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
[摘 要]作為黨的建設科學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組織工作科學化是組織工作中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應用和體現。新形勢下,切實做好高校組織工作,是提高黨的建設水平的重中之重。高校組織工作應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切實把握好工作的內在規(guī)律,運用科學方法開展工作,加強高校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建設,提升高校組織工作水平。對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高校組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做好高校組織工作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組織工作;創(chuàng)作思路
[中圖分類號]G46文獻標志碼:A
高校在開展組織工作的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高校組織工作提供保障。開展高校組織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和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息息相關。高校組織工作和其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具有互動性、關聯性,必須與高校組織工作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用科學理論為高校黨的建設提供指導,對新情況進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新問題,積累新經驗,增強高校組織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 高校組織工作的地位和原則
1.1 高校組織工作的地位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接班人和勞動者的重要任務。當前,高校組織工作面臨著諸多新問題和新情況,對高校組織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課題。高校組織部門必須將黨員以及黨組織凝聚人性、服務群眾的作用最大化地發(fā)揮出來,從組織上為建設和諧校園提供保障。
1.2 高校組織工作的原則
第一,堅持黨管人才、干部、辦學方向和意識形態(tài),領導改革發(fā)展,在高校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切實落實黨的領導,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黨的教育方針提供保障。第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立足于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思想建設、制度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以及反腐敗斗爭的整個過程中落實政治要求和標準。第三,堅持深度融合高校黨的建設和國際交流合作、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社會服務、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等,從組織、政治、思想上為高校改革的穩(wěn)定開展、黨與國家重大戰(zhàn)略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第四,堅持從思政工作入手開展高校黨的建設,以立德樹人成效對高校黨的建設工作進行檢驗。第五,完善高校黨的工作機制、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全面增強高校組織工作的生機活力。
2 當前高校組織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組織工作缺乏制度保障
高校組織工作涉及諸多方面,如學生獎學金問題、教務問題、科研工作問題、員工考核問題等。尤其是業(yè)務考核問題,和教師的薪資待遇息息相關,但很少在工作考核中納入黨員工作指標,再加上部分高校缺少充足的黨員組織經費,無法為組織工作的開展提供資金支持,對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2.2 基層組織工作的方法較為滯后
當前,部分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中缺乏先進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面臨著諸多問題。部分高校的黨組織工作與實際業(yè)務工作完全是兩個狀態(tài),進而導致黨員基層工作缺少載體[1]。還有部分高校存在靠黨抓黨建的現象,在實際工作中并未有機結合黨建工作和實際業(yè)務工作。部分高校在開展組織工作方面,存在“方法滯后,但又不會用新方法”的問題。在諸多民辦高校的黨組織工作中,一些黨員被基層組織工作等同于政治學習和黨員大會等,并沒有切實做好高校組織工作。
2.3 高校組織工作吸引力不足
在高校中,部分教師需要同時負責教學和組織工作,工作量較大。高校組織工作復雜性較強,任務繁重,組工干部承擔著較大的工作量,相較于其他科研教師,在薪資方面存在顯著差距[2]。大部分高校對教師的科研成果較為重視,不重視基礎組織工作,導致組織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迷茫,工作積極性不高?,F階段,我國高校教育規(guī)模越來越大,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充足的基礎黨員組織隊伍人才,如此便對有序開展高校組織工作造成了影響。
2.4 高校組織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
對高校組織工作而言,只有人才隊伍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yè)知識,才能加深對組織工作特點與規(guī)律的掌握。但實際上,高校組織工作人員不僅需要開展教學工作,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同時還承擔著宣傳工作的任務。站在組織工作角度進行分析,高校組織工作人員不僅承擔著高校組織管理的隊伍建設任務,同時還需要切實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站在宣傳工作的角度進行分析,高校的基層黨校組織工作需要在校園中加大對黨和國家新理念、新文化、新標準、新制度的宣傳力度。同時,還需要調動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綜合素質。站在教育角度進行分析,學校的思政工作組織人員需要直接接觸學生,要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 做好高校組織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運用科學方法提高組織工作整體效能
新時代背景下,組織工程已成為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急需加大統(tǒng)籌兼顧力度,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組織工作要積極配合學校工會、紀檢、統(tǒng)戰(zhàn)和宣傳等部門,形成“大黨建”的工作格局;要加強和人事等相關行政部門的配合力度,形成整體效應;還要利用校外各方支持,整合社會力量[3]。不僅要對現階段的各項工作進行統(tǒng)籌安排,分清輕重緩急,協(xié)調好各項工作,還要著重落實各項重點工作,加大統(tǒng)籌全局的力度,將各方協(xié)調好,確保組織工作和學??茖W發(fā)展保持同步,開展適應學校改革發(fā)展的組織工作。要用戰(zhàn)略思維和全局眼光對相關工作進行謀劃組織,加大調查研究力度,想方設法吃透“上情”、把握“下情”,有機結合上級精神和實際情況。高校組織工作干部要積極對人力資源開發(fā)、信息論、心理學、管理科學、系統(tǒng)論以及組織學等科學理論和方法進行學習,與學校組織工作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此同時,要提升自身運用手機、網絡等現代科學信息技術開展工作的能力,實現組織工作“數字化”,有效提高組織工作整體效能。
