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霞
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過渡階段,也是學生數學思維邏輯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初中數學是一門具有多樣性的課程,這種特點給初中數學知識的傳授帶來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指導方式。
一、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來源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教育。
(一)要以學生為主體
數學是一門考查學生邏輯思維的課程,只有通過學生自己親身的實踐,才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只有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主動思考,才能真正學會數學、學好數學。
(二)引導學生領悟數學
教師必須時時刻刻注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心體驗,做好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讓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學習、思考、理解、內化。
(三)發(fā)現學生閃光點,鼓勵學生大膽思考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并鼓勵學生去大膽思考,大膽表達;應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并進行相應的鼓勵,讓學生在成就感十足的狀態(tài)下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教學方式應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為依據
初中數學的教學意義就是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一)數學內容的設置要由容易向高難度上升
數學教學內容的設置要由易到難,一層一層地揭開數學問題的謎底,讓學生的邏輯思維一步一步的培養(yǎng)起來。
(二)提問是數學課堂的精髓之處
只有進行適度的提問,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對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水平才會真正提高。
(三)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邏輯性
在我們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思維邏輯的培養(yǎng),保證他們數學思維的活躍性,并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三、教學方式應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潛力為依據
初中是數學學習過程的過渡性階段,因此教學方式的選擇要以初中生的年齡特點為依據。
(一)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
數學知識的傳授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教師必須抓住課堂機會對學生進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
(二)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位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不同、學習方式不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因此,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學習指導。
綜上所述,數學教育提倡的是“因生施教”“因材施教”。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下,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夠讓初中數學教學事半功倍,真正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