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雨
摘要: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探究,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文章分析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探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提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對策是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朗讀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素養(yǎng);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9-0063-02
受講授式教學思維模式的長期影響,中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不斷減退,進而導致其語文閱讀能力逐步下降。因此,提升中學生閱讀能力成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
1.提高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中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而閱讀則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于提升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尤為重要。中學生閱讀欣賞一個文本時,會不斷涌現出自己的感悟。而當謬誤產生時,則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因此,教師在閱讀課上應強化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認識,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并與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相結合,最終提高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2.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閱讀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使學生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沉下心去欣賞文本,能讓學生真實感受文字帶來的快樂。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鍛煉自己沉穩(wěn)的意志品質,開闊自己的視野,擴大知識面。
3.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
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并形成正確的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不斷學習和探索,學生會養(yǎng)成自己的閱讀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升社會認知能力,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存在被動閱讀的現象
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約束力較差,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多數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漫畫、網絡小說等深受學生的喜愛,但這些閱讀材料中的負面內容也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當前,中學生更多傾向于教材規(guī)定的閱讀材料,側重點不在課外閱讀的欣賞上,而在寫作分析、生詞、成語積累的考點研究上。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學生課業(yè)重、任務多,閱讀時間被大大削減,普遍存在被動閱讀的現象。還有一些家長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經常給孩子買一些與其學習相關的書籍,忽視了課外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意義,使得他們逐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
2.存在教學方式固化、刻板化的現象
目前,大多數的語文閱讀課都是死板的,部分教師一成不變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把知識強行灌入學生的大腦中,不給他們分析與欣賞文章的時間,導致學生缺少對文章的獨特見解。還有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遵從固定的套路,先讓學生自讀文章,再由教師直接講解該文章的內容及中心思想。長此以往,學生不能養(yǎng)成獨立閱讀與分析的習慣,思維處于一個局限的空間里,會不利于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對自身不正確的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存在學習目的功利化的現象
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功利化的現象,教師過多關注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成績能否得到提高,而忽略了文章創(chuàng)作的初衷,過分解讀文章的內涵,將原文本以考試閱讀的模式呈現給學生。還有部分教師將諸多文章合并分類總結,歸納出解題的方法與技巧,將技巧總結后教給學生,組織學生統(tǒng)一進行背誦。這種功利化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個人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會使學生的思維模式變得僵化,并且長此以往會阻礙他們的個性發(fā)展。
1.樹立新型的教學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教師要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包括幻燈機、投影機、電影機、錄音機、錄像機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更快速地獲取知識。但是,多媒體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教師只有用在合適的地方,才能使其真正發(fā)揮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教師要選取足夠吸引學生閱讀注意力的讀物,提高學生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避免選那些晦澀難懂的書,可多挑選一些讓學生喜歡、愛不釋手的書。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要多選擇一些有深刻意義和內涵的書,不斷提升高年級學生的思想認知。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不能讓學生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培養(yǎng)閱讀興趣是一方面,學習其中的知識也十分重要。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讀一些知識性較強的文章或書籍,讓學生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再次,教師每周要根據教學內容,開展閱讀活動,留出校內閱讀時間,并給予每位學生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3.利用朗讀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是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之一,并且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和體味文本的最好方法。閱讀的效果給人的感覺不全面,就像是一個人在看一部戲劇,而不是一部劇本。而朗讀,不僅要閱讀,而且要有聲音,以精確地傳達作品的內涵,并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的大腦。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借助聲音、文字和文字背后的情緒,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而在朗讀之后,學生會對自己閱讀的作品有更深刻的感悟,評價也會更真實。教師讓學生進行朗讀,能讓學生進入文本的最深層,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與感悟能力。
總之,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樹立新型的教學觀、轉變功利化的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朗讀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養(yǎng)成,進而使他們成為適合未來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閱讀教學要聚焦思維[J].小學語文,2020(10).
[2]聶鴻英.朱熹讀書六法對當代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05).
[3]王長中.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層次感和教學方法[J].課外語文, 2013(14).
[4]覃春玫.閱讀教學中促使學生深度思考的策略[J].內蒙古教育, 2010(06).
New Thoughts o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Song Jiayu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0,China)
Abstract: Reading teaching is the top priori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and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nd explore it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to a certain extent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level.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are to establish a new teaching concept,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use reading aloud to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Key words: middleschoolChinese; readingteaching; Chineseliteracy;reading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