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婷
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隨著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提出,如何將英語學習活動觀落實到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成為教師關注的重要話題。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過于偏重語言知識的教學,常常忽視對學生在語篇理解、內(nèi)容分析、遷移創(chuàng)新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特點,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結合日常閱讀教學實踐,探索如何利用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了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概念,并具體定義為:“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nèi)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保ń逃?2020)《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chuàng)新的學習理念,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循環(huán)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保ń逃?2022)從整體內(nèi)容來看,英語學習活動觀是一種以實踐為主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包含理解、應用、遷移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助力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深入文本內(nèi)部,從淺表閱讀轉(zhuǎn)化為深度閱讀,實現(xiàn)依靠閱讀提高自身英語學習能力的目標。
學習理解類活動屬于英語閱讀的基礎學習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閱讀學習的文本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并通過詞匯認讀、通讀課文等方式掃除其閱讀學習障礙,然后結合圖表、思維導圖等開展對應的教學活動,引導他們總結歸納閱讀文本的主要信息。
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指在初步理解英語閱讀文本大意的基礎上,為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文本深層次內(nèi)涵,教師設計的提問、討論、角色表演等學習活動。教師通過這一類活動幫助學生內(nèi)化閱讀文本,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層寓意。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主要指從閱讀文本的主題意義出發(f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批判、創(chuàng)新等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圍繞文本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并鼓勵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一些富有創(chuàng)新的建議,最終實現(xiàn)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目標。
綜合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一種基于語篇、研究語篇及超越語篇的學習思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圍繞閱讀文本的主題和意義展開對應的活動,徹底實現(xiàn)“既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閱讀學習目標,為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作鋪墊(毛如月 2021)。
學習理解類活動的開展一般是從閱讀文本的表層出發(fā),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產(chǎn)生學習興趣,初步掃除閱讀障礙,大概了解和掌握閱讀的主要內(nèi)容,其目的是培養(yǎng)其語篇感知和理解能力。因此,在這類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引導、多元閱讀、梳理文本等活動方式展開,側(cè)重點放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引導學生初步探索閱讀主題的意義(楊君 2022)。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8 Happy New Year!為例,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活動1:由于閱讀內(nèi)容與新年有關,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關注本堂課的閱讀主題,教師基于語篇提出如下問題:“Do you like New Year?What’s your New Year gift?”學生自由交談,說出自己收到的新年禮物,如a red envelope、a book、atoycar等。教師以與主題有關的提問導入,成功引出本堂課的閱讀教學主題“Happy New Year”。這種提問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吸引他們對新年的閱讀主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話題的成功導入作了鋪墊。
活動2:在學習理解階段,對于詞匯及主要句型的了解和掌握是開展英語閱讀的基礎。在這類活動設計中,教師結合不同閱讀文本中出現(xiàn)的詞匯和句型特征,進行詞匯聯(lián)想教學活動,如看圖記詞匯活動,利用多媒體展示與詞匯相關的畫面或者視頻。以doll為例,教師選擇學生喜歡的白雪公主、冰雪女王等洋娃娃的模型作為展示,然后在圖片下方搭配單詞doll,通過視覺、聽覺上的雙重刺激,增強他們的記憶效果。
活動3:小學三年級學生面對的閱讀文本內(nèi)容相對簡單,將主要學習目標集中在詞匯和句型兩個方面。因此,在學習理解的整理匯總階段,教師結合閱讀學習內(nèi)容,開展歸納學習活動,如小組閱讀合作活動,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文本的主題句,并搭配文本內(nèi)容,對本堂課學習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提煉和整理。學生梳理出新的詞匯如doll、ball、CD、robot、car等,以及主要句型如“What is it?What’s that?This is”等,在大腦中形成結構性的知識體系,為后期的語言輸出作準備。
從學習理解類活動設計可以看出,這類學習活動主要圍繞閱讀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展開,目的是吸引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并在循序漸進的閱讀中提煉和歸納閱讀文本的要素,站在概括性的角度理解閱讀文本的主旨及所包含的教育意義。
應用實踐類活動需要深入語篇,設置更高層次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分析、挖掘文章的內(nèi)涵,提升他們對閱讀文本主題意義的認知。因此,在這類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教師要緊密圍繞閱讀文本的核心素養(yǎng),從思維分析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等角度出發(fā)(陳雙、柳鑫、劉敏 2022)。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為例,在應用實踐類活動設計中,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活動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森林中小屋內(nèi)各種物品的特征,以小屋中盤子里的湯、床為例,組織他們開展“邊看邊畫”的學習活動。通過觀察,學生得出如下結論:“This soup is too hot,this soup is too cold,this soup is just right.”“This bed is too hard,this bed is too soft,this bed is just right.”該活動融入了美術學科的教學優(yōu)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及組織語言的能力。
