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群 劉孝群
摘要:美術教育逐漸被社會和家長所關注。美術既是一種視覺藝術,又是一種情感藝術,美術作品中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且美術作品色彩的變化也反映了作者情感的變化。在小學對學生開展色彩教學是美育的基礎部分,能夠培養(yǎng)學生通過色彩變化表達美術情感的能力?;诖?,本文分析了小學美術色彩教學對提高學生色彩認知能力、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及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促進作用,闡述了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6大策略。
關鍵詞:小學 美術教育 色彩教學
處于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們有較強的塑造性,該階段是他們的啟蒙階段,同時是健康成長的重要階段。一二年級的學生對色彩感知很好,能夠大膽用色,但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變得越來越不敢用色,思維被禁錮了,只想著色彩本身的顏色。因此急需要對學生開展科學的色彩教學,利用色彩教學活動去彌補傳統(tǒng)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另外,小學階段是學生大腦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對五顏六色的色彩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加強對小學生的色彩教學,可以有效吸引小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增強主觀能動性。
一、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欠缺對美術的深度認知,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在色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好,對于較強色彩的分辨能力比較差。針對這樣的情況,急需美術教師加強對學生的色彩教學,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去增強學生對于不同色彩的認知,初步引導學生去感悟美術內(nèi)涵所在。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色彩觀察能力
在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色彩認知基礎之后,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利用科學的色彩教學方式,有效增強他們對于不同色彩的觀察與辨析能力,對色彩擁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美的感知與鑒賞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色彩審美能力
美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相關的色彩教學,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不同事物的不同色彩,促使學生對色彩有一定的審美感知,進而增強對美術的鑒賞能力。
(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色彩本身并沒有情感,情感的發(fā)生是因為人看到色彩時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和心理感應,不同的色彩能夠讓人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和不同的情感。色彩是繪畫的靈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結合日常生活開展色彩教學
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色彩教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緊密的聯(lián)系,換句話說,生活處處布滿色彩,學生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感知社會環(huán)境中所存在的色彩。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小學美術課程應當要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促使美術教育發(fā)揮出增強學生日常生活品質(zhì)的作用,幫助學生們掌握在生活中合理應用美術技巧的能力。生活處處布滿色彩,如我國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所貼的春聯(lián)以及燈籠等,都是美術色彩教學的素材來源。生活中充滿著色彩的裝飾、搭配和教育功能,如我們服飾上的一些色彩搭配、室內(nèi)裝飾等,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立足于生活的角度,有效挖掘存在于我們生活周邊的色彩資源,將其合理地應用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并鼓勵學生們大膽觀察與探索生活中常見的色彩,發(fā)揮大腦想象力,將這些豐富的色彩進行再次加工與創(chuàng)造。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美術上冊第2課《生活中的暖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課前要求學生們要隨意準備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暖色物品,帶到課堂中向大家講一講自己為什么要帶這件物品;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色彩教學過程中,讓課堂中穿著紅色、橙色以及黃色衣服的學生站起來,引導學生判斷他們衣服的顏色是不是屬于暖色系列。在生活化、有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理解暖色知識,激發(fā)學生們對美術色彩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中,使其積極地參與課堂教育教學活動,在豐富的色彩中發(fā)散自身的思維。除此之外,教師針對一些生活中并不常見的暖色,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加深學生的大腦認知。這樣學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就不會欠缺靈感了。
(二)基于文化情境開展色彩教學
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文化素養(yǎng)中美育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小的,美術是人們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文化發(fā)展的長河中,美術的身影隨處可見。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從文化的角度學習美術知識,在文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加深自身對于色彩的認知與了解,使其在學習中了解我國文化的內(nèi)涵所在,促使單調(diào)的美術教學活動轉變?yōu)槲幕榫辰虒W。例如,人教版四年級美術下冊第15課《學畫農(nóng)民畫》主要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借助勞動場景、農(nóng)民生活展現(xiàn)了新時代農(nóng)民生活的蒸蒸日上。此時畫中的著色大膽、亮眼,以紅、黃等暖色系為主色調(diào),表達的情感也是積極向上的。同時,還會通過冷暖色的對比拉開距離感,以冷色對比突出農(nóng)民的勤勞及對生活的努力付出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顏色對比當中,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傳承我國優(yōu)秀文化。另外,在《學畫農(nóng)民畫》的教學中,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內(nèi)心較為單純,對于純語言模式的教學理解能力比較差,對農(nóng)民畫的深層內(nèi)涵沒有辦法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顏色鮮明、視覺沖擊較強的視頻或圖片,促使學生感受農(nóng)民畫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其獨特的審美情趣,以此加深學生對農(nóng)民畫色彩的理解。
