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光
編者按:為深化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聚焦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于2022年3月下發(fā)了《關于組織2022年全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的通知》。本次活動采取自下而上的評選方式,各設區(qū)市組織各校優(yōu)秀體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比賽,擇優(yōu)優(yōu)秀課2節(jié),將其單元教學計劃、課堂教學教案和課堂教學錄像報送到江蘇省中小學教學教研室,由其組織專家進行評選。參評教師在學好、用好《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基礎上,選擇體操或球類教學內容進行教案設計和實踐課教學。歷經層層選拔,27名選手于2022年11月21—24日在常州市新橋高級中學參加了省級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本期從活動整體概況,執(zhí)教教師執(zhí)教感受、看課教師觀摩反思等角度進行了專題組稿,呈現(xiàn)了本次活動亮點與特色,以期在落實《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等方面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參考。
為了深化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聚焦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高全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教學質量,促進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于2022年3月下發(fā)文件,組織開展2022 年江蘇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以下簡稱評選活動)。
此次評選活動分2個階段。第一階段,2022年3—6月,各設區(qū)市組織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學習《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掀起學習、踐行《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理念的高潮,并開展本地區(qū)高中體育與健康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通過自下而上的層層選拔,各設區(qū)市從市級優(yōu)秀課一等獎中推選出具有代表性和推廣性的高中體育與健康優(yōu)秀課2節(jié)(體操、球類)、江蘇學校體育網和承辦省級展示比賽活動的單位分別推選優(yōu)秀課1節(jié)參加省級比賽。
第二階段,2022年9月,由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組織江蘇省部分高校的專家、省內中學體育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組成評審委員會,對選手上報優(yōu)秀課教學內容所在的單元教學計劃和該學時教案,以及拍攝的課堂教學錄像進行第一輪評選,并于2022年11月21—24日在常州市新橋高級中學舉辦省級評選活動。
本次評選活動的課堂教學質量高,從學習目標設置、學練內容選擇、教與學方式方法的運用、教學組織形式、保證運動負荷等各個方面都能以《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理念為指導,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入手,聚焦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展示了全省高中體育教師學習和踐行《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理念的成果。
一、關注課程育人,合理設置學習目標
具體、明確的課時學習目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既可以引導教師的教、有助于學生的學,又便于師生檢測課堂學習效果,對課堂學習進行有效評價。因此,可觀察、可言說、可測量、操作性較強的課時學習目標制訂尤為重要。在本次評選活動中,所有選手都非常重視三維學習目標的設置,充分考量體育學習獨特的育人價值,認真分析學情,研究教學內容,綜合考慮場地器材等因素,合理制訂學習目標。
1.育人學習目標是全面的
在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的全面學習目標應該包括運動能力目標、健康行為目標、體育品德目標。在27名省級比賽選手中,12名選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1名選手從“認知或知識、技能、情感”,4名選手從“知識與技能、體能、情意”對課時目標進行設置。可以看出,所有選手都能重視目標的全面性,強調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突出課程的育人價值。
2.育人學習目標是可測量的、可操作的
學習目標具有學段、模塊和課時的多層性,是從宏觀的學段目標向微觀課時學習目標逐步過渡。從學習目標表述看,宏觀的學段學習目標應該是相對抽象、較為全面的;中觀的模塊學習目標應該是相對具體的;微觀層面的課時學習目標應該是清晰、明確的。根據(jù)《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課時學習目標應包括“條件、行為與表現(xiàn)、結果”3個要素,如,南京報送的《啦啦操》一課學習目標之一為“在合作探究學練中(條件),通過雙人、4人合作創(chuàng)編展示與競賽(行為與表現(xiàn)),強化練習并較好展示創(chuàng)編成果(結果)”,宿遷報送的《羽毛球:正手發(fā)高遠球》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為“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同伴之間相互合作和糾錯練習(條件),發(fā)球能夠基本到位(行為與表現(xiàn)),并完成50次以上(結果)”等。這樣的學習目標可測量、可操作,能較好地引領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3.育人學習目標表述是準確的