活動2:閱讀文本屬于童話故事,具有完整、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在完成這篇文章的基本教學后,因為學生對故事的概要相對熟悉,所以教師組織了復述故事的語言活動,并要求他們在復述過程中使用there be句型。結合對故事內(nèi)容的記憶效果及語言組織能力,不同學生給出了不同的復述,如有的學生這樣講述:“One day,Goldilocks got lost in the forest.There was a house here.Goldilocks was cold and hungry,so she went into the house.There were three soup plates on the table.Goldilocks tasted the soup in the first plate and said,‘This soup is too hot.’”可以看出,除了借用閱讀文本中的內(nèi)容,該學生還巧妙添加了自己對故事的幻想元素,讓整個故事變得更豐富、有趣。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需要輸出大量的語言。該活動強化了學生的語言技能,引導他們將本堂課所學重要句型應用在語言表達中,同時鍛煉了其思維反應能力。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屬于“跳一跳”的學習階段,既立足閱讀文本又高于閱讀文本,主要目的是結合閱讀文本的主題思想,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討論交流,重在使其展開深層次思考,學會辯證地重新認知閱讀文本,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因此,在這類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教師開展活動的出發(fā)點可以從兩個角度入手:組織學生論述對閱讀文本的看法;組織學生暢談文章中與自身生活有關的感悟(韋蓮香 2022)。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與“環(huán)保”有關,旨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意識。造成城市變臟的原因有很多,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圍繞“Smoke from cars makes the city dirty”“Smoke from factories makes the city dirty”及“Rubbish makes the streets messy and dirty”三個方面進行了描寫。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教材中介紹的這些情況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城市環(huán)境遭到破壞。在讀后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自由討論情境,邀請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因素可以破壞城市環(huán)境。在自由討論活動中,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給出了不同的看法,如“Some people use the toilet everywhere in the street,making many places very smelly.”“Some people paint on the walls in public places,making the city look dirty.”“Some people spit and throw cigarette butts everywhere.”等。在這樣的自由討論活動中,學生建立了正確的是非觀,明白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不可以做。
另外,關于這一單元的活動設計,教師還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組織活動,結合閱讀文本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呼吁學生針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提出建議。教師借助閱讀文本中的語句“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city clean?”組織環(huán)保小報設計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元,繪制環(huán)境保護小報?;顒咏Y束后,各小組紛紛遞交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小組以大氣污染治理為主題,有的小組以水資源治理為主題,還有的小組以城市垃圾治理為主題。以大氣污染治理為例,小組成員不僅在小報中畫出了煙霧籠罩下的城市輪廓,還結合目前造成大氣污染的根源提出了建議,如“Every family has a car.The smoke from the car makes the atmosphere very dirty.We can go to school and work by bus and subway.When you go out on weekends,you can ride a bike with your family.”等。這樣的活動不僅延伸了閱讀文本的主題意義,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環(huán)境保護對每個人的重要性,而且實現(xiàn)了教材知識與生活應用技能的結合,促使其辯證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在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從學生的自身體驗出發(fā),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一些習慣特性。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4 Then and now主要圍繞“過去和現(xiàn)在的變化”展開對比,突出事物和人物的今昔變化。閱讀文本中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關系,每一個學生都可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在讀后活動設計中,教師組織Then and now演講活動,邀請學生走上講臺,說一說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變化。有的學生模仿閱讀文本第一段的內(nèi)容這樣介紹:“Six years ago,I didn’t know the words in books.Now I can read freely.”有的學生從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角度介紹購物方式的改變:“Twenty years ago,my mother went to the mall to buy clothes for me.Now she can buy all kinds of beautiful clothes with her mobile phone.”還有的學生從通信角度介紹:“Twenty years ago,I could only write to my grandmother in the countryside,and each time I waited for a long time.Now I can use my computer and mobile phone to watch videos with my grandmother,hear her voice and see her face.”這些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他們經(jīng)過親身體驗后給出的一些看法。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對本單元“Then and now”的主題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他們的自由表述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反饋。這樣的活動設計升華了單元閱讀主題,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還激發(fā)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在當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理念的熏陶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在內(nèi)容、形式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原本單一、枯燥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因為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融入變得豐富多彩,教師也能結合主題創(chuàng)設多元化活動,提升和鍛煉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達成閱讀目標。在今后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設計的宗旨,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從閱讀理解、知識應用及思維創(chuàng)新的角度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語言知識體系,促進其英語閱讀學習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