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
摘要:在大力推進高校“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分析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并針對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特點與教學實際,探討了該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及教學實踐的實施方案,對推進該類課程思政建設具有一定借鑒價值。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3)06-0109-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課程思政建設作了總體部署和全面規(guī)范要求[2],進一步為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發(fā)揮好每門課程育人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導。
在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全國高校各專業(yè)學科都積極投入到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教學改革實踐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普通高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該門課程教學中,使計算機基礎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發(fā)揮好本門課潤物無聲的育人功能,是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重點。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在全國高校各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大環(huán)境下,現(xiàn)階段涌現(xiàn)出了大量有關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藍集明等[3]從課程目標、教學大綱、特色教材、教學資源、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六個方面對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進行設計。李培等[4]提出構建涵蓋線上慕課、線下課程、線下課堂翻轉以及線下課程競賽的立體思政體系。陳慧女等[5]針對軍事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提出了課程思政的總體設計方案和具體實施路徑??傊?,不論是依從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還是教師對教學體系的改革創(chuàng)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的目的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充分發(fā)揮好教學隊伍、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的作用[6-7],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中融入價值引導,使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科學精神、國家法治與安全意識以及內在認知能力,使育人與育才相統(tǒng)一,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 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索
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要從學校的發(fā)展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課程本身特點出發(fā),把握新時期教育改革方向與要求,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使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形成協(xié)同效應,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傳遞價值、塑造價值,發(fā)揮好“課程+思政”的優(yōu)勢與育德作用,助力于德藝雙馨兼具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復合性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
2.1 提高教師德育能力,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教師作為高?;鶎咏虒W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教師的政治思想、專業(yè)能力、治學境界以及價值傳遞決定了育人的水平與質量。如果教師只教書不育人,不能稱之為合格老師,只有當教師的政治思想與專業(yè)能力、治學境界與價值傳遞相匹配,將教書與育人兩者結合并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學生的思想覺悟、價值取向塑造方面發(fā)揮起引領作用,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大先生,正所謂“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教師要努力擔負起學生引路人的使命與責任,積極參與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與高校教師專題培訓,多向經(jīng)驗豐富的教育同行學習,要將政治理論學習與專業(yè)知識學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自身思想政治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齊頭并進,在思想和實踐上感染與影響學生,樹牢課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斷提升自身德育的執(zhí)教能力,做好學生知識傳授的指導者和理想信念的引領者。
2.2 多維度開發(fā)課程資源,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構建,教師要在尊重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的基礎上,緊密貼合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特點、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實際需求,充分挖掘課程教學內容中的“顯性+隱性”的思政元素。從教材、課程章節(jié)知識點、微課、課件、教案、上機實踐操作、測試題以及課后知識拓展等教學資源中找準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將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技強國教育、國家信息安全教育、四個自信以及時政熱點等內容自然融入,使思政元素與專業(yè)知識內容交織相融、相輔相成。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開發(fā)、設計和優(yōu)化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學生能夠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形成深度認同感,潛移默化變成其價值觀,從而使課程思政育人作用落地成效。
2.3 科學設計課程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是教學設計,教師要在深入了解藝術類學生的思想行為、學習情況、生活方式以及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已開發(fā)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資源開展教學,同時借助網(wǎng)絡開放教學平臺(如超星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等)輔助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全過程,這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以及線上與線下兩種形式,細分為課前知識預習、課堂理論與實操案例講授、上機實踐操作、教學與時政熱點討論、習題講解、學生優(yōu)秀作品分享、課后知識拓展以及知識測驗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因此科學設計課程教學就是要教師將“課程+思政”資源巧妙融入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在知識傳授中實現(xiàn)價值引領,在能力培養(yǎng)中提升認知水平,在知識內化中提高個人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意識,使學生富有藝術情懷的同時能夠勇?lián)腥A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
3 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現(xiàn)階段各高校各學科專業(yè)正如火如荼開展的“課程+思政”不是形式化的理論,更不是虛喊的口號,其建設成效離不開教學實踐的檢驗,正如馬克思主義所認為的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面向音樂、舞蹈專業(yè)等學生,該類學生具有思想活躍、情感豐富、積極外向、才藝與創(chuàng)造力突出、個性化明顯卻重專輕文的特點。因此課程思政注重在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與應用技能的同時,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藝術觀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成為德藝雙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1 構建融入思政元素的課程教學資源
