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謝冉 王莉華
摘 要: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混合式教學呈現(xiàn)“回流”的現(xiàn)象,不少這類院校逐步回歸到傳統(tǒng)式教學模式。但混合式教學是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更好地開展混合式教學,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分析學生特點,明確教學目標,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更好地參與,并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教學方法等進行評價。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 混合式教學 現(xiàn)狀
根據(j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fā)布的《高校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的文件內容,高校在線教學實踐呈現(xiàn)全區(qū)域、全覆蓋、全方位實現(xiàn)“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特點,不僅開展在線教學的高等院校、高校教師、參與在線的大學生數(shù)量可觀,而且開設課程覆蓋全部學科門類,課程類型全面化且授課模式多樣化。此次在線教學整體上成功應對了突發(fā)事件對教育帶來的打擊,但不可否認的是開展在線教學的學習遇到了諸多問題、狀況迭出,如一窩蜂的直播導致網(wǎng)絡崩潰、平臺癱瘓、故障頻發(fā)[1],這對高等院校后續(xù)穩(wěn)定開展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根據(jù)世界知名高等教育研究專家烏爾里?!ぬ┫@眨║lrich Teichler) 教授的觀點,全球高等教育機構可嘗試構建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2]
盡管我國已經注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設與發(fā)展,但對這類院校的關注還遠遠不夠,尤其對混合式教學狀況的關注亟待提高?,F(xiàn)有的針對此類院校的混合式教學研究多集中于對某一門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也有少數(shù)研究者關注了某一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有的研究者著眼于學校層面的各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
本研究擬通過梳理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教學現(xiàn)狀,對進一步開展混合式教學提出建議,以期構建更符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研究方法及過程
(一)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本研究擬通過調研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混合式教學現(xiàn)狀,嘗試構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更好地指導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活動,使混合式教學得以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平穩(wěn)順利地“常態(tài)化”。
本研究擬回答以下兩個問題:現(xiàn)階段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現(xiàn)狀如何?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更高效地開展混合式教學?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主要涉及江蘇省內的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包括獨立學院)中的教師和學生。由于江蘇省內應用型本科高校數(shù)量眾多,相關人員數(shù)量龐大,因此,本研究采用隨機選樣的方式,向教師發(fā)布“應用型本科高?;旌鲜浇虒W現(xiàn)狀調查問卷(教師版)”,向學生發(fā)布“應用型本科高?;旌鲜浇虒W現(xiàn)狀調查問卷(學生版)”?;谡{查問卷,本文對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訪談。
二、數(shù)據(jù)分析及討論
我們基于問卷星平臺發(fā)布相關的在線調查問卷,共收回學生問卷3880份,教師問卷368份。學生是來自江蘇省內的多所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本科一年級至本科四年級的學生,其中本科一年級學生占67.01%,本科二年級學生占31.19%,本科三年級學生占0.26%,本科四年級學生占1.55%;男生占32.73%,女生占67.27%,學生的專業(yè)涉及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yī)學、管理學、藝術學在內的八個學科大類。教師同樣來自以上應用型本科高校,男教師占18.75%,女教師占81.25%;教齡從2年至25年以上不等,其中2—5年占43.75%,6—10年占31.25%,11—20年占12.5%,21—25年占6.25%,25年及以上占6.25%,這些教師分別任教本科一年級至本科四年級的哲學、經濟學、文學、理學、工學、醫(y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八個學科大類下的相關課程,其中本科一年級占75%,本科二年級占75%,本科三年級占50%,本科四年級占25%;具體課程性質,通識教育課占18.75%,公共基礎課占50%,專業(yè)必修課占56.25%,實踐教學課占12.5%,實驗課占12.5%?;谑栈氐南嚓P問卷數(shù)據(jù)做以下分析討論。
(一)現(xiàn)階段混合式教學現(xiàn)狀
根據(jù)收回的學生和教師的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階段的教學模式呈現(xiàn)以下特點:盡管絕大部分的學生和教師認為有必要開展混合式教學,但是絕大部分學生所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已不再組織混合式教學,幾乎將所有課程都回歸到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根據(jù)相關調查問卷得到表1。
通過表1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中不組織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占71.13%;常規(guī)組織或個別課程組織混合式教學的所占比例較小,為28.87%。在開展混合式教學時,多以線上為輔、線下為主,占68.75%;線上為主、線下為輔占18.75%;線上線下分配相當占6.25%。在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課程類型中,專業(yè)必修課所占比例為31.44%,滿意度得分為4.1分;實驗課占4.64%,滿意度得分為3.99分。
之所以出現(xiàn)以上情況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這種狀況受到大環(huán)境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影響。就大環(huán)境而言,整體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這為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線下教學提供了可能性。從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目標而言,應用型本科高校旨在培養(yǎng)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面對面的現(xiàn)場實踐與訓練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3],這勢必會影響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偏向線下課堂。盡管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構建“合身”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從而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目標在短期內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是教學管理者和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第二,從微觀的角度來說,應用型本科高校出現(xiàn)混合式教學“回流”線下教學的狀況與參與教學活動中的“人”有很大的關聯(lián),目前在這類高校中有許多因素制約著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如圖1所示。
通過圖1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制約混合式教學開展的因素涉及學生、教師、學校管理和教學硬件幾個方面?!皩W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是制約混合式教學開展的重要因素。作為學習的主體和學習的中心,如果學生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主動地開展相關學習,勢必會使混合式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師作為引導者在混合式教學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教師教學能力不足”和“教學方法不夠成熟”都影響了混合式教學的開展。
如表2所示,絕大部分教師的混合式教學經歷或經驗是比較匱乏的,且大部分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上課的時間不到1年,有的教師從未開展過混合式教學?;谶@樣的現(xiàn)狀,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肯定不能很好地適應混合式教學的要求,從而成為制約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重要因素。
