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萍
摘 要:初中聽障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往往面臨諸多困難,如理解能力差、口語表達困難、閱讀理解障礙等,這些困難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本文對初中聽障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提出了一些培養(yǎng)對策,包括激起學生閱讀興趣、改進閱讀教學模式、構建良好閱讀習慣等,旨在幫助初中聽障學生克服困難,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聽障;聽障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109-03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聽障學生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特殊群體。據(jù)統(tǒng)計,中國聽障人口已超過2000萬,其中不乏許多初中階段的聽障學生。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而聽障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更為復雜。他們的聽力障礙不僅會影響到口語表達和聽力理解能力,還會影響到閱讀理解能力,使他們在閱讀中常常遇到困難。如何幫助初中聽障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1.聽障障礙的介紹
聽障障礙,也稱聽力障礙,是指因感覺神經元、聽覺神經或聽覺中樞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而引起聽覺受損或聽力障礙的一類疾病。聽障障礙通常包括耳前庭神經、內耳、中耳、外耳等部位的問題,也可能由基因突變、感染、藥物、化學物質或其他原因導致。在聽障學生中,他們的聽力有不同程度的受損,其中有部分學生的聽力嚴重受損,可能完全無法聽到聲音。在學習中,這些學生常常遇到一系列困難,如理解能力差、口語表達困難、閱讀理解障礙等。以聽障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表現(xiàn)為例,他們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首先,在閱讀時,他們可能會由于聽力受損而無法聽到教師或同學朗讀,因此難以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其次,他們的語言能力可能較弱,難以將文章中的詞匯和句子組織成完整的意思。最后,他們也可能會遇到對抗性閱讀問題,由于不能完全理解文章內容,因此很難對文章進行理性評價,更不用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傊?,聽障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聽障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他們在學習中常常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以幫助他們克服聽力障礙帶來的困難。
2.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1)易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
初中聽障學生通常會在語文學習中遇到很多困難,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注重背誦和記憶,而這種教學方法對初中聽障學生而言顯然不是最有效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也難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能會通過要求學生背誦古詩文和文言文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詞匯和語法,然而對初中聽障學生而言,這些古詩文和文言文的詞匯和語法可能過于復雜,他們需要用更加簡潔明了的語言理解文章。此外,背誦這些課文也會使初中聽障學生更加注重單詞和句子的記憶,而不是將其應用于實際閱讀中,從而難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及落后
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及落后也是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不夠理想的原因之一。目前,部分學校的語文教學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黑板講解方式,教師主導教學、學生被動聽課,缺乏趣味性和多樣性,這種方法容易導致聽障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從而影響他們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可能通過在黑板上講解古文的字義、句義、詞義等知識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但這種方式對初中聽障學生而言并不是最有效的。聽障學生在聽課時可能會感到無聊和困難,難以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更難以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他們可能會覺得這些知識點過于抽象和難以理解,很難將其應用到實際閱讀中。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以滿足初中聽障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可以通過展示圖片、視頻、模型等多媒體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或者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3)課堂閱讀內容缺深入分析
課堂閱讀內容缺深入分析也是影響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原因之一。目前,部分學校的語文閱讀課程僅停留在課文的基本理解上,缺乏深入分析和探討。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幫助初中聽障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例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只注重學生對課文的簡單理解,而缺少對文章背景、文化內涵、作者寫作意圖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探討。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文章,更難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時,如果教師沒有提供足夠的幫助和引導,聽障學生也很難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難以發(fā)展出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缺乏深入分析的教學方式也會讓初中聽障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他們對學科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加強對文章的深入分析和探討,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提出問題、展開討論等方式,幫助初中聽障學生全面理解文章內涵,并逐步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
3.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影響原因
除了教學方式不適合聽障學生的情況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對初中聽障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產生影響。首先,由于聽障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弱,他們往往難以準確地理解和表達詞匯、句子和文章中的意思。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會影響到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比如,當他們讀到一些長難句或詞匯較為復雜的文章時,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他們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很難理解文章的意思。其次,初中聽障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自信心不足的問題,這會使他們不愿意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中。這種情況可能源自他們的聽力障礙,在語言交流方面受到了打擊,或者是由于之前的閱讀經歷不夠良好,導致他們對語文閱讀產生了抵觸情緒。最后,初中聽障學生可能會面臨來自同齡人的壓力和孤獨感。在學習中,他們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但是由于聽力障礙的限制,他們可能與同齡人產生隔閡和溝通困難,這種情況會加重他們的孤獨感,進一步影響到他們的閱讀能力。
4.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
(1)激起學生閱讀興趣
