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哲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既要實現(xiàn)各個學段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又要實現(xiàn)各學段間的有機銜接。幼小銜接作為學段銜接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對幫助幼兒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有著重要作用。
號角起,強教育。廣州市第一幼兒園(以下簡稱“市一幼”)遵循《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全面推進入學準備、入學適應教育,將其有機滲透于孩子們的幼兒園三年時光中,小學與家庭成為最親密、最有力量的盟友,為科學幼小銜接賦予強大的效能。
找準突破點,提升專注水平
2021年10月,市一幼面向家長、教師和小學教師的調查與訪談中,66.8%的家長對小學40分鐘課堂上幼兒的專注力有所擔憂,34.7%的家長擔心是否能聽懂小學老師所講內容,還有21%和19%的家長分別對人際交往和生活管理存在一些困惑。結合全園教師持續(xù)觀察與評估的記錄、小學教師的反饋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幼小銜接進行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專注力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影響,堅持性不足,從而導致出現(xiàn)“聽不全、看不整、做不完”的現(xiàn)象。
“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的專注力水平對其一生的學習與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找準突破點,全園教師凝聚心力,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新穎的、有效的活動方式與策略。孩子們不僅特別喜歡,而且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喜人的。”市一幼園長呂鳳清自信地表達著。
有效視覺提示、簡潔語言引導、任務吟唱輔助……市一幼非常注重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對幼兒專注行為的影響,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專注力游戲集”“主題活動資源庫”,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和活動中大膽表征與輸出,潛移默化中改善、提高著專注力水平。
如在“太空歷險記”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根據(jù)興趣自由組合自選游戲內容。琳琳、晉寧等四名孩子圍坐在一起熱烈討論,他們對宇航員的生活艙非常感興趣,通過閱讀,他們知道了宇航員在太空艙內的生活方式。于是他們利用紙皮箱、牛奶盒、紙板、扭扭棒等低結構材料,在剪剪貼貼中成功自制了可自由出入的太空艙。
全程無教師刻意指導,孩子們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以自己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學習創(chuàng)造。在幼兒與同伴、幼兒與材料的互動中,幼兒能夠切身體會到只有專注才能與他人成功配合,一旦發(fā)生專注力下降的情況,同伴之間的互動能夠把幼兒“拉回”到活動中。
在語言活動“搬過來,搬過去”中,孩子們圍繞幫助長頸鹿和鱷魚住在一起的任務共同思考,想出了各種辦法。歡歡在活動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開始坐不住了,也不能及時與老師互動。于是老師邀請歡歡和她的小組一起向大家分享小組設計房子,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歡歡,歡歡和同伴開始介紹她們設計的房子……在之后的活動中,歡歡不但仔細聆聽同伴的話語,而且還主動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從高質量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實要求出發(fā),立足于兒童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實現(xiàn),幼兒園應該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上持續(xù)用力,科學有效地推進幼小銜接,將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能力培養(yǎng)滲透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幼兒親近小學生活,增強上小學的愿望。
聚能關鍵點,減緩銜接坡度
追隨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幼小銜接工作,實現(xiàn)從“經驗”到知識“的對接,幼兒園和小學的“雙向奔赴”成為關鍵點。市一幼與廣州市越秀區(qū)小北路小學進行試點園、校協(xié)同合作和教研交流,雙方多次開展聯(lián)合教研,請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相互觀摩活動,進行幼小教師座談會,讓小學與幼兒園教師面對面研討交流。