從保障教學大環(huán)境的學校管理層面來講,“激勵約束政策不足”影響了教師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從而使得一些年輕教師懶得接觸新知識、學習新技能、應用新方法開展教學實踐,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不愿意參與教學改革。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出臺相關政策去更好地保障和激勵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
從圖2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31.25%的教師期待高??梢猿雠_相關教學指南,從宏觀上更好地指導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31.25%的教師希望高校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培訓,提升其混合式教學理論素養(yǎng)與技術素養(yǎng);31.25%的教師希望高校加強相關的激勵與約束管理,從而更好地保障混合式教學有效開展。目前制約混合式教學開展的因素還包括“教學工具不滿足需求”和“教學資源不適用”。因此,高校應該加強與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的合作,購買相關教學資源,同時根據(jù)本校學生特點,開發(fā)研究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資源。
(二)應用型本科高?;旌鲜浇虒W模式的構建
1. 以學生自身特點為基點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學生有獨特的特點。一方面,這些學生的文化基礎相較于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學生而言略顯薄弱,不少學生的文化課都存在偏科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不少學生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存在信心不足的問題。面對部分難度較大的課程,有的學生不愿或不敢向教師請教,導致相關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影響后續(xù)的相關學習。同時,部分學生的自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時間規(guī)劃能力較為薄弱,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開展相關的學習。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興趣較為廣泛,人際交往能力較強,對新事物較為敏感,不少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有較強的興趣,也更加愿意參與信息技術輔助的學習。因此,在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時候,我們有必要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學習風格等進行考量設計。
2. 以教學目標為導向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課程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息息相關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一般立足于地方,旨在培養(yǎng)服務社會的各類應用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高校所開設的課程都在為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服務,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課程目標、不同的教學目標。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教學目標,教師應在課程開課之前向學生清晰介紹教學目標,如果教學目標分為不同的層級,應該從低層級向高層級向學生介紹,讓學生更好地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狀況及學習能力明確自己短期之內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同時,通過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從而實現(xiàn)更高層級的教學目標。
3. 以教法和教學內容為重點
針對不同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風格的學生,教師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比如專業(yè)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實驗課、實踐課等,教師也應該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從而保證更好的教學效果。
從混合式教學的角度考慮,“混合式”是總體的指導思想,具體如何混合是教師需要考慮的教法。比如線上線下的教學時間的安排:通識教育類的課程可以考慮線上為主、線下為輔;專業(yè)必修課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文科、理科或工科專業(yè)課的差異選擇線上、線下均衡分配或差異分配;而針對實驗課或是實踐課則應更多地考慮線上為輔、線下為主。
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風格、性格特點等多方面因素準備教學內容,盡量讓學生對所選教學素材產生共鳴,從而保障良好的學習效果。目前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教師和學生都可能接觸到大量的學習資源,但學生學習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內容需要重點關注,而有些內容則可以完全忽略,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需要有辨析重要資源的能力。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需要多花精力篩選整合教學素材,形成針對性強的教學內容,同時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學生學習狀況的變化等因素及時適當?shù)卣{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4. 以學生參與為紐帶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中心,為了保障學習效果,學生應該以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到各項學習中。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校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換言之,除了線下課堂學生的親身實踐,在線上課堂教師應該設計相關教學活動,增加學生的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比如采用虛擬仿真實驗室使學生參與到相關學習中,基于相關平臺開展直播或錄播授課,借助某些軟件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溝通與交流。這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學生打造一種沉浸式的學習生態(tài),使學生逐漸認識到作為學習的中心和主體,應該更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參與相關學習活動。
5. 以評價為杠桿
評價是混合式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需要找到教與學中的問題,特別是找出阻礙學習的關鍵性因素,不僅要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教學過程,更不能忽略所使用的媒介和技術等其他因素。[4]換言之,這個評價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包括教學過程中的多個方面。一方面,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不少教師借助教學平臺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或是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這相較于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更為客觀,也可以更好地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教學方式是否恰當,教學媒介是否合適,所采用的技術是否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教學內容是否需要更新等。通過教學反思,教師更好地改進不足的方面,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的開展。
三、結語
混合式教學是信息化技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應重視開展混合式教學,在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時應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yǎng)目標、學生特點等,從而確?;旌鲜浇虒W可以更好地為實現(xiàn)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而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竹立.后疫情時代,教育應如何轉型?[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3-20.
[2] [3] 潘秋靜,胡永紅,闕明坤.“后疫情時代”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訪世界知名高等教育研究專家烏爾里?!ぬ┫@战淌赱J]. 復旦教育論壇,2020(6):10-16.
[4] 張倩,馬秀鵬.后疫情時期高?;旌鲜浇虒W模式的構建與建議[J].江蘇高教,2021(2):93-97.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及有效性研究” (2019JSJG560),江蘇大學京江學院2020年發(fā)展研究課題“應用型高校英語聽說課程校本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 (2020JGYA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