計算機基礎課程涵蓋的知識面較廣,能融入的思政元素有很多,教師可在具體章節(jié)內容模塊中尋找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引入相應的思政案例或當前社會熱點話題,將思政教育融入整個課程知識體系中,使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兩者高度融合。被設計到課堂教學內容中的思政案例或熱點話題可以是網(wǎng)絡上的視頻,也可以是教師制作的微課,還可以是教師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然而這些思政案例和時政熱點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要不斷因時因勢地調整教學內容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從課程章節(jié)內容模塊、思政案例(或時政熱點)以及思政元素三個方面制定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具體見表1。
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構建數(shù)字化的教學資源,包括課件、教案、微課以及課外知識拓展,力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將思政教育春風化雨滋潤學生心田,讓學生感召到時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以計算機基礎知識章節(jié)為例,教師通過PPT、Premiere、Audition軟件自制關于計算機與早期計算工具微課,微課內容圍繞人類為什么發(fā)明計算機——早期計算工具(引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算籌、中國唐朝算盤)——早期計算速度(引出我國數(shù)學家祖沖之利用算籌計算圓周率Π、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時數(shù)百位科學家利用算盤耗時兩年計算出原子彈原始數(shù)據(jù)的故事)——計算機誕生。這種通過精彩的聲畫同步呈現(xiàn)知識的方式,將枯燥的講課變得生動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而為了體現(xiàn)教學的延續(xù)性,教師將“兩彈一星”元勛的動人事跡作為本章節(jié)的課外知識拓展,供學生自行觀看學習,并鼓勵學生繼承與發(fā)揚“兩彈一星”精神。
3.2 設計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操作案例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術相關知識,還要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進一步設計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操作案例,將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兩者高度融合。武漢音樂學院從實踐操作模塊、思政案例(或時政熱點)以及思政元素三個方面制定了課程思政的實踐操作方案,具體見表2。
教師在講解應用軟件知識時,應盡量選用帶有思政元素的操作素材,一方面可以讓教學內容不脫離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操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正向價值引領。以圖文排版實踐操作為例,教師通過萬彩動畫大師、Premiere、Audition自制微課,微課內容圍繞圖片、文本框與藝術字的功能與特點展開,引出圖文排版的實際應用,以電影《長津湖》為案例,穿插電影精彩片段,講解圖文排版的技巧,完成電影海報的設計與制作。這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專注度與參與度,讓學生愛國之情油然而生,還很好地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同時學生的個人實時反饋也讓教師能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效果。為了體現(xiàn)教學的實用性,教師會建議學生后續(xù)通過圖文排版制作個人音樂會海報和節(jié)目單,并鼓勵學生將作品分享到班級群里。
3.3 思政元素融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全過程實踐
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離不開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精準把握與巧妙設計,然而再完美的理論設計脫離實踐都是空洞的,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檢驗與革新。教師通過將已設計的思政案例全面融合貫穿于線下教學的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以及作為線下教學補充的線上教學中,利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與教學方法,展開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確保思政元素在教學全過程中的有效融合,充分發(fā)揮課程內在育人功能。目前,武漢音樂學院線上教學主要依托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課前教師在平臺上發(fā)布相關的教學知識點內容、微課以及融合了思政元素的課外知識拓展供學生預習與自學。課上教師通常先進行知識回顧與點評作業(yè),發(fā)起近日時政熱點討論,鼓勵學生分享身邊見聞與發(fā)表個人意見,了解學生近期思想與生活狀態(tài),接著進行任務導學與知識講授,課間教師會主動與學生談心,詢問其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發(fā)現(xiàn)和記錄課堂表現(xiàn)異常的學生,后續(xù)會上報院系輔導員,而進入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后,教師更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實踐操作表現(xiàn),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答疑。課后學生可繼續(xù)通過平臺完成課外知識拓展學習、知識測驗以及師生交流互動。武漢音樂學院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以教學微課、視頻、話題討論、師生交流互動、測試題、實踐操作以及下講臺與學生談心談話等多種不同形式作為思政教育的載體,讓思政教育自然而然融入課程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注、被看見、被溫暖,更要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看見榜樣的力量,堅定學生內心追逐夢想的決心,激發(fā)學生文藝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4 結語
課程思政是一項長期反復、循序漸進的系統(tǒng)工程,以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為例,要實現(xiàn)課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功能,教師需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自身德育執(zhí)教能力,緊密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與育人要求,積極探索與創(chuàng)新適合的課程思政內容與教學方法,科學設計課程教學,將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學全過程,構建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塑造為一體的計算機課程教學體系,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信息素養(yǎng)與操作技能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與探索熱情,增強學生愛國情懷和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擔當。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8.
[2] 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
[3] 藍集明,成新文,劉鍇.大學計算機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2):190-192.
[4] 李培,劉擎,白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元化立體思政體系建設[J].計算機教育,2021(1):93-96.
[5] 陳慧女,馬曾,史珂.軍事院?!洞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思考[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9,41(S1):190-192.
[6] 王園,馬婷.課程思政融入藝術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應用研究[J].電腦與電信,2020(11):47-50.
[7] 李志剛.計算機專業(yè)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以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實踐為例[J].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2020(6):983-987.
【通聯(lián)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