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剛
【關鍵詞】: 自我塑造 ? 自我意識 ?個性發(fā)展
課堂上我們會看到一些同學常常游離于課堂之外,老師說什么,同學說什么,他一概不管;還有一些同學在課堂上總是默不作聲,不愿發(fā)言。究其原因,不外乎兩種:第一類學生往往缺乏責任意識,第二類學生往往沒有自信心。而責任意識和自信心是人塑造自我、健康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內(nèi)在驅(qū)動力。因而,作為教學主陣地的課堂應當關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自信心的問題,喚醒自我塑造意識。
一、學習組織形式上,培養(yǎng)責任意識
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亮點,只是有些亮點在傳統(tǒng)的獨立學習模式中不能完全的顯現(xiàn),并發(fā)揮作用,導致了一些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也喪失了對自己學習的責任心,如何找回他們的責任心呢?團體是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基地。
首先,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科特點,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特點、特長、興趣愛好、個性、缺陷等,創(chuàng)建“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學習團隊。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同學真正的參與其中,才能讓學生主動的承擔相關的團隊任務,才能不斷地讓學生的設計、比較、分析、選擇、編導、組織、表演、思維、總結、口頭表達、主持等方面的亮點得意展示。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的安排形式多樣、適合團隊學習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最佳效能。借用豐富復雜的任務增進小組成員間的互相依賴,減少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在參與方面的差別,加強小組間的凝聚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清楚體會到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再次,以小組的平均成績而非個人成績進行評價,以團隊的進步幅度為標準展開競爭,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充分挖掘?qū)W生潛能。使后進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一種歸屬感,多了一份責任感;優(yōu)秀生在幫助別人提高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密切了同伴關系,增加了價值感。
在團隊學習中,使得他們的團隊意識在自身的參與中不斷的加強。并在活動中促使學生們深刻理解肩負的責任,立足平時的學習、生活,努力實踐責任、履行責任。深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樹立對自己所涉及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的觀念。
二、評價方式上,樹立自信心
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一個學生如果幾次科學考試不及格,他便會認為自己沒有學科學的天分。果然,在他后來的學習中,科學成績一直不是很好,甚至于可以說比較差;一個學生如果聽著自己唱的歌不好聽,便會認為自己五音不全,沒有學習音樂的天分,他就不會努力將歌唱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會證明確實如此,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缺乏自信??茖W的評價方式,要充分利用好肯定與否定的評價,在學生挫折時用我們的評價給以鼓勵,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1、多角度的肯定評價
大量的實踐證明,對學生運用賞識與鼓勵的肯定評價,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針對學生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性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對問題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學習中微小的進步,教師應該做的就是給予富有針對性的肯定評價.
2、多形式的否定評價
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不同學生個性特征,教師在做出課堂評價的過程時,因?qū)W生的思想水平和認知程度的不同而評價;因?qū)W生的個性差異而評價;因不同的實際情境和場合而評價。確保學生的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已有的自信心不受打擊。譬如:
教師的一個眼神、一種真誠的語調(diào)、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溫和的表情、一個友善的微笑、一個期待的目光、一次寬容的態(tài)度。
簡單的改變一下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就能有效地調(diào)控評價過程,使學生意識到自己認知上偏差,這種不具批評和責備的否認,營造了安全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樹立了自信心。
不管是贊譽優(yōu)秀生,肯定中等生,寬容后進生,還是鞭策優(yōu)秀生,鼓勵中等生,激勵后進生。教師應根據(jù)學識的不同、個性發(fā)展的需求,針對性的不斷地嘗試多角度、多形式的評價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三、推選身邊榜樣上,激發(fā)自我塑造意識
學生在責任心的驅(qū)使下,參與到自己能做的,感興趣的課堂活動中去,在做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教師同學的肯定,才能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要使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主動性,還必須得有學習目標,身邊的榜樣往往就是同齡人學習與奮斗的目標。怎樣推選身邊的榜樣與模范,激發(fā)學生自我塑造意識呢?
對于認知水平、世界觀、價值觀有了一定發(fā)展的初中生來說,不同的學生對與同一榜樣的認識角度未必相同,這也反映出,初中生的認知開始出現(xiàn)分化,對事物的評價有了獨立的觀點,個性發(fā)展意識出露萌芽。因此,教師不可能給全班同學指定一個統(tǒng)一的榜樣標準,而應多領域、多角度、多渠道的推選榜樣,激發(fā)具有個性的自我塑造意識呢?
也可以利用名人志士的榜樣作用,學生對名人的崇拜和敬仰源于他們對科學的追求和好奇。如:居里夫人、錢學森等等。讓學生無論從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有現(xiàn)成的榜樣,以此來激勵自己做的更好。使他們不斷的約束自己、提高自己,從而提高自我塑造意識。
參考文獻:
1999、朱小蔓、教育的問題與挑戰(zhàn)——思想的回應、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張先華.教育思想的革命.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