(三)融入游戲開展色彩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色彩理論知識講解感到比較枯燥,在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拋去理論層面,色彩本身是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色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游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課堂教學中。雖然說游戲化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高效地活躍課堂的氣氛,小學生們也比較喜歡,但是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科學運用游戲化教學方式,避免學生將課堂注意力只放在玩上,而忽視對美術知識的學習。如人教版五年級美術下冊《讓色彩動起來》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感受色彩強烈的動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找朋友的色彩游戲。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利用視頻播放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場景,讓學生跟著蝴蝶的飛行爭相說出蝴蝶顏色和背景色的差異,感受蝴蝶與環(huán)境顏色的對比和變化。當黃蝴蝶突然停在黃色的花朵中時,教師快速切換畫面,讓學生辨一辨蝴蝶停在了哪朵花上,等學生說完結果后,教師再點擊繼續(xù)播放,以驗證學生所說是否正確。如此,在辨色游戲中,讓學生看到顏色的動靜交替,在對比中形成對色彩變化的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
(四)通過自然寫生開展色彩教學
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要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關注,教師也要以積極豐富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對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關注中養(yǎng)成關愛生命、呵護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大自然是所有學科的基礎,美術學科也是如此,依托于大自然而發(fā)展。大自然中有著豐富多彩的色彩,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重視自然寫生的方式,通過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投入大自然的方式幫助學生們更好地與自然產(chǎn)生接觸,親自感受自然風光、感受自然色彩的變化。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美術上冊《四季的色彩》教學中,教師利用室外色彩繪畫的資源,組織學生將課堂搬至室外自然環(huán)境中,開展戶外寫生活動。在戶外創(chuàng)作活動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周邊環(huán)境,感受每一處細微的變化。比如當一個身著白色服裝的學生站立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之中寫生時,身上衣服的部分陰影就會逐漸呈現(xiàn)淡淡的綠色;如果是站在大太陽底下,則服裝上的陰影部分自然就會逐漸呈現(xiàn)一種微弱的黃色等。大自然環(huán)境中充滿了春、夏、秋、冬四季各異的各種顏色,如茂密的草叢中點綴著各種顏色的小花等。學生們通過親身實踐的方式體驗自然界的色彩變化,感受光影與色彩變化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增強了學生們感知色彩與觀察色彩的能力??傊?,教師在美術課堂開展色彩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思維打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帶領學生們走入自然中,開闊視野,有效增強學生綜合素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
(五)開展美術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運用色彩
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色彩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也可以促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美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因此,教師需要提供給學生親身操作實踐的平臺,利用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更好地運用色彩。教師還需要遵循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學情,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有效拓展學生們對于色彩合理運用的空間,使其形成優(yōu)良的藝術情操。如在人教版四年級美術下冊《艷麗的大公雞》教學中,為了能夠加強學生們對于色彩的運用能力,鞏固冷暖色知識,促使學生敢于大膽運用冷暖色對比創(chuàng)作色彩艷麗、姿態(tài)生動的大公雞形象,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關于“我的公雞我做主”美術實踐活動?;顒右髮W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采取冷暖色對比的方法將艷麗的大公雞畫出來,在實踐中增強學生們對于色彩的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
(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色彩教學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美術教學也不可避免地借助其展示作品、對比色彩。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直觀地為學生展示色彩多樣化的優(yōu)勢,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色彩教學。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美術上冊《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教學中,若是老師單純地利用口頭講解的方式很難幫助學生認識鄰近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中的畫畫軟件,幫助學生以直觀的方式認識鄰近色,為學生呈現(xiàn)色彩漸變的過程,從而在電子繪畫中激發(fā)學生進行色彩創(chuàng)造的愿望。
三、結語
對學生開展色彩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通過色彩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們的審美素質(zhì)。教師要利用豐富的教學方式進一步優(yōu)化色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學生們學習色彩理論知識的難度,增強學生對色彩知識學習的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推動學生藝術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感受美術作品中各種色彩的使用、變化情況,讓學生通過色彩變化感受其中所表達的情感,能夠在多姿多彩的美術環(huán)境中掌握色彩知識和運用技巧,從中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學會品味色彩的神奇,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陸波.以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為基礎的小學美術色彩教學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2(3):113-115.
[2]陸艷霞.基于小學美術教學視域下色彩教學的策略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76.
[3]唐穎.用色彩激發(fā)兒童的藝術潛能——淺談色彩教學對兒童審美素養(yǎng)的建構[J].幼兒美術,2021(5):2-6.
[4]唐東紅.淺談如何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9):1-2.
[5]張姝.在色彩的國度穿梭——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方法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20):187-188.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