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蔡甜甜 何睿
摘 要:頂崗支教是高師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公費師范生在頂崗支教過程中,其生活、學習、工作及心理方面均會遇到困難,且不同的實習階段指導需求也會發(fā)生變化。為加強對公費師范生的培養(yǎng)指導,高師院校應在不同時期給予不同形式的針對性指導,重視崗前培訓,加強崗中培訓指導特別是課堂管理能力的指導,崗后反思總結不容忽視。同時還應加強與支教學校及地方政府的溝通交流,為頂崗支教實習的公費師范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公費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實習指導;需求分析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2023)01-0034-04
頂崗支教是高師院校的師范生通過頂崗的方式完成教育實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師范生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進入學校,參與教育教學實踐,對于教師專業(yè)成長來說教育實習不可或缺[1]。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增強職前教師實踐智慧,提高教師教育質量的有效舉措[2]。教育實習是銜接師范生學科知識和教學實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師范生實現(xiàn)身份轉換和認同的必經途徑[3]。頂崗支教將師范生的教育實習與支教相結合,既緩解了農村地區(qū)基礎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又有效地促進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頂崗支教是農村基礎教育與高等師范院?;ダ糙A的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師教育模式[4]。2012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實習實訓質量?!?016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指出:“師范生教育實踐依然是當前教師培養(yǎng)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尚不能完全適應中小學的需要。”在頂崗支教實習過程中,師范生以正式教師的身份承擔全職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5],相對于傳統(tǒng)實習模式,頂崗支教實習對師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6]。實習生要順利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基層學校的現(xiàn)實狀況,可能會遇到諸多現(xiàn)實矛盾和沖突。
為了加強公費師范生培養(yǎng)供給側的深化改革,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扎根理論取向,通過訪談對頂崗支教的公費師范生進行調查,然后對收集的數(shù)據進行三級編碼,系統(tǒng)梳理了頂崗支教過程中師范生面臨的不同角度的困難與挑戰(zhàn)。再進一步結合問卷調查結果,了解公費師范生在崗前、崗中及崗后階段的培訓指導需求,為公費師范生在頂崗支教實習過程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有效指導提供參考。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法對四川師范大學2021年春季參加頂崗支教的公費師范生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對象的支教學段為初中和小學,支教地位于四川涼山州布拖縣和普格縣。通過問卷星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公費師范生頂崗支教全過程的指導需求,共回收有效問卷116份,有效率95.9%。同時,隨機選取了10名四川師范大學2021年春季參加頂崗支教的公費師范生,對其在頂崗支教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調查。
(二)研究方法
采用一對一的半結構式訪談,對訪談過程進行了錄音并轉成文本,然后將文本資料導入Nvivo 12 plus 軟件,根據質性研究中扎根理論的三階段編碼方法進行編碼,分析得出公費師范生頂崗支教過程中的問題,并通過理論飽和度檢驗。同時,通過問卷星發(fā)放調查問卷,利用SPSS22.0和Excel對數(shù)據進行整理分析。
二、頂崗支教實習中的困難與挑戰(zhàn)
如表1所示,首先,實習生不適應當?shù)氐纳瞽h(huán)境。頂崗支教學校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的農村地區(qū),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氣候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等也與實習生熟悉的地方有較大差異。實習生對當?shù)氐纳瞽h(huán)境、飲食習慣、文化習俗以及當?shù)亟逃F(xiàn)狀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到支教學校面臨的首要困難和挑戰(zhàn)就是對當?shù)厣瞽h(huán)境的適應。多名實習生提到:“用水不方便”、“經常停水”、“洗澡不方便”,“住宿條件簡陋”、“不習慣學校食堂的飯菜”,“氣候干燥,流鼻血”,“溫差大,經常刮大風”,“交通出行不方便”……
其次是獨立工作方面的挑戰(zhàn),例如課堂管理能力不足,實習生反映“學生上課紀律不好”、“不好管理當?shù)貙W生”、“不按要求完成作業(yè)”。還有教學能力方面的不足,認為“學生基礎太差”,“不知如何把握教學進度”。另外,與當?shù)亟處煹臏贤ń涣鞔嬖趩栴},“與當?shù)乩蠋煖贤ń涣鞑粫场?,“聽不懂彝語,普通話口音很重”。
此外,實習生遇到困難時心理調節(jié)能力不足,學習方面缺乏指導,對自己的能力提升狀況感到不滿足。多名師范生談到在頂崗支教過程中會出現(xiàn)“無力感、挫敗感,會焦慮,會自我懷疑,會有厭煩情緒”等。而出現(xiàn)情緒低落等情況的原因,基本都是教學工作上的不順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教好學生。