互聽、互看、互研,加強園、校教師間的溝通交流。在互聽中,雙方教師互相聽取和討論幼兒現(xiàn)在園以及入小學時的狀態(tài),幫助雙方教師更加了解彼此,對之后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提供線索。幼兒園、小學教師形成友善的互看關系,從各自的課程中學習幼兒不同學習階段的教學特點,并調整教學。在互研營造團結緊密的教研氣氛,舉行頭腦風暴大會,對科學幼小銜接進行教研,雙方教師秉承著接納互融的教育理念,主動互通信息,了解不同學段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探究有效的教育策略。
呂鳳清說:“幼兒園向小學邁進一步,小學向幼兒園靠近一步,步步貼合孩子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在與小學的對接對位中,我們采取了園校結對的模式,幼兒園與小學共同根據(jù)幼兒、教師群體的特點和專業(yè)水平進行教研活動,聯(lián)合開展教研課題、制定銜接計劃,在教學活動和方法上力求多樣有效?!?/p>
小組表演式的“幼小銜接,跨一步”教研活動,明晰了教師對大班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語言的特點;以辯論賽形式開展的“幼小銜接實施中的困惑與應對”教研活動中,教師們圍繞“在幼兒園班級中出現(xiàn)漢字是否屬于小學化現(xiàn)象”這一題目,在緊張、刺激的辯論賽中進一步知道“去小學化”的真正意義。
2022年5月,市一幼全體大班幼兒到小北路小學進行“沉浸式體驗”活動?;顒愚饤壛藗鹘y(tǒng)幼兒參觀小學模式,將體驗小學生生活的權利交給幼兒,讓幼兒以“小學生”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參與課堂、參加大課間與課間餐活動,感受小學學習與生活,有意識地跟隨小學教師的教學活動。
幼兒嘗試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獨立走入陌生的校園,在沒有老師的照顧下學會自我管理,在操場上與不同年級的哥哥姐姐自由奔跑和游戲,在課堂上和小學老師一起探索發(fā)現(xiàn)……這些關于小學的新認識,激發(fā)了幼兒對成長的期待和美好的向往,也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大減緩了銜接坡度。
強化連接點,擊退教育焦慮
幼有優(yōu)育,幼小銜接并不單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更涉及到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家長也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兒童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等培養(yǎng)都不可能離開家長的影響。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班幼兒家長在入學準備問題上存在觀念上的偏差,也普遍存在入學焦慮,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呂鳳清表示:“特別是在學習準備方面,其中擔心孩子在課堂不能夠保持長時間專心學習狀態(tài)的家長最多,甚至有家長還想幼兒園開始拼音和英語的學習,或想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或者學前預備班等?!?/p>
對此,市一幼特別為大班幼兒開通了“教育綠色通道”,邀請國內權威教育專家來為家長開展教育沙龍,緩解教育焦慮。同時,線上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等都向大班幼兒家長開放,連續(xù)開展了四期“幼小銜接 我們在行動”系列線上家長會,先后邀請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鄭福明、小北路小學骨干教師裴利紅、原農林下路小學校長吳瓊開講,幫助家長走出幼小銜接的誤區(qū),科學做好入學準備。
另外,班級教師也時常與家長保持溝通與聯(lián)系,推送幼小銜接的相關教育信息,及時解決家長在教育中的問題。大班級組各班老師以開展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活動為契機,整合入學“四個準備”把本班主題活動整理成案例分期在線上家長會上與家長分享,以自己的專業(yè)角度和專業(yè)知識向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以互相協(xié)作、協(xié)同配合的新體系開展主題活動,輔助幼兒順利度過幼小銜接新階段。
這些新穎而有效的互動方式,得到了家長們的肯定。大班景瀟的家長說:“家長會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shù)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wěn)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避鴵P的家長說:“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尊重孩子的興趣、相信孩子的能力和支持孩子的學習,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自我約束、大膽表達,為孩子的幼升小做好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p>
廣州市第一幼兒園抓住大班幼兒的關鍵素質,建立科學銜接共同體,以幼兒的學習準備中的專注力入手,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幼兒、教師、家長層面展開各項活動,致力于提高幼兒的專注力水平。幼兒園遵循整體性、變化性的原則,幫助幼兒全方位做好入學準備,引導孩子們實現(xiàn)從“憧憬期、剝離期、混沌期到新生期”的過渡,有效減緩幼小銜接坡度,為幼兒的新一學段適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構建科學幼小銜接教育新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