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學生的閱讀興趣,激起學生閱讀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第一步。要想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材料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漫畫、詩歌、科普讀物等,這些材料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可以采用閱讀展示活動,將學生的閱讀成果展示出來,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和成就感。最后,可以組織朗讀比賽、閱讀分享會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充分體驗閱讀的樂趣。針對該角度,本文設計了一個朗讀比賽的教學案例。該課時旨在通過開展朗讀比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聽障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教學目的為:通過朗讀比賽,培養(yǎng)聽障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感,提高聽障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信心,為進一步提高聽障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內容為:朗讀比賽。教學步驟如下:首先,讓聽障學生了解比賽的規(guī)則和評分標準,并且明確比賽的目的和意義。然后,教師播放一段標準的朗讀錄音,讓學生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語速、停頓等,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接著,讓學生分組進行朗讀比賽,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朗讀,其余同學評分,評分標準包括語音語調、語速、停頓、語感等。比賽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指出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同時表揚學生朗讀中的亮點和優(yōu)點。最后,教師布置下一次朗讀比賽的內容,并要求學生認真準備,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通過本課時的教學,聽障學生通過朗讀比賽等多種形式激發(fā)了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同時在朗讀中提高了語音語調、語速、停頓等朗讀技能。以學生為中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積極性。
(2)改進閱讀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講解為主,讓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聽障學生的特殊需求和個性化差異,難以滿足聽障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改進閱讀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進來,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梢酝ㄟ^多種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課堂互動、情境模擬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聽障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特殊需求,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學習需求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環(huán)境,讓聽障學生在舒適、安全、有序的學習環(huán)境中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針對該角度,本文設計了一個閱讀理解的教學案例。該課時旨在改進閱讀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聽障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教學目的為:通過閱讀理解,幫助聽障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水平,同時培養(yǎng)聽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學內容為:閱讀理解。教學步驟如下:首先,讓聽障學生自由選擇一篇文章,并閱讀完畢。然后,教師以小組形式分配不同的任務,包括繪圖、寫作、口語表達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共同完成任務。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主題、結構和語言特點,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探討。隨后,讓聽障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思考,提高學聽障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最后,教師讓學生將小組成果進行展示,并且進行總結和反思,鼓勵聽障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本課時的教學,聽障學生參與度高,學習氛圍輕松愉悅,能夠充分發(fā)揮聽障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聽障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
(3)構建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習慣和規(guī)律,如良好的閱讀姿勢、適當?shù)拈喿x時間、合理的閱讀速度、正確的閱讀方法等。對聽障學生來說,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是提高他們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的重要保障。聽障學生在閱讀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恒心,才能有效提高閱讀水平。而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閱讀難度,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而且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良好的閱讀習慣,聽障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獲取知識和信息,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聽障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針對該角度,本文設計了一個閱讀策略的教學案例。該課時旨在幫助聽障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提高聽障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教學目的為:通過閱讀策略的學習,幫助聽障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同時培養(yǎng)聽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內容為:閱讀策略。教學步驟如下:首先,教師應講解什么是閱讀策略,以及閱讀策略對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然后,讓聽障學生學習不同的閱讀策略,如快速閱讀、精讀、略讀、掃讀等,并實踐運用到實際的閱讀中。接著,教師引導聽障學生分析不同閱讀策略的適用場景和優(yōu)缺點,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深入探討。隨后,教師提供一篇閱讀材料,并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的閱讀策略,完成閱讀任務。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反思,引導聽障學生深刻領會閱讀策略的重要性,并鼓勵聽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運用所學的閱讀策略。通過本課時的教學,聽障學生掌握了多種有效的閱讀策略,并且能自主選擇適合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結語
初中聽障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本文從聽障障礙的介紹、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影響原因和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希望這些對策能夠為初中聽障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獨立。最后,希望本文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推動聽障學生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為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教育環(huán)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范麗麗,崔韶華.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問題及其對策[J].心理與實踐,2020(08).
[2]趙媛媛.論初中聽障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05).
[3]鄭洪波, 謝慶紅.論初中聽障學生的閱讀教學策略[J].四川特殊教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