙會成為光照進來的地方?)。
(3)如果說奔赴高光(“高光”象征著什么?你能聯(lián)想到哪些名詞?)的過程通常伴隨著奮斗與執(zhí)著(怎樣伴隨著奮斗與執(zhí)著?如何體現(xiàn)?),那么剎那芳華(“芳華”象征著什么?你能聯(lián)想到哪些名詞?)之后的選擇就更顯智慧和眼光(如何更顯智慧和眼光?)。(這句話更側重前半句還是后半句?為什么?)
三、運用問題化思維,合理轉變真實生活情境的使用方式
部分教師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強調(diào)創(chuàng)設真實生活情境,但更多強調(diào)的是議論文與生活之間有關聯(lián),并未認識到議論文該如何與生活發(fā)生關聯(lián),發(fā)生怎樣的關聯(lián),導致真實生活情境的效用大打折扣。
若要更充分地發(fā)揮真實生活情境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的效用,教師首先應在預期目的上與記敘文寫作教學有明確區(qū)分:記敘文寫作教學指導側重的是如何還原作者腦海中的生活場景,并進行合理描述;而議論文寫作指導則更側重于如何調(diào)用作者腦海中的生活經(jīng)驗,并進一步細化對問題的思考,進行合理分析與闡述。
以此為出發(fā)點,教師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借助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并進行合理拆解,運用問題化思維引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思考、分析,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熱情。
下面以“停電”這一真實生活情境為例進行分析:
緣由:某次晚自習,突然停電了,我坐在教室里,
發(fā)現(xiàn)了以下的現(xiàn)象,并進行了思考。
現(xiàn)象:停電后,教室一下子陷入了黑暗,引發(fā)大家的驚呼與騷動。
我想問:陷入黑暗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1)平時都不需要考慮的電此時體現(xiàn)了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2)很多平時在我們身邊默默無聞,存在感不強的事物其實對我們很重要。(3)我們對物品價值的判斷,往往停留在主觀層面,較少從客觀層面去判斷,存在一定的偏差。
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幫學生建立“思考樹”,提供有效的思維路徑指導。
學習支架——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樹?
第一步:定點切入——由具體某個現(xiàn)象或某個關鍵詞切入;第二步:橫向展開——展開多維度的思考
(角色、角度、形式、方面等);第三步:縱向推進——進行提問,并按一定邏輯推進思考(現(xiàn)象—本質(zhì)、果—因、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正反對比、假設、換位、類推等)。
結 ?語
總而言之,運用問題化思維,優(yōu)化議論文寫作教學策略的關鍵在于教師能清晰地認識到議論文與記敘文在寫作思維上的明顯差異,在寫作教學上的本質(zhì)區(qū)別。此外,運用問題化思維,回歸議論文寫作的本質(zhì),
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恰當處理“論題(材料)—觀點”這一關系。同時,教師應轉變真實生活情境的使用方式,讓學生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思考,真正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參考文獻]
張麗曼.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有效措施探索[J].語文建設,2023(3):75-76.
黃玨明.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癥”與“診”[J].語文教學通訊,2021(8):76-79.
作者簡介:廖敏(1986.12-),女,福建龍巖人,任教于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曾獲2015年漳州市教學質(zhì)量先進管理個人,2018年福建省第四屆教師技能大賽初中語文組第一名,2018年福建省“巾幗標兵”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