在本次評選活動中,選手們在《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理念的指導下,能夠用外顯的行為動詞,準確地描述學生學習過程中內隱的心理、情感、品德變化過程。如,江蘇學校體育網報送的《魚躍前滾翻》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學生樂于多次重復練習,情緒高,氣氛活躍”;泰州報送的《足球:腳內側連續(xù)傳接球》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樂于參與多種方式的學練,激發(fā)對足球運動的熱情”;常州報送的《觸式橄欖球:3人進攻技戰(zhàn)術》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能在3人傳球和比賽中運用語言、眼神等相互配合,提高觀察和決策能力”等。表述都采用了外顯的“多次重復”“樂于參與”“運用語言、眼神等相互配合”等行為動詞,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內隱心理、情感、品德情況。
二、關注學以致用,聚焦結構化教學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不斷深入,“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延續(xù)和發(fā)展?!墩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也指出:“要避免在課堂上孤立、靜態(tài)地進行單個知識點或單項技術的教學,每堂課都應該讓學生進行多種動作技術的學練,參加形式多樣的展示或比賽,增強知識點之間或動作技術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重視問題導向,注重活動和比賽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在面臨真實的活動或比賽情境時能運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北敬螀①惖?7節(jié)優(yōu)秀課都能較好地重視并進行結構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所有選手的教學內容都不是只教單個動作技術,而是更加注重組合動作技術學練,強調學練過程中的對抗練習、展示或比賽,促進學生通過課堂結構化知識和技能學練,真正學會學習的運動項目,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在本次評選活動的27節(jié)參賽課中,每節(jié)課都安排了教學比賽或者展示。其中,8節(jié)球類課是擋拆傳切、側掩護、三攻二等形式的技戰(zhàn)術配合,9節(jié)體操類教學內容是成套的組合動作技術學習,10節(jié)課是將模塊中前面所學的動作技術與本節(jié)課學習的動作有機聯(lián)系,前面學習的知識與技能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之后的學習有意識地運用前面已學的內容,使前后學習之間融會貫通。
如,常州報送的《籃球:歐洲步》教學中,執(zhí)教教師通過復習籃球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運球快速上一步練習→運球接兩大步練習→面對面一人受限站立防守一個人運1次球做歐洲步練習→歐洲步擺脫模擬防守人投籃→接回傳球做歐洲步擺脫受限防守人投籃,把歐洲步動作技術和以前學習過的行進間單手投籃、行進間傳接球、擺脫防守等動作技術有機結合。蘇州報送的《縱箱分腿騰躍》一課,執(zhí)教教師按照縱箱分腿騰躍技術特點進行結構化教學。作為該項目第2次課,重點是解決單跳雙落、頂肩推手快、提臀分腿大,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孤立學習單個分解動作技術,而是置于支撐跳躍動作技術有機聯(lián)系與銜接之中,使之成為有機的整體。
選手們重視運動項目教學內容組成的結構化?!墩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提出,作為必修選學(運動技能系列)模塊中任何一個運動項目學習內容都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戰(zhàn)術運用、專項體能與一般體能、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這就保證了學生不但會進行所學運動項目學練,不僅能運動,而且能欣賞運動、點評運動,真正促進學生學會和理解所學的運動技能。
如,蘇州報送的《縱箱分腿騰躍》一課中,在動作技術展示環(huán)節(jié),執(zhí)教教師指導學生對動作技術完成質量進行評價,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通過現(xiàn)場舉牌亮分進行評判。常州報送的《技巧組合練習:肩肘倒立(女)、頭手倒立(男)》一課中,執(zhí)教教師要求學生把已學過的滾翻類、平衡類動作和本課學習的倒立類動作進行組合學練,指導學生進行動作技術質量評價,學習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技巧動作技術的質量,提高學生對技巧運動的理解認識。
三、關注運動體驗,運用多樣教學方式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應避免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注重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設計學習和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等方面;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理運用學生獨立學習、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在此次評選活動中,參賽選手在課堂教學中都特別重視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練,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充滿活力。
1.利用比賽方式方法組織教學活動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中指出,“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強化‘教會、勤練、常賽,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本次評選活動中,選手們都能根據(jù)《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結合項目特點、學習內容的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競賽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所學運動項目特點,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的要求。球類教學中都能根據(jù)運動特點,圍繞所學動作技術開展教學競賽活動。
