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桂銘(1986~),男,漢族,浙江嘉興人,杭州市臨平區(qū)塘棲第三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科學教學。
摘 要:文章以科學核心素養(yǎng)下課堂教學要求作為研究出發(fā)點,分析了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科學教學現(xiàn)狀,明確了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在此基礎上,結合微項目學習模式的內涵,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圍繞“微項目”教學的流程,形成了全新的微項目化學習范式,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科學;核心素養(yǎng);微項目化;課堂教學;生本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08-0019-04
初中科學承擔著培養(yǎng)科學探究素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任,尤其是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同時,對科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拒絕知識灌輸,使得學生以“知識探究者”的身份,如同科學家經歷整個探究過程,使得學生在思考探究、解決中,形成必備的素養(yǎng)和能力,真正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鑒于此,傳統(tǒng)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組織結構,開始逐漸轉向微項目探究教學。同時,經過課堂教學實踐這一全新的課堂結構形式,在促進知識內化、推動素養(yǎng)和能力發(fā)展等方面都彰顯出強大的價值,極大地促進了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上的落實。
一、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科學教學現(xiàn)狀解析
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無論是教學觀念還是教學模式都在悄然發(fā)生轉變,逐漸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依然存在一些滯后的阻礙因素:
第一,教學觀念革新不徹底。教學觀念革新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但教學觀念并非一蹴而就,是教師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一點一滴加固起來的。在長達幾十年應試教育中形成的觀念,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土崩瓦解,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教師的教學觀念有所改觀,但依然無法從根本上推翻根深蒂固的“應試化”教學觀念。而教師精神沒有徹底解放的背景下,很難打造出契合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效課堂,難以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
第二,課堂教學重點存在偏差。在有限的課堂中,“講什么”是值得所有教師深思的問題。受到應試教學觀念的束縛,在“講什么”這一問題中存在明顯的考試導向性,即考試考什么課堂就教什么。新課程下,則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了哪些能力和思維。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前初中科學教師尚未厘清這一問題,致使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明顯的理論灌輸現(xiàn)象。
第三,新教學方法少之又少。面對新課標、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教師還應為學生構建“一條通道”,以便于學生高效達到成功的彼岸。而這條“通道”就是多元化的課堂,唯有靈活開展課堂教學,才能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中有所成長和發(fā)展。然而就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說,科學教師很少思考教學方法的更新,更加傾向于自己的經驗教學模式,對新教學模式不聞不問,甚至僅僅是將其作為應付檢查的手段。在這種滯后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如同“玩偶”,沒有任何發(fā)展的機會和空間。
第四,課堂教學評價缺乏深度。教學評價主要是“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展開衡量與評價。核心素養(yǎng)下,要求教師應持續(xù)拓展評價的深度和廣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展開全面、客觀的評價。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前科學教學評價尚且處于淺層化、片面化,以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的卷面分數作為一切衡量標準,這種缺乏深度的評價模式,嚴重制約了其效果發(fā)揮。
二、 微項目化學習模式概述
(一)微項目學習內涵
微項目學習是一種微型的項目學習模式,屬于項目學習中的一個分支。與普通的項目學習模式相比,微項目學習模式的核心在于“微”,學習時間相對比較短,常常集中在1~2個課時,并且在學習中常常只存在一個學習主題。同時,微項目學習模式也是一種特殊的項目學習模式,與項目化學習模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同之處。結合多數學者的研究,筆者將其總結為:微項目學習模式建立在“做中學”理論基礎之上,契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真實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借助1~2個課時完成的探究學習過程,旨在完成知識內化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從微項目學習內涵剖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微項目學習模式中主要包括四大構成要素:①真實的情境:在微項目學習中,探究學習的項目主題并非是憑空想象的,而是源于真實的情境中,旨在喚醒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其中。②內容:鑒于微項目學習的需求,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融入全新的學習內容,使其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相契合,同時還應保證其具備探究學習的價值。③活動:微項目學習模式最為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關注學生的實踐探究,整個學習過程不再是平淡無奇的灌輸,而逐漸成為一項具備挑戰(zhàn)性、構建性的學習過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小組作為載體,基于一定的工具、方法開展探究。④結果:微項目學習具備結果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不僅僅是教材上的知識、應試的技能,還在微項目的實物、模型、論文、報告等不同形式的成果中,強化了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
(二)微項目學習模式設計原則
鑒于微項目學習的內涵,初中科學教師在開展微項目教學時,還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
