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嶺
摘要:高效課堂需要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入的理解,并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然而,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評價方式存在著不科學、不明確等問題,教學質量沒有達到期望值。因此,提升教學、學習和評價三者之間的一致性就顯得尤為關鍵。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 科學教學? 深度學習? 高階思維
引言:掌握“教——學——評”的內涵,以“深度學習”為基礎開展數學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提出了精準設計教學目的,使教學目的具有普遍性;對學習目標和教學設計進行反思;設計多元的教學方案等幾種教學策略,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一、準確地制訂教學目標,拒絕“空洞”和“泛化”的教育目的
開始上課前,教師要對所教授的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從中找出教學的關鍵與重難點。在課堂上,要對教授各個知識點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此外,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要做到全面細致,并將其細化到每個知識層面。對于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科學設計,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設定“空洞”和“泛化”的教學目的,否則只會讓教學目的變得模糊。模糊的教學目的會讓教師在教學中無法掌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無法確保教育的品質。[1]
二、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促使“教——學——評”在真實情境中進行
情境教學法是當下教師和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與其相關聯的帶有趣味性或者教育意義的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貼合生活實際、結合生活熱點的教學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能讓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科學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密切相關,新課程改革也越來越強調科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下,科學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與真實情境相結合,使教學與評價活動在真實情境中進行,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2]
三、教師要深入理解教學目的,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
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不管是講述知識點,還是拓展遷移,教師都要理清頭緒:我要教哪些知識?怎么傳授?學生怎么學習?學了多少?有沒有學會?要全面、綜合考量,以學生為主體,深入理解教學目的,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點,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讓科學的評價結果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進與質量提升。
結語:
“教——學——評”的統(tǒng)一性提倡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后的評”有機結合,遵循目標一致性,三者融合并互相匹配,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活動的實施和評價教育目標的完成情況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一個發(fā)展的進程,它可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找到教育活動當中存在的不足,也要不斷改進,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深度學習”成為可能,促進科學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林榮姐.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建構[J].生活教育,2022(06):93-96.
[2]楊紫怡.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案例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