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華
晨會,顧名思義就是早上的例會。在學校里它不僅是一門課,更是德育工作的一方陣地。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鐘,所授的內容也不會很多,但回報率極高。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如果十分鐘晨會的內容能夠鼓舞人心,形式能夠賞心怡人,那會讓學生一整天都活力滿滿,對知識充滿渴求。
但是現(xiàn)實狀況并不讓人滿意,一是班主任對晨會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可上可不上,因而占課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如上成“作業(yè)講評課”,或是自己學科的延時課。二是晨會課的教育形式單一,以教師填鴨式的說教為主,學生只能選擇被動接受。三是教師準備不充分,主題不集中,所授內容常常缺少針對性,沒有系列性,因而也說不上實效性。
針對以上情況,我認為有必要優(yōu)化晨會課的內容,創(chuàng)新晨會課的形式,拓寬晨會課的師資,開放晨會課的評價方式。
一、內容課程化
晨會的內容決定晨會課立意的高度,甚至影響學生對晨會課參與的興趣及效果。教師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晨會課時間短的現(xiàn)實狀況,深入思考,確定主題新、內容精的晨會內容。為了方便班主任的教學,使所授內容序列化,有層次性,對于常規(guī)性的晨會內容,可以組織教師編寫成課程。
1.行為養(yǎng)成教育
學生的學習習慣、日常生活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是班主任晨會課的重頭戲。學??梢砸罁?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根據(jù)《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一日常規(guī)》制定本校學生在校一日常規(guī)要求。班主任可以根據(jù)常規(guī)的具體內容,分類編寫成相應的課程,如分成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三大類。學習習慣又可以分成上課規(guī)范、課間活動、作業(yè)要求等,編寫成短小、精練的有章有節(jié)的課程,內容時長不超過10分鐘。教師通過分塊分類,讓日常行為規(guī)范條目清晰,內容精煉。班主任可依據(jù)教材上好每天的晨會,循序漸進,分塊推進。短短的十分鐘讓學生見微知著,一步一步掌握一日常規(guī)的具體要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達到知行合一。
2.主題活動教育
主題式活動,是學校常見的系列教育活動。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決定未來公民的素質。一年四季,每月都有不同的紀念日、節(jié)日,這些特殊的日子,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提醒了我們的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契機,讓每一個這樣的日子更富有教育意義。依托紀念日、節(jié)日,我們可以開展相應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勞動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等。為了活動更有效地開展,我們按照時間序列,編寫了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課程,便于班主任能有章可循。
如三月份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在學校的倡議下,班主任編寫了短小精悍的雷鋒故事集,雷鋒名言集,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等。依據(jù)校本課程,班主任可以有序開展讀名言,講故事,見行動等系列活動,使校園學雷鋒活動如火如荼。特別是做雷鋒式新人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明白,新時代學雷鋒的形式不一定就是扶老人過馬路,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它可以不拘形式。如撿起丟在校園里的紙屑是學雷鋒,幫生病的同學做一次值日也是學雷鋒。讓學生發(fā)覺形式變了,但它助人為樂的核心沒變。
3.傳統(tǒng)美德教育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孕育的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當前我們的學生還是獨生子女居多,他們任性散漫,常以自我為中心,把家人的呵護和關懷,認為理所當然,缺乏感恩意識,更缺乏獨立擔當?shù)呢熑涡暮陀職?。因而有必要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繼承、發(fā)揚這些傳統(tǒng)美德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學??梢酝ㄟ^搜集、整理具有傳統(tǒng)美德的古今歷史人物,如古有精忠報國的岳飛,忍辱負重的司馬遷;今有為中華之崛起的周恩來,報效祖國的錢學森等。然后按照人物的品質特點,編撰成小冊子,供班主任上晨會課時參考,讓學生在認識人物的同時,感受他們的傳統(tǒng)美德,從而培養(yǎng)他們積極進取,自立自強的精神,塑造他們善良仁慈,誠實守信的高貴品質,培育他們懂得感恩、樂于助人的品格。
