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莉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啟發(fā)式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感知力和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語文教師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創(chuàng)造無拘無束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語言思維、道德品質(zhì)等進行啟發(fā)教育,使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啟發(fā)式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啟發(fā)式教學;小學語文;應用;綜合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2-0081-04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還降低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好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啟發(fā)式教學應運而生,打破了固有教學觀念的束縛,注重學科知識與時代生活的聯(lián)系,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知識體系的構建。啟發(fā)式教學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滿足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教師要遵循新課程標準,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將啟發(fā)式教學巧妙地融入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度剖析,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教學內(nèi)容脫離實際,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少,看待事物的方法比較單一,對語文學習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沒有認識到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成長,僅僅把它當成考試的工具。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認知錯誤,總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制定教學目標,缺乏必要的依據(jù),使得學生找不到學習語文的方向,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部分教師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2.教學過程缺少啟發(fā)性,學生知識體系不健全
要想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教師需要進行有效的啟發(fā)和點撥,并為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缺少啟發(fā)性,只要學生不擾亂課堂秩序就行,對于學生是否在學習中獲得收獲則漠不關心。還有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大量的課件,沒有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導致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健全,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
3.課堂評價忽視個性,學生出現(xiàn)兩極分化
部分教師在課堂評價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水平,使得部分學生感覺自己被忽視,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下降。部分教師只評價學生的優(yōu)點,對學生的缺點視而不見。這樣的課堂評價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容易使學生安于現(xiàn)狀。部分教師在課堂評價過程中不擅長使用語言藝術,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嚴重。
1.借助情境,激活思維
(1)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增強學習體驗。啟發(fā)式教學是推進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渠道,能使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很多知識與日常生活具有緊密聯(lián)系,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堅定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教師要善于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作為教學素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nèi)容,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增強語文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火燒云》時,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大屏幕展示火燒云圖片,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然后,教師為學生講述火燒云的形成過程,拓寬學生知識范圍,讓學生深入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及其形成原因。教師還要引發(fā)學生思考:課文中的哪個字用得最好?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最終得出“燒”這個字用得最好,給人一種動態(tài)的感受,能激發(fā)人們熱愛自然的情感。
(2)打造故事情境,發(fā)散學生思維。在啟發(fā)式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一邊為學生講故事,一邊打造故事情境,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發(fā)散學生思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不同主題的故事內(nèi)容,在每一個故事中引出相應的知識點,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終身受益。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邀請他們到講臺上復述故事,鍛煉學生的臨場發(fā)揮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復述完畢后,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總結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利用聲音、動畫、視頻等特效,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全身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引入游戲情境,鍛煉實踐能力。學生對游戲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他們在游戲中會盡情地表現(xiàn)自我。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情境,將啟發(fā)式教學與課堂游戲相融合,將晦澀難懂的語文知識簡單化和游戲化,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學習的樂趣,鍛煉實踐能力。例如,《海底世界》描述了奇異的海底景色,旨在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搶答,由教師描述一種海底動物的特征,讓學生說出是什么。引入游戲情境,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可鼓勵學生畫一幅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展現(xiàn)其藝術天賦。
2.借助問題,啟發(fā)思考
(1)故意制造矛盾,鍛煉學生逆向思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故意制造矛盾,抓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讓學生產(chǎn)生解決矛盾的心理需求,從而掌握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方法。教師要制造出爭論點,誘發(fā)學生主動認知,有效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同時,教師還要做好釋疑工作,抓住時機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精髓。例如,《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對于學生積累生活經(jīng)驗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打破常規(guī),引導學生對文章標題進行討論:“同學們,能不能將文章的標題改成‘喇叭花的腳呢?”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用“爬山虎的腳”做標題,形象生動,引人入勝。學生在教師故意制造的矛盾中思辨,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思考,能有效鍛煉逆向思維。
(2)分層設計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都不相同,對語文的感知力也不相同。因此,教師在啟發(fā)式教學中要設計分層問題,既要有基礎題,還要有拔高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機會,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師要設計具有系統(tǒng)性、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對于語文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設計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就能找到答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于語文基礎中等的學生,教師可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引導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對于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設計綜合性問題,將語文學習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
(3)適時進行追問,豐富師生對話。課堂追問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增強師生關系的一種策略。在啟發(fā)式教學背景下,教師要重視適時進行追問,豐富師生對話,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在進行追問時,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使學生在追問后主動生成語文知識,構建動態(tài)生成課堂,達成課程目標。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雨來掩護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爭的故事,教師在課堂上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課文講了雨來的哪幾件事?”學生踴躍發(fā)言,有的說他喜歡游泳,上夜校,有的說他掩護李大叔,勇斗鬼子,有的說他寧死不屈,機智逃生。此時,教師進行追問:“你覺得雨來是個什么樣的孩子?”有的學生說雨來是一個堅強不屈的孩子,有的學生說雨來是一個沉著勇敢的孩子。教師再追問:“學完這篇課文,你要向雨來學習什么?”這種引導式、遞進式的追問,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課文價值達到最大化。
3.借助練習,加強理解
(1)前置練習內(nèi)容,逐步靠攏目標。如今,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意識到課堂教學不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前置練習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對新知有初步的了解。教師在設計前置練習內(nèi)容時,要堅持趣味性、開放性和實效性的原則,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探究空間,讓學生一邊完成作業(yè),一邊拓寬認知,使課堂交流更寬泛、學習更深入,推動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搜集類的前置練習,要求學生通過網(wǎng)絡、書籍等途徑搜集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等,了解黃山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四大奇觀,還可以讓學生搜集與黃山相關的古詩詞。這既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又能增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給學生“松綁”。
