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遠
摘? 要:信息技術現已成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在地理教學中,教學內容需要滿足學生的綜合性需求,基于此在信息資源種類不斷增加后,教學范圍不斷擴大,但信息技術的整體使用具備靈活性,并且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诖耍韵聦Τ踔械乩硇畔⒒虒W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策略分析
引言
信息化時代需要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有效提升地理教學質量。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如何借助信息技術的杠桿,有效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成為信息時代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適應教學內容,形成多種信息化教學模式。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以地理知識為主題,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營造地理信息化環(huán)境,以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綜合教學模式。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信息化的意義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方式表現出了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中,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教學方式有其優(yōu)越性。首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地理教學,改變了以往的黑板加粉筆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地理課堂教學更活躍,課堂更加生動直觀。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僅僅是傳遞知識。在當今的信息化教育領域,教師已成為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引路人與向導。其次,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發(fā)生了變化,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在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對初中地理教學資源進行采集、整理,例如視頻、動畫、課件等。同時,在日常教學中,信息化技術所提供的豐富資源也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課本以外的地方獲得更多的地理知識,豐富了學生的地理知識。在此期間,學生能夠快速地獲得地理知識,并獲得相應的地理技能。信息化教學將會激起學生對地理的探究之心,增強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二、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明晰教學標準,優(yōu)化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
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是基本。因而,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地理教學情境,打造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和探討的平臺,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信息化發(fā)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能夠向學生展現多種多樣的地理概況,將教材內容根據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傳輸到學生眼前,使學生更容易了解和記憶,推動地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播放相關紀錄片,讓學生掌握世界各國的地理面貌,掌握不一樣的地理自然環(huán)境形成的文化藝術和風俗習慣。
(二)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
新時期的初中地理教師要適應新時期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學要與時俱進,不能落后。讓信息化科技走進地理教室,是新時代每個教師所要完成的任務。教師可以通過集中培訓學習、學科小組學習、網絡自學等方法來提高對信息化的運用,提高教學技能。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教師可經常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或者通過專業(yè)信息講師的培訓,互相學習,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建學生主體課堂
信息技術歸根結底是輔助教學工具,學生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確立教學工具為輔的意識,不可以反客為主、舍本逐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的作用是正確引導,解疑釋惑,而不是一味地傳遞。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和意識,從初中生對地理的認知能力視角考慮,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階段特征和學生的個體需求創(chuàng)建層次分明的課堂。例如,結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利用微課展示地殼的運動形式,并拓展學生實踐展示的平臺,指導學生制作地殼的分層。通過趣味的展現形式促進學生在課堂全身心地進行學習和探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以教育信息化理論為指導開展信息化教學
教師要樹立學習和應用信息化理論意識,以信息化理論為理論指導開展教學活動。關注最新的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以自己的專業(yè)興趣出發(fā),選擇相應的理論研究,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教師不僅要學習信息化理論,還要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jié),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探索適合自己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同時,教師要具備將信息化理論與初中地理課程結合的能力。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還是有一定的局限,需要教師使用一些超前的理論進行引導,激發(fā)學生探索學習地理知識的進取心,開拓學生的信息視野。
(五)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前行的動力。如果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那么興趣就是學生漿。沒有漿的舟,無法沿著正確的航線前行,只能漫無目的的漂流。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興趣的調動,借助信息技術的多元功能,吸引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之中。例如,“地球”作為初中地理的第一課,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優(yōu)秀的紀錄片——《地球的力量》,讓學生在震撼的影響資料中對地球45億年的發(fā)展演變過程進行認知與了解?!兜厍虻牧α俊分械慕庹f員講解通熟易懂,可以讓學生很輕松的就對地球環(huán)境變遷的過程進行熟悉,從而促使學生在調動學習興趣的同時,逐漸對地球的全面進行了有效的認知與了解。又如,在教學“中國地形”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優(yōu)質紀錄片《美麗的中國》,組織學生觀看西雙版納的密林奇觀、珠穆朗瑪的雪域高峰等等,讓學生在中國名山大川、壯麗山河的景象中感悟中國不同的地形地貌,同時也為學生民族自豪感的樹立搭建堅實的基石。教師都可以結合所要教學的內容,逐一引入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在震撼的聲影刺激下,激發(fā)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與探究欲望,為學生積極、自主的投入到地理的學習之中做好鋪墊。
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輔助,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信息技術的融入符合現代化課堂的構建,并且也滿足了開拓進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慧,馬領弟.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原則及方法[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0):238-241.
[2]張玉婷.淺析初中地理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中國新通信,2022,24(20):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