二、形式多樣化
要想上好晨會,光精心挑選主題是不夠的。班主任還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晨會的活動形式,如果說主題是靈魂,那么形式是讓靈魂更有趣,讓學生更愿意去探究隱藏的秘密,活動的成效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10分鐘的晨會不一定是你講我聽的傳統(tǒng)形式,還可以是七嘴八舌的討論式,甚至是面紅耳赤的辯論式。
1.講授式
講授式是最常見、最直白的晨會課形式。班主任可以通過分享正能量的小故事,或者是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講解,讓學生在班主任的闡述、講解中明白事理或懂得道理。這樣的方式比較單一,但在一問一答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垃圾分類的小常識講解,班主任可以一邊播放PPT,一邊講解為什么要開展垃圾分類,怎樣開展垃圾分類,以及垃圾分類的意義是什么?教師簡明扼要地講解,也能讓學生對垃圾分類的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2.討論式
分組討論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常見形式,我們的晨會也不妨針對班級實際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課上班主任老師可以向學生拋出要討論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開展組內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如教室衛(wèi)生角的打掃工具橫七豎八,垃圾桶外廢紙一圈,真是“衛(wèi)生角不衛(wèi)生”。讓學生針對此問題進行討論,如何讓“衛(wèi)生角成為真正的衛(wèi)生角”?同學們經過一番討論后,歸納整理了三條建議:一是對全班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教室干凈衛(wèi)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二是對值日生進行培訓,怎樣放置衛(wèi)生工具又整潔又干凈;三是確定監(jiān)督員,監(jiān)督員一旦發(fā)現(xiàn)違反規(guī)范的同學,就進行批評教育。由于這三條建議是學生自己討論形成的約定,因而比老師的硬性規(guī)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3.辯論式
小學生由于知識的局限,他們的價值觀,是非觀還尚未形成,易受外界不良思潮的影響,因而時常出現(xiàn)行為的搖擺。這時可以采用辯論式,通過觀點的碰撞,讓學生明白是非。有些事不辯不清楚,一辨是非明。如小學生能不能打游戲一直是個敏感話題,有些學生說,打游戲可以開發(fā)智力,有些學生說,打游戲會影響學習、身體。那究竟應該怎么做呢?利用晨會課,讓學生分成甲、乙兩方,分頭說一說打游戲的利弊,學生通過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從而讓學生明白,在如今的網絡時代,游戲可以適當玩一玩,但不能沉迷游戲,那樣就會影響你的學習,甚至影響你的健康成長。
4.展示式
“六一”兒童節(jié)即將來臨,誰的才藝能代表班級參加校級的匯報演出呢?班主任不妨來個才藝展示活動,把決定權交給班級學生。五月的第二周,班級才藝展如火如荼地拉開了序幕,有表演唱歌的,有表演舞蹈的,有器樂表演的,有相聲表演的。那一周不僅是同學們的視覺大餐,更是才藝大比拼。從中也完成了班級的選拔任務,選出的兩位相聲演員代表班級參加“六一”才藝表演,他們也不負眾望,那天的表演樂翻了全場的同學,有同學還表揚他們是德云社的編外人員。
三、師資開放化
晨會內容博大精深,囊括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利于學生成長,有助于學生品德修養(yǎng)的,都可以成為晨會的主題和內容。晨會的授課者班主任感覺自己的知識有局限時,要認識到晨會不是班主任的專利。班主任可以邀請其他學科的老師來進行指導,甚至可以邀請校外有專業(yè)特長的其他領域的專家或社區(qū)工作者,給學生上一堂別開生面的晨會課,這不僅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更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因而晨會課的師資隊伍是開放的,也是包容的。
1.班主任
班主任是晨會課的主力軍,這毋庸置疑。班主任不僅要把好晨會課的質量關和內容關,更要做好一個統(tǒng)籌安排的工作。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品行,結合學校的主題活動,做好規(guī)劃,授好課。充分發(fā)揮晨會課規(guī)范學生行為,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功效,為提高班集體素養(yǎng)建設服務。
2.科任老師
