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在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農村也逐漸加大了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視。但是,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怎樣優(yōu)化教學方式,銜接好美術和小學教育,促進農村美術教學的健康發(fā)展還需仔細思考。本文從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優(yōu)化教學的策略。
學校主要通過美術教育實施美育,使學生接受藝術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幫助。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和基本素質。雖然我國一直強調素質教育,對美術教育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不能忽視的是,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育還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尤其在農村,甚至還沒有完全落實美術課,美術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要解決。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一)美術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如今的農村教育相較于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比城鎮(zhèn)來說教學資源依舊落后。例如,城市學校周邊可見的書店、美術館、博物館等,在農村卻是稀缺資源。受限于教學資源,農村小學美術教師普遍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如教師隨便畫個圖,然后讓學生照著畫,缺乏對學生繪畫技巧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參與度不高。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缺乏自主思考,也因此教學效果與新課標的要求相差甚遠。
(二)美術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普遍偏低
目前農村的美術教學往往是一名教師身兼數職,可能同時擔任語文教師和美術教師。這些教師大多對美術缺乏深入了解,且身兼數職對于教師精力的消耗也很大。由于農村對于美術的重視程度低于數學、語文等科目,從而導致兼職的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從而制約了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發(fā)展。
(三)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生的興趣不高
首先,農村的教學資源匱乏,學校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一些教師經常將美術課換成其他課,長此以往,導致學生認為美術課就是用來放松和打發(fā)時間的。其次,受限于農村資源的匱乏,學生買不到很好的繪畫材料或工具,每次上美術課,面對的都是一成不變的、毫無新意的圖畫本和美術書,有些在繪畫方面有天賦的學生,沒有專業(yè)的教師給予指導和鼓勵,繪畫上總是得不到進步,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對美術學習失去興趣。
二、農村小學開展美術課程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在如今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多元,完全顛覆了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由早期的板書式教學轉變?yōu)楝F階段的信息教學,通過利用信息設備為學生呈現大量動態(tài)的圖像和視頻,使得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大幅度提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圖像教學,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學生思維能力強才能對圖像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使得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側重點更傾向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形成較高的圖像識別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當前在農村小學開展美術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圖像識別能力得到培養(yǎng),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開展美術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鑒賞水平,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使用美術技巧和美術元素將自己的情感與情緒充分地表達出來。通過美術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能辨別低俗藝術和高雅藝術,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抵制低俗藝術,提升自身的審美觀,促進自身優(yōu)秀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同時,美術作品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人文元素和精神內涵,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和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可以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以拓寬眼界,充分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使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高。
三、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加強美術教育創(chuàng)新
農村美術教學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美術課本。好的美術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三觀”。美術教師應該將美術教學向課堂外拓展,可以結合本地的特色拓展教學內容,開發(fā)新的教學方法,如增加石頭畫、標本畫等內容,將自然中的東西引入課堂教學,一片葉子、一抔泥土、一根樹枝都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二)教育部門加強對美術教學的重視
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視,加強對美術教學的考核。在滿足學生求知欲的同時,為國家培養(yǎng)出不同專業(yè)的人才,最終促進小學美術教育的發(fā)展。要想提升小學美術教育水平,必須先確保足夠的美術教學時間,以滿足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需要。不管是學校的管理人員,還是其他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對美術教育予以重視,真正把美育落實到位,以達到國家對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貫徹落實美育教學
首先,美術教師應該擔當責任,在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努力使美術課堂“活”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美術課堂中。例如,農村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強,教師可以組織更多的課外實踐教學活動,將課本知識與外界環(huán)境有效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的積極性與教育部門對學科的重視程度也有關系。因此,各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視,貫徹落實美育教學政策。
(四)轉變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想學生對美術學習更加感興趣,就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策略。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很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形式使課堂教學更具有趣味性,使學生對美術知識具有較強的學習欲望,從而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最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五)跟隨時代發(fā)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當前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想有效地開展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充分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美術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使學生自主地深入探索知識,課堂教學也應由教師主導轉變?yōu)閷W生主導,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更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實踐。在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并減少對學生的干預,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教師在開展“摸一摸,畫一畫”的教學活動時,要提前準備素材,要求學生緊閉雙眼對素材進行觸摸感受,用語言復述剛才觸摸的感受,并且畫出與自己觸摸感受相類似的物體。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得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確保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實踐活動
農村蘊含大量的美術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深入探索,從而發(fā)掘出農村蘊含的美術教學資源,并將其充分融入美術課堂中,使農村地區(qū)的地理優(yōu)勢得以全面發(fā)揮。教師要充分結合生活實際,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使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活躍。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使用周圍環(huán)境中常見的材料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
例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動手制作蔬菜娃娃和水果娃娃等活動。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周圍農田里的資源,采摘水果,收集蔬菜素材。在正式開始教學時,學生應充分利用自己收集到的素材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制作出精美的蔬菜娃娃、水果娃娃。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農村周圍的資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蔬菜、水果知識的了解,還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得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七)結合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設計豐富的游戲活動,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活潑好動,喜歡玩游戲。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游戲開展教學活動,將游戲與美術教學有效結合,增強小學美術課堂的吸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氛圍。在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各種圖形和素材融入教學中,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接受知識。同時,教師在創(chuàng)設游戲的過程中,不能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應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得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自主學習知識,避免游戲活動過于形式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能夠利用有限的資源,使學生暢游在美術知識的海洋中,充分對整個世界進行感觸,從而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八)完善評價機制,注重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是整個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評價的作用,在開展評價活動的過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要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還要將學生在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作為評價內容,指出學生在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為學生的發(fā)展指明方向。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以鼓勵為主,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公開展覽,從而使學生的繪畫積極性得到大幅度提升,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不僅可以自己進行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使得學生在相互評價、欣賞對方作品的過程中,充分汲取別人的優(yōu)點以及成功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使得自身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結語
總而言之,美術課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美的認識,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需要充分挖掘美術教學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且豐富的美術課程,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為了落實國家對于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各級部門都要加強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爭取為我國培育出更多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魏峰.現代教學資源在農村小學美術課堂的應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2(36):126-128.
[2]許冰.挖掘鄉(xiāng)土資源,豐富小學美術教學[A].第四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C],2022:157-159.
[3]劉荔仙.淺談農村小學美術分層教學策略探究[A].對接京津:擴展思維 基礎教育論文集[C],2022:926-931.
[4]楊玲.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2021年科教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四期)[C],2021:158-161.
(作者單位:永登縣紅城鎮(zhèn)野泉學校)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