三、頂崗支教中的指導需求及問題分析
頂崗支教實習的培訓指導首先應聚焦于師范生的培養(yǎng),其次是服務于支教學校教育教學的現(xiàn)實需求。教育實習本質上是師范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入體驗教育教學工作,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庫”,并逐步形成作為專業(yè)人員所具有的獨特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只有在高水平的大學教授和優(yōu)秀的中小學教師的協(xié)同指導下才能更加有效[2]。
為全面了解師范生在頂崗支教全過程的指導需求,將頂崗支教分為崗前、崗中和崗后三個階段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實習生最困惑,存在問題較多的階段是崗中(占比69.0%),其次為崗前(占比50%),第三是崗后(占比29.3%)。可見,在整個頂崗支教的過程中,實習生都存在著困惑,而崗中階段最為明顯。同時,在不同階段的指導需求也不同。
(一)崗前階段
崗前培訓是整個頂崗支教活動的開端,是支教順利開展的前提。在崗前階段學生的困惑主要源自對未知的擔憂,一方面,對支教生活、工作等充滿了期待,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做好準備,內心缺乏安全感。目前,崗前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培訓內容不完整、培訓時間偏少、培訓方案不系統(tǒng)、培訓方法單一、組織松散。崗前培訓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支教大學生的擔憂,從生活、心理、工作、學習等方面幫助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幫助他們了解當?shù)氐纳瞽h(huán)境、當?shù)氐慕虒W情況等。
(二)崗中階段
在崗中階段,實習生已投入到真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逐漸增多,是他們最困惑的時期,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首先,高師院校應幫助實習生積極快速地適應實習生活,順利完成角色轉換,以及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中[7]。
調查結果顯示,在崗中階段,實習生的指導需求排在首位的是教學工作方面的問題,特別是課堂管理方面。實習生本就缺乏教學實踐經驗,而支教學校學生的學情往往較為復雜,例如厭學、逃學等情況普遍存在,這些都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難度。其次是課堂教學經驗,實習生存在理論學習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由于缺乏實際的課堂教學經驗,精心備課后發(fā)現(xiàn)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內心的期待與現(xiàn)實存在差距。第三,與當?shù)亟處煹臏贤ń涣鳎诠ぷ髦袑嵙暽媾R角色轉換的問題,與同事相處存在著身份認同的沖突,實習生需學會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第四,學習資源的匱乏。由于支教學校教育資源短缺,很多實習生沒有一線的指導教師,或指導教師不能給予良好的指導,因此感到能力不能獲得很好地提升。第五,遇到困惑的心理建設和疏導。實習生面臨支教過程中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困難,可能產生消極心理,引起自我效能感甚至職業(yè)認同感降低,甚至自我否定的狀況。最后,對當?shù)厣瞽h(huán)境的不適應。支教地生活條件相對艱苦,實習生到了新的環(huán)境需要給予更多生活上的關心和支持。
(三)崗后階段
崗后階段是學生反思和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引導實習生進行反思總結,準確認識自己在頂崗支教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思考教師職業(yè)的重要性,達到理論與實踐能力水平的共同提升。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6.7%的實習生認為總結效果很好,52.6%的實習生認為總結效果一般,還有16.4%的實習生認為效果不明顯,4.3%的實習生認為效果較差。頂崗支教大學生對崗后培訓需求歸納為以下方面:教學經驗方面的總結(72.4%)、教學技能的總結(69.0%)、實習效果評價(61.2%)、教學反思(60.3%)、學科專業(yè)知識(52.6%)、心理方面(44.0%)。
四、優(yōu)化頂崗支教實習指導的策略
(一)崗前培訓應結合支教地特點
分別有44.8%、46.6%的學生認為頂崗支教與普通教育實習的差別很大、較大。雖然頂崗支教與普通教育實習在理論上都屬于教育實踐活動,但在實踐過程中有明顯的差異。然而,有47.4%的學生表示頂崗支教與普通教育實習的培訓指導不是獨立進行的。一方面,高師院校不夠重視頂崗支教與普通教育實習的差異;另一方面,高師院??赡苷J識到了二者的差異,但因培訓資源的缺乏,難以開展獨立的培訓。
實習生表示,與普通實習相比,頂崗支教實習需要特別注重的培訓為:課堂管理(72.4%)、適應當?shù)氐纳瞽h(huán)境(68.1%)、教學策略(59.5%)、當?shù)仫L俗文化、教學專業(yè)知識、心理建設與疏導(55.2%)、教育理念(50%)、教學技能(46.6%)。在頂崗支教前,高師院校應加強對實習生的引導,讓學生明確頂崗支教實習任務、要求。同時,應充分了解支教地區(qū)的基本情況,例如氣候特點,生活條件,文化習俗,支教學校的教學現(xiàn)狀及需求等,可以制作手冊幫助學生了解基本信息。崗前培訓的形式可由線下的微格教學、課程教學、講座以及線上的示范課視頻、線上問答等形式展開。
(二)崗中指導應多形式全方位
在崗中階段,實習生的指導需求是多方面的,應有針對性地、靈活地開展不同形式的指導,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及心理狀態(tài),加強對實習過程的監(jiān)管。大學生認為最有效的培訓形式是示范課視頻,通過示范課視頻能直觀地學習優(yōu)秀課堂范本,符合支教大學生的切實需求。其次是交流座談會、面對面答疑、教育專家講座,最后是線上交流。線上交流的形式具有兩面性,優(yōu)點是能夠及時對問題進行反饋和交流,但有時難以進行深入的溝通。