3.2 加強高校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建設
要在黨建工作、高等教育事業(yè)中切實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切實做好制度建設工作。首先,建立健全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確保校內和黨內民主,要對黨員與教職工的民主權利予以尊重,同時加大保障力度,通過完善教代會和黨代會等制度,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組織工作中。只要和學校發(fā)展、建設與改革相關的決策,同時和教職工利益有關的問題,都要借助審議、征詢和告示等方式征詢群眾意見,并虛心接納合理的建議。其次,構建完善的監(jiān)督制度和工作制度。要立足于黨的二十大精神,文風、學風建設以及勤政、廉政建設是加大高校黨的作風建設的重中之重。將勤政、廉政建設切實做好,可以幫助領導干部樹立良好形象,構建與教育改革形勢需要相適應的工作機制。將學校的校風、教師的教風以及文風和學風切實抓好,對優(yōu)質人才的培養(yǎng)尤為有利,可以創(chuàng)造具有標志性、突破性、原創(chuàng)性的科研成果。加大作風建設力度,教育是基礎,監(jiān)督是關鍵,制度是保障[4]。所以,我們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加大作風、道德和黨性教育力度,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內育人環(huán)境,同時加大相關制度建設力度。要加強領導責任制度,對領導責任予以明確,是領導人員反腐倡廉的重要前提。要與現階段的高校實際情況相結合,要切實做好下述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健全領導崗位責任制,制定科學合理的各級各類領導干部的崗位職責規(guī)范;第二,健全領導職務任期制,廢除干部職務終身制;第三,健全領導干部的年度目標責任制,為干部考核提供科學統(tǒng)一的標準。要切實把控好干部任用關,讓領導干部積極主動學習和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將此條例當作干部選拔任用的黨內法規(guī)性文件予以落實,充分借助輿論、群眾和黨內監(jiān)督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干部任用監(jiān)督方面的制度建設,對用人失誤失察責任追究制、干部選拔任用的靈動責任制進行認真總結和推廣,嚴厲查處用人上的腐敗現象以及不正之風,為貫徹落實干部政策和路線提供制度保障。
3.3 在工作隊伍上尋求落實點
高校職工干部自身必須具備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優(yōu)良素質。不僅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同時還要有較強的業(yè)務能力;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同時還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不僅要遵循黨的工作標準與原則,同時還要能夠大膽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當前,還有部分組工干部缺乏良好的素質。所以,在開展組織工作的過程中,急需打造一支和時代發(fā)展保持同步的組工隊伍。新時代背景下,組工干部必須具備下述條件。
首先,組工干部要具有法治、服務、發(fā)展和全局觀念,確保組織工作在面對新任務、新形勢時能夠始終掌握主動權。
其次,組工干部要加大學習力度。創(chuàng)新工作首先需要豐富的知識支撐。組工干部要形成努力勤奮、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加深對中央大政方針的了解與掌握,豐富自身現代科技文化知識和科學理論,樹立全新觀念,提升自身素質。
第三,職工干部要改變作風,樹立良好形象。要想做好組織工作,良好的作風是關鍵[5]。組工干部要愛崗敬業(yè),增強責任感,腳踏實地開展工作;求真務實,堅持原則;勤于調研,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進??;自覺奉獻,淡泊名利。
最后,要嚴格管理組工干部隊伍,優(yōu)化隊伍結構。組織部門要嚴格管理組工干部的日常學習、工作和守紀情況;在固定的時間考核工作任務和目標完成情況,大膽提拔任用作風優(yōu)良、表現優(yōu)異的組工干部;積極改革組織部門用人制度,激活用人機制,加大對組工干部隊伍結構的優(yōu)化力度,既要重視選擇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素質好的干部,同時還要積極引入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技術、文化層次高的年輕干部,增強組工干部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活力。
3.4 大膽開拓,扎實做好支部組織工作
高校黨支部為黨委聯系廣大知識分子架起了溝通的橋梁。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直接影響著黨的凝聚力[6]。要想將高校組織工作切實做好,就要做好黨支部組織建設。首先,要自覺結合高校中心工作和黨支部建設工作,相互促進,增強黨支部的活力,使其成為可以帶領所有教職工與黨員在高校教學、管理、科研和改革工作中開拓進取的戰(zhàn)斗集體。其次,要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形勢相適應,轉變高校黨支部建設形式、方法和內容,密切結合高校中心工作、工作內容和內部管理制度等改革,結合教職工、黨員的思想實際,在工作方法方面,竭盡全力為學校的科研、教學、改革和其他各方面工作提供保障。在工作方式方面,要立足于高校師生、黨員具有較高理論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的特點,和黨員參與意識越來越強的趨勢相適應,在做重大決策前,利用黨內民主議事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后,加大高校黨支部建設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尤其是嚴肅黨支部組織紀律、生活,抓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考察工作、抓好新黨員的發(fā)展、抓好黨員的思想教育、選好黨支部書記等。在抓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考察工作以及新黨員的組織發(fā)展工作的過程中,高校組織部門要和高校中青年知識分子的特點相結合,堅持黨員標準,優(yōu)先在學生和中青年教職工中發(fā)展黨員。為了使黨員質量得到保證,要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貫徹落實入黨積極分子考察培養(yǎng)工作。
4 結語
現階段,我們要對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深入學習,將《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落到實處,尊重規(guī)律,科學謀劃,用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進一步強化高校組織工作,積極創(chuàng)新方法、制度和理論,同時在實踐中運用研究成果,以此為有序開展高校組織工作提供保障,全面提高高校黨建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仲彥鵬,王韻晨. 新時代高校組織育人的價值、邏輯與路徑[J].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35(3):82-87.
[2]戰(zhàn)東森. 淺析高校組織員隊伍發(fā)展路徑[J]. 活力,2021(23):90-91.
[3]王志玲. 論高校組織變革與人才培養(yǎng)[J]. 人才資源開發(fā),2021(8):24-26.
[4]姜玉原. 新時代高校黨的組織工作制度體系建設探究[J].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9,21(4):46-49.
[5]張中旺,蘭希. 堅持以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指導推動高校組織工作[J]. 教育現代化,2019,6(50):217-219.
[6]王洪禹. 提升理念 強化責任 書寫高校組織工作新答卷[J]. 黨員干部之友,2016(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