(2)讀寫結合練習,突出教學重點。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啟迪學生語文思維的關鍵,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對于學生而言,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最適合他們的閱讀素材,也是他們寫作的范文,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并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組織學生開展讀寫結合練習,在閱讀中啟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利用寫作深化學生的閱讀情感。例如,在教學《海上日出》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經(jīng)典名句:“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蓯邸遍_展仿寫訓練,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3)拓展文本知識,樹立大語文觀。以前,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教材”,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局限在文字上,不僅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限制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在教學教材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拓展,讓學生領略教材以外更為廣闊的語文天地。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由于課文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相差太遠,學生很難進入到文本情境中,不能很好地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共鳴。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史實材料,為學生講述課文的時代背景,將課內(nèi)、課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有機整合起來,啟發(fā)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周總理立志的原因,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4.借助活動,拓寬學生認知
(1)組織表演類活動,愉悅學生身心。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以教師講解為主的灌輸式教學已經(jīng)不再適應當前的教學需要。為此,教師要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拓寬學生的認知,啟發(fā)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語文知識、運用語文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例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文章一共29個自然段,大多是對人物語言進行描寫。為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教師可以組織表演活動,讓學生三人一組,一人扮演慢性子裁縫,一人扮演急性子顧客,一人負責旁白,在表演中更好地體會慢性子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不急不慢,感受急性子的按捺不住、心直口快和操之過急,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啟發(fā)學生領悟故事所蘊含的哲理。
(2)組織調(diào)查類活動,豐富學生認知。語文實踐活動是實施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語言能力發(fā)展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認知,還能使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與精彩。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資源,是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的依據(j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探尋實踐活動開展的切入點,啟發(fā)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拓展語文視野。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生態(tài)調(diào)查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對自己身邊的生存環(huán)境開展調(diào)查,啟發(fā)學生關注生活、關注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在活動中增強環(huán)保意識。這不僅能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學以致用,還能突出語文學科的教育意義。
(3)組織研學旅行活動,致力學生全面成長。研學旅行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確定研學旅行活動的地點和主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體驗,使每一個學生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興致。教師要善于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滲透道德品質(zhì)教育,深化學生對語文內(nèi)容及社會生活的認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大青樹下的小學》講述的是邊疆一所學校各民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場景,體現(xiàn)了各民族之間的友愛與團結。由于班級中的大部分學生都是漢族,對于少數(shù)民族并不是很了解,很多學生對課文深意把握不準。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去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開展研學旅行活動,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民俗,體驗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
5.借助評價,提升素養(yǎng)
(1)用好賞識評價,體驗成功樂趣?!笆澜缟蠜]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庇捎趯W生學習環(huán)境、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存在不同,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表現(xiàn)也各不相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肯定與表揚,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注、被信任,增強學生的心理歸屬感,讓學生用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除了語言評價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善于運用手勢動作、面部表情等點評學生,為學生注入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收獲更多學習成功的樂趣,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賞識評價并不是完全冷淡批評,也不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表揚,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其獨有的優(yōu)點和長處,在運用賞識評價時要遵循“批評適量、懲罰有方”的原則,發(fā)揮批評與賞識教育的相互補充作用,用賞識評價為學生樹立學習標桿,用適當?shù)呐u和懲罰啟發(fā)學生自我反思,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受到思想的洗禮,培養(yǎng)正確的語文學習習慣。
(2)結合成長檔案,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課堂評價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啟發(fā)作用,但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往往以終結性評價為主,過分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出的課堂評價缺乏客觀性和全面性,弱化了教學評價的診斷、激勵、反饋作用。為此,教師可以采用成長檔案的評價方式,把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的資料收錄到檔案袋中,如學生最滿意的作業(yè)、日常的寫字練習、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視頻等。通過定期打開檔案袋,學生能看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找到學習語文的自信和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成長檔案,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維度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啟發(fā)式教學開啟了語文教學的新局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掌握更多的語文思想和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實際需求,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輕松消化語文知識,獲得語文學習的成就感。還要善于運用新型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新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魏正彩.小學語文學科啟發(fā)式教學的應用研究[J]內(nèi)蒙古教育,2019(04).
[2]劉麗榮.小學低年級語文啟發(fā)式教學策略[J].黑河教育,2022(07).
[3]戴雯佳.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啟發(fā)式教學[J].上海教育,2021(34).
[4]陳穎.啟發(fā)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1(19).
[5]馬瑩.啟發(fā)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寧夏教育, 2020(09).
[6]吳雙,李娟.啟發(fā)式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20(24).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Chinese Classroom
Xi Lili
(Zhenyuan County Nanqu Primary School,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euristic teaching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e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perception and practi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Chinese comprehensive quality.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student-oriented, create an unrestrained learning environment, enlighten and educate students language thinking and moral qua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maintain a high degree of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Chinese classroom.
Key words: heuristicteaching; primary schoolChinese; application;comprehensive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