支教學校大多為農村師資薄弱學校,很多學校沒有條件給實習生配備一線的指導教師,因此高師院校的指導就更為重要。首先,高校應構建暢通的交流平臺,提供豐富而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不同指導形式的優(yōu)勢,促進生生、師生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渠道和學習方式。其次,可以派遣指導教師定期進行線下教學研究活動,討論當?shù)氐恼n堂教學管理策略、學科專業(yè)知識、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技能,生活的經驗分享等。當然,還可利用線上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實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此外,還可以建立頂崗支教實習專題網站,將師范生的支教經歷及經驗等內容發(fā)布在網站上,例如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還可以設置問答板塊,對頂崗支教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三)崗后培訓應加強
波斯納認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必需經歷經驗和反思的過程,只有不斷在實踐中收獲經驗,在反思中不斷改進,才能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崗后階段是系統(tǒng)梳理和總結頂崗支教實習過程,實現(xiàn)再認識、再思考的反思過程,以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6]。高師院校應是學生反思總結的指導者,將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從評價的方式、內容、對象等多方面入手。同時,要完善評價體系,盡可能貫穿“崗前—崗中—崗后”全過程,可結合支教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以及師范生的過程性表現(xiàn)進行總結和評價。
(四)加強與支教學校及地方政府的溝通
在頂崗支教過程中,高師院校、支教學校與地方政府應加強溝通交流以形成合力,三方協(xié)同聯(lián)動。地方政府為頂崗支教大學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投入相應的經費,并完善制度建設,科學分配實習生崗位;支教學校為師范生提供實踐學習的平臺及資源,同時也應加強培訓及指導,實現(xiàn)互利雙贏;高師院校要關注實習生的專業(yè)成長,加強過程指導,提升師范生的培養(yǎng)質量。高師院校與支教學校應盡量落實“雙導師”制度,改善頂崗支教實習中存在的“重支教,輕學習”或“重實習,輕教學”等問題。支教學校盡量配備經驗豐富的學科教師,從實踐到理論全方位給予實習生指導,共同為頂崗支教大學生排憂解難。
參考文獻:
[1]李瑜. 教育實習的作用及其在教師資格認證過程中的缺失[J]. 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6,(06): 44-47.
[2]李錄琴,常寶寧. 三位一體教師教育實習實踐模式研究[J]. 當代教育科學,2017,(08):33-37.
[3]袁麗,陳林. “頂崗實習”教師培養(yǎng)的政策分析及其爭議[J]. 教師教育研究,2014,26(06):61-68+46.
[4]申大魁. 實習學校對頂崗支教實習生工作的滿意度評價研究——以青海師范大學2018年頂崗支教實習為例[J]. 高教探索,2020,(01):48-54.
[5]胡海霞. 理想信念教育生活化的實踐探索——以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支教為例[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0(02): 123-128.
[6]張偉坤,羅一帆,張長海. 創(chuàng)新頂崗實習模式 助推教師教育改革[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01):206-208+242.
[7]賈志民,王新. 論頂崗實習支教中大學生向教師角色的轉變——基于積極心理學方法的應用[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7(03):116-120.
Abstract:It is an innovativ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in normal colleges to provide voluntary education. Public funde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will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life, study, work and psychology in the process of volunteer teaching, and their guidance needs will also change in different internship stag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guidance of public funde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different forms of targeted guidance in different periods, attach importance to pre-job training, strengthen on-the-job training and guidance, especially the guidanc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bility, and the post-job reflection and summary can not be ignor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with volunteer education schools and local governments, so as to escort the growth of government-funde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Post supporting teaching practice; Internship guidance; requiremen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