晨會不是班主任的專利。平時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邀請學科老師來上一些專業(yè)性的課。如疫情期間,班級邀請了衛(wèi)生保健室的老師,給學生講授了“七步洗手”法,通過衛(wèi)生老師的演示、講解,學生掌握了基本要領,較好地做好個人衛(wèi)生的防護工作。學有所長,術有專攻,各科老師均有自己的專業(yè),也各有自己的特長,班主任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學科老師的特長。如“法制小報”評比活動時,可以邀請美術老師進行版面設計的指導,提高學生版面設計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3.學生
班主任還可以發(fā)揮有特長學生的技能,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發(fā)揮即知即傳的功效,讓學生教育學生,同齡人的教育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一年級學生入隊前,就可以邀請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給一年級的小學生傳授隊知識,以及紅領巾的佩戴方法。兩位六年級的學生把“隊前十知道”通過問答的形式,一一講給一年級的小朋友聽,新奇的講課形式,讓他們非常興奮,聽得非常認真,掌握得也非常好。隨后又手把手地教小弟弟、小妹妹系紅領巾,讓懵懵懂懂的一年級小朋友迅速掌握了系紅領巾的要領。班主任可以挖掘內容,拓寬學生的授課面,一方面授課的學生得到鍛煉,另一方面學生教學生的方式,讓受教學生感到親切,易于接受。
4.家長
我們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有自己的服務崗位,自己的專業(yè)特長。當我們的教學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邀請有特長的家長來給孩子們上晨會課。例如,春季是傳染病高發(fā)季節(jié),班主任為了倡議學生做好防范工作,我們邀請了在醫(yī)院呼吸科工作的一位家長,給學生講解預防春季傳染病的幾大措施,家長經驗豐富,講解到位,深受學生喜歡。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鐘,卻讓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在耕樂園播種時,我們又邀請了一位學生的爺爺來講春季播種的要領,接地氣的話語,讓學生對農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評價多元化
晨會課作為一門正規(guī)的課程,需要像其他學科一樣,建立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以評促教,通過評價來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诔繒n是一門活動課程,沒有固定的教材,檢測的點也不是學生的知識體系,而是學生的行為習慣,以及他們的日常行為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品行和修養(yǎng)。因而我們的評價方式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開放的。
1.學生評價
晨會課雖然只有十分鐘,但列入學校課程計劃,確確實實是一節(jié)課,因而有明確的授課老師,授課對象以及授課內容。德育處每月抽調各班級部分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調研班主任晨會的開展情況。一是有沒有占課現(xiàn)象,二是學生受到了哪些主題的教育,以及情感的熏陶。三是對本班晨會的意見和建議。調研活動不僅引起了班主任對晨會的重視,主動去關注晨會的授課效果,而且激發(fā)班主任深入去探討晨會課的內涵與外延。
2.教師互評
晨會的內容雖然是多元的,沒有固定的內容與形式。但是學生的年齡以及身心特點,也決定了晨會課的主題可以相同。特別是同一年級的班主任甚至可以開展“同題異構”式的晨會互評活動,每位班主任都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尋找內容,設計流程。然后通過互評賽一賽的方式,看看誰的晨會課上得內涵深,形式新,環(huán)節(jié)更巧妙,起到較好的教育作用。
3.行政督查
德育處要重視晨會課的督查工作,安排值日教師定期進行督查,了解教師的上課情況。晨會是班主任每天必上的一節(jié)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鐘,但它就像一首樂曲的前奏,為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奠定了主旋律。督查不僅僅是查崗,更要有督有評,即督即評,評學生參與的情況以及課時效果,評教師上課的主題與方式。督查老師所提的問題要充分引起教師的反思、自省,讓上課的教師有所收獲。
晨會課是學生的精神早餐。班主任要巧妙利用這早上的十分鐘,獨具匠心,精心烹制,做好這道營養(yǎng)餐,奏好一天的主題曲。在精選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積極、互動、體驗的旋律中感悟人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上好每一堂晨會課,滋養(yǎng)每一顆渴望成長的心靈,是每一個班主任的基本功,也是班主任老師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