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 李石榮 周媛 彭小嬋 任瑤瑤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應用PDCA循環(huán)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為2021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其中2021年1月—2021年5月期間收治患者未開展PDCA循環(huán)護理,給予常規(guī)護理,病例數(shù)37例,記為對照組;2021年6月—2021年11月期間收治患者開展PDCA循環(huán)護理,病例數(shù)37例,記為試驗組。比較兩組護理質量、心血管不良事件。結果:試驗組護理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PDCA循環(huán)護理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PDCA循環(huán);心血管不良事件;護理質量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ONG Ting, LI Shirong, ZHOU Yuan, PENG Xiaochan, REN Yaoyao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henzhen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DCA cycl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7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21 to November 2021.Among them,37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PDCA cycle nursing and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from January 2021 to May 2021;From June 2021 to November 2021,37 patients were admitted for PDCA cycle nursing,which was record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DCA circulation nursing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reduc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DCA cycle;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Nursing quality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栓、冠脈夾層、冠脈痙攣等引起的心肌缺血壞死,臨床發(fā)病率很高,中老年人是主要患者群體。近些年,急性心肌梗死在45歲以下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該病發(fā)病突然,出現(xiàn)30 min以上持續(xù)性的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伴憋悶感,患者有瀕死感覺。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前可出現(xiàn)乏力、心悸、氣促以及胸部不適等冠心病相關癥狀,為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前兆[2]。及時就醫(yī)治療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關鍵,同時對患者開展臨床護理干預對于疾病治療、預后也起到至關重要作用[3]。PDCA循環(huán)護理是一種先進的護理理念與模式,將護理工作劃分為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環(huán)節(jié)(階段),以循證證據(jù)為基礎,對護理中常見問題或者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制定相應計劃進行應對,并分析護理效果,不斷改進護理質量[4]。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應用PDCA循環(huán)護理具有可行性,以往研究也有報道。本研究對2021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進行分組,探究PDCA循環(huán)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例數(shù)74例,時間2021年1月—2021年11月。根據(jù)護理時間、方法不同分成兩組。37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納入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65.34±4.05)歲,梗死部位:下壁14例、前壁16例、下壁合并右室7例,合并高血壓22例、合并糖尿病10例。37例給予PDCA循環(huán)護理納入試驗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65.28±4.11)歲,梗死部位:下壁15例、前壁16例、下壁合并右室6例,合并高血壓21例、合并糖尿病10例?;颊咭话阗Y料進行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年齡<80歲;②首次發(fā)??;③意識清楚;④精神狀況良好。排除標準:①溝通、聽力障礙;②癌癥;③依從性差;④臨床資料不全。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協(xié)助患者做各項身體檢查,抽血化驗等。使用心電監(jiān)護儀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做好記錄。遵醫(yī)囑為患者用藥。回答患者、家屬提出的有關于疾病、治療的各種問題。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定期清潔打掃、開窗通風。
1.2.2 試驗組 對患者進行PDCA循環(huán)護理,護理內容及流程:①計劃:計劃階段組建PDCA循環(huán)護理專項小組,由3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的護士長擔任組長,1~3年工作經驗的??谱o士任組員。由組長對組員進行護理經驗分享,并培訓臨床護理技能。對患者病歷檔案進行收集與分析,了解患者既往疾病發(fā)病情況、身體健康水平、用藥史等,對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等級劃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病情嚴重程度、用藥情況,了解患者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②實施:對患者實施護理計劃,在護理前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告知病情,并說明、解釋護理內容、方式,征得患者同意。與高齡患者溝通時要放慢語速,態(tài)度謙和,語氣柔和,注意溝通技巧,將患者負性情緒緩解或消除,積極配合。嚴格遵醫(yī)囑為患者用藥,觀察患者用藥后身體體征變化,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反饋醫(yī)生處理。對患者介紹藥物的品類、作用、用法、藥理毒理,并介紹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協(xié)助患者定時更換體位,保證患者舒適度。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說明病因、癥狀、治療、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健康飲食,做主被動肢體運動。對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進行預測,并給予相關的預防性護理干預。③檢查:加強病房巡視,對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進行檢查并記錄,了解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對護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并總結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護理方法進行調整。④處理:做好護理交接班,交班護士需向接班護士詳細說明負責患者的實際情況,認真填寫護理表及交接班表。每周、每月需進行工作總結會議,對護理工作開展情況、遇到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制定解決方案,分享護理工作經驗,并對成功經驗進行拓展,應用于后續(xù)的護理工作中。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指標判定標準:①護理質量: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調查問卷,對護理態(tài)度、護理技術、護理及時性、護理效果四方面進行評價。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由患者、護理科對護理質量進行綜合評定。②心血管不良事件:統(tǒng)計患者發(fā)生心力衰竭、再發(f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發(fā)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次數(shù)/病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
試驗組護理態(tài)度、護理及時性、護理技術、護理效果四個調查項目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及統(tǒng)計學結果,見表1。
2.2 比較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試驗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及統(tǒng)計學結果,見表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體,隨著年齡增長該病的發(fā)病率隨之提升。近年來,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方面均出現(xiàn)較大變化,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且發(fā)病年齡減小,年輕人發(fā)病的概率提升[5]。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及時搶救對于挽救生命至關重要,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搶救質量,穩(wěn)定患者病情,改善預后[6]。PDCA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新型模式,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得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取得良好護理成效,護理效率提升、護理質量提高。本研究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接受PDCA循環(huán)護理,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試驗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PDCA循環(huán)護理將護理過程分化成四個相對獨立又互相緊密聯(lián)系的階段,形成護理閉環(huán),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持續(xù)提升護理質量[7-8]。在計劃階段,通過護理人員培訓,經驗分享,并收集臨床病歷資料,查閱文獻等,可獲得與護理相關的各種方法、問題,結合臨床護理實際,對常見問題與高風險事件進行明確,并以此為基礎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在實施階段,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對病情加深認識,同時理解并同意護理計劃、治療計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緩解患者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樹立治療及康復信心。對患者進行飲食、康復指導與干預,可增強患者體質,促進血液循環(huán),恢復神經功能。對患者進行環(huán)境改善、體位更換,可提高患者舒適度。檢查階段對護理工作開展效果進行評價,并對護理人員工作態(tài)度、責任意識等進行監(jiān)督,可提升護理工作整體效率與質量。定期開展工作總結會議,集中討論工作中的問題,制定解決辦法,可實時調整工作方式方法。處理階段,針對常見問題與工作難點,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與解決。
綜上所述,PDCA循環(huán)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玉鳳,傅詠華.優(yōu)質護理結合早期康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5):712-715.
[2] 蘭嵐,楊丹,劉君,等.急性心肌梗死護理質量敏感性指標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2,36(5):880-883.
[3] 高鵬.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護理中的開展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2,20(6):53-56.
[4] 周鵬.研討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不良情緒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2,20(6):141-144.
[5] 鄭佳麗.身心綜合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PCI術后管理中應用研究[J].中國校醫(yī),2022,36(2):121-122,125.
[6] 張演堯,黎春常,周浩,等.胸痛小組護理模式對優(yōu)化STEMI患者D-to-B治療時間的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22,38(3):508-510,523.
[7] 席婷,姬學光,孫紅梅.基于PDCA循環(huán)管理模式的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貴州醫(yī)藥,2022,46(1):162-163.
[8] 張俐,郝宗嬌,邢永生.PDCA循環(huán)在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術后C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21,18(24):3544-3546,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