如,籃球和橄欖球的3VS3教學比賽、籃球組合動作技術在比賽中的運用、足球連續(xù)運球射門比賽等。體操類教學都能根據(jù)體操項目運動特點,設計所學動作技術或組合成套動作的展示活動等。
2.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習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充分給予學生獨立、能動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樂,盡早地進行完整化、結構化的學習,形成豐富的、深刻的、個性化的運動體驗,真正實現(xiàn)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為了將這一要求落到實處,在教學中就應該從實際出發(fā),恰當選擇運動多樣教學方式方法,特別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和時間。
在本次評選活動中,選手們都能結合球類項目和體操類項目內容特點、高中學生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教學方式方法的功能、使用范圍和使用條件,并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南京的《啦啦操》一課教學中,執(zhí)教教師采用設置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通過視頻、圖片、文字及教師示范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掌握創(chuàng)編方法。采用問題串的形式對教材進行剖析,合理巧妙分類,把錯綜復雜、多重技術交織運用的創(chuàng)編理論與方法按照不同要素進行剖析和逐一分解、逐一學練,隨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練習要求不斷提高,多元素創(chuàng)編逐一疊加運用,問題不斷解決,最終實現(xiàn)多元素綜合運用的效果。常州的《技巧組合練習:肩肘倒立(女)、頭手倒立(男)》一課中,針對教學內容選擇了分別適合男、女生的雙教材,從內容到形式上均實現(xiàn)分層教學。整堂課輔助播放PPT課件,執(zhí)教教師將運動技能的動作要領、保護與幫助的方式方法和各環(huán)節(jié)的內容都詳細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以便教師能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巡回指導;PPT中循環(huán)播放教師的動作示范視頻和動圖,讓學生在學練中能時刻觀看學習,更便于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讓學生在課堂中邊學邊練邊賽,加強動作技術的運用和提高,使學生體會技巧運動的樂趣和價值,培養(yǎng)學生運用綜合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關注學習效果,合理設置運動負荷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每節(jié)課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練習密度應不低50%,運動強度應達到平均心率140~160次/min”“每節(jié)課最好安排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包括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的內容”。本次評選活動中,選手們都能把學生學習效果放在突出位置,根據(jù)學習內容和學生情況合理設置運動負荷。
1.堅持“以學定教”,通過“會學”提高課的練習密度
本次評選活動中,所有參賽選手課堂練習密度設置都超過了50%。教師在教學中能根據(jù)學生情況組織開展學練活動,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充足的練習時間和機會,同時提高學練活動的趣味性,體現(xiàn)體育活動本質的競賽性。在重復練習過程中,既有對動作質量、動作標準的要求,針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原理、方法的學習,也有學習思維的交流和藝術的生成,主要教學過程和環(huán)節(jié)不是在走教學設計的“流程”,而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優(yōu)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動作技術組合或展示學練的積極性。優(yōu)化練習組織形式,減少學生等待時間。如,在球類學練過程中,小組輪換練習時,安排沒有輪到練習的學生進行各種原地球性練習、球類基本動作練習等;體操類分組練習輪換中,排隊等候時,學生進行徒手模仿練習,以提高練習密度。同時,所有選手都非常重視合理布置練習場地,堅持器材一物多用,讓學生高效進行學練活動。
2.堅持“精講多練”,通過“勤練”提高課的運動密度
在本次評選活動中,選手們特別重視體育課上精講多練,結合高中學生知識和技能儲備情況講學習重難點,有19節(jié)課上教師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講解,減少集中講解時間,更多地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進行學練,組織學生進行各種練習和比賽活動。
3.堅持通過體能練習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本次評選活動中,所有選手都能較好地理解《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精神,重視學生體能發(fā)展,課堂教學中均安排了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體能練習手段和方法豐富多樣、實用有趣。如,鎮(zhèn)江的《肩肘倒立接單肩滾翻成單膝跪撐平衡》一課中,執(zhí)教教師巧妙安排了雙人體能練習,包括雙人踩單車、卷腹擊掌、雙人深蹲、俄羅斯轉體擊掌,方法多樣、有趣,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增強體能的同時,還增進了學生間的交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