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芬 李煥芹 劉芳
摘? 要:人無德而不立,道德對于調節(jié)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道德教育還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立德樹人是當前中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德育工作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德育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可以和各個學科相互滲透,成為有機整體,因此,要提升德育工作的教學效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將立德樹人融入德育工作中,通過構建協同發(fā)展體系來提升道德教育教學效果?;诖耍瑢α⒌聵淙巳谌胫行W德育工作協同發(fā)展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中小學德育;協同發(fā)展
引言
當前的中小學德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著應試化、形式化、片面化等問題。近幾年德育美學觀備受關注,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強調德育精神的探索,把道德和審美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強烈的審美情感。因此,教師要立足實際學情,學習前沿的德育教育思想,將德育美學觀巧妙融入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啟發(fā)學生進行自我完善和自我陶冶,掌握更多發(fā)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美的追求,使學生在輕松美好的環(huán)境中成長。
一、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立德樹人的關鍵在于“德”,這里指應該將道德品質放在首要的位置,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采用科學的方式和手段來進行引導,從而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品質;“樹人”在“立德”的基礎之上,采用合理的方式促使人在品德、思想、能力等各方面進行提升。由此可見,立德樹人以人為本,對其理念進行補充。當前我國在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知識運用技能等,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成為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德才兼?zhèn)涞母咂焚|人才,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二、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陳舊
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者,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思想觀念對其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部分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仍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在課堂上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甚至認為德育教育會影響到課程的教學。
(二)班級管理與德育結合不到位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中小學班主任教師需要將德育有效融入班級管理中,從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中小學班主任在融入德育管理工作時,并沒有結合中小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建設德育管理體制,從而使得德育教學的效果沒有展現出來。
三、立德樹人融入中小學德育工作協同發(fā)展策略
(一)制定新的德育工作目標
中小學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力量,而德育工作的教學質量也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素質教育理念之下,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了使立德樹人可以更好地融入德育工作中,需要對中小學教師加強道德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并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同時加強教師道德建設,還能提升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和自豪感,讓他們能夠將更多的身心和精力投入教育事業(yè)中,從而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和幫助,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不斷進行改革,學校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也將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對當前的教育目標不斷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而為了實現立德樹人和德育工作的協同發(fā)展,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要對德育目標不斷進行調整,使其能夠符合國家政策發(fā)展需求,也能夠為實現立德樹人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能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引導作用。
(二)以現代教育技術為輔助手段
科技的每一次變革都促進了教育的革新,教育技術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等優(yōu)勢成為當下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表現形式有聲像媒體、錄音、幻燈、投影等。在德育過程中,學生道德情感的激發(fā),需要直觀的形象直接訴諸其感官,除了運用實物、語言與表演等手段外,有時還需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現有研究在德育情境建構過程中也不失時機地考慮依托多媒體信息技術,如將道德情境設計的類型分為“直接性道德情境”和“間接性道德情境”,在間接道德情境中強調了聲像媒體的作用。基于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列舉了五種教學手段來闡述如何創(chuàng)設思想品德課教學情境,“音影”就是其中之一。不難發(fā)現,研究界具有敏銳的技術洞察力,嘗試將現代教育技術逐漸滲透融人各學科教學中,而運用于德育教學中,有助于創(chuàng)設生動感人的情境,營造有情有趣的德育課堂。
(三)整合學科資源,挖掘美的內涵
新時代的中小學德育教育不再是某一個或某幾個學科的教學任務,每一個學科都應當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科教學成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教師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科資源的整合,把各個學科的精華聚集到德育課堂上,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學科知識背后蘊含的道德美與情感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在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尤其是帶動學困生參與,形成學習共同體。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教學內容,也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德育的滲透形式也應當有所區(qū)別。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不僅具有美學價值,在德育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結束語
總之,近幾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小學教育工作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實踐之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在此期間,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在新形勢下,如何強化中小學德育教育,是很大的難題。由于青少年生活在網絡環(huán)境中,生活中的信息比較復雜,在學習和生活中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所以,加強中小學生的德育修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馬昕.立德樹人背景下中小學生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32):57-58.
[2]虎銀忠.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基于新時代背景的中小學德育策略[J].智力,2020(3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