原則一:學生本位的原則。微項目學習模式圍繞學生展開,踐行新課程下的生本原則。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教師在設計微項目主題之前,應全面加強教學對象研究,科學設計出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微項目。另外,在具體的教學中,還應大膽放手,使得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探究者,使其在親身經歷中,完成知識的探究與內化,并指導學生在微項目學習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使其在主動參與中逐漸提升自身的科學綜合素養(yǎng)。
原則二:真實情境的原則。微項目教學模式下,項目的來源并非是憑空想象的,而是從學生實際生活中凝練出來的,具備一定的真實性。同時,在具體的微項目教學中,為了喚醒學生的參與欲望,應圍繞項目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探究情境,以便于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
原則三:以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不同,微項目學習活動核心是探究。由于初中生知識能力有限,可采用小組的方式,引導學生在交流與思維碰撞中,形成優(yōu)勢聯(lián)合、智能互補,最終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共同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原則四:可行性原則。在微項目教學中,要想推動整個項目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在設計項目主題和探究任務之前,應堅持“適中”的原則,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區(qū)作為出發(fā)點科學選題,以免其出現(xiàn)過于簡單、過難的現(xiàn)象。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精力和時間,并采取措施提供一定的幫助,以防出現(xiàn)項目探究學習過程受到阻礙的現(xiàn)象。
三、 優(yōu)化微項目教學模式,踐行初中科學核心素養(yǎng)落實
(一)基于微項目學習確定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yǎng)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必須思考“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應達到什么標準”,明確課堂教學的方向。鑒于微項目學習的內涵,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確定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為了避免微項目學習走出誤區(qū)、陷入迷茫的狀態(tài)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科學設計教學目標:一方面,基于初中科學“四大核心素養(yǎng)”,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出具備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全面加強初中生實情研究。這就要求教師應結合學生日常學習狀態(tài)、成績分析、日常作業(yè)完成程度、溝通等方式,了解初中生在以往學習中已經建構起來的科學基礎知識、已經具備的學習能力、思維認知水平、學習興趣和特點等,以此作為出發(fā)點和標準,科學確定教學目標。例如,在“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的微項目教學開展之初,基于上述原則,將教學目標確定為:①堅持從微觀到宏觀的原則,對汽化現(xiàn)象、蒸發(fā)現(xiàn)象進行認知,并將其定義精準概括出來;這一層面的教學目標旨在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觀念。②基于相關的科學實驗探究,在實驗分析中認識到液體蒸發(fā)吸收熱量、理清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相關因素;運用相關的模型,將蒸發(fā)現(xiàn)象中的分子運動圖呈現(xiàn)出來;運用科學的原理,自行設計“土冰箱”。這一層面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③借助控制變量的方式,開展實驗學習,在尊重實驗數據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求證;將“土冰箱”這一思路進行轉化,使其成為有形的物品;這一層面教學目標,旨在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實驗素養(yǎng)。④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問題解決能力,逐漸形成運用實驗獲得知識的良好學習效果。這一層面教學目標,恰恰對應了核心素養(yǎng)中的科學態(tài)度。
(二)基于微項目,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
鑒于微項目學習范式的內涵,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應致力于學生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學習中。為了推動微項目學習模式的順利開展,必須結合具體的科學教學內容,從學生日常生活、工業(yè)生產中,挖掘相關的素材,遵循真實性、復雜性、適切性的原則,為學生營造接近于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以便于學生產生愿意探究的欲望,并在真實情境探究中,感悟學科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例如,在“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的微項目教學中,針對“汽化與蒸發(fā)”這一項目探究學習之初,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的教學模式:在非洲存在很多原始部落,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不僅僅沒有電,甚至還沒有自來水。非洲氣候十分酷熱,在對食物保存中面臨較大的困難。在這一背景下,一位非洲小哥自制了不用電“土冰箱”,并憑借這一點發(fā)明成為當地的土豪。這一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從真實的生活視角出發(fā),不僅能夠喚醒學生的好奇心,使其以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參與學習中。同時,還可促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逐漸構建起教材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使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靈活運用。
(三)基于微項目創(chuàng)設驅動性問題
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微項目教學的核心是探究。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身份發(fā)生明顯的轉移,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借助教師的引導,使得學生以知識探究者的身份,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在問題思考、探究和解決的過程中,在以往的知識結構體系上逐漸建構起全新的知識體系,并促進思維、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汽化與蒸發(fā)”這一微項目教學中,為了將學生引入探究的道路,從學生已有知識體系出發(fā),堅持層層遞進的原則,為其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①我手里有一支溫度計,上面顯示的溫度是15℃?,F(xiàn)在你能利用手頭的燒杯、酒精、水、膠頭滴管這些器材,將溫度計顯示的溫度降下來嗎?請將自己的具體操作實驗明確記錄下來,并得出結論。②如果給你提供一塊濕布,你能運用最短的時間將其變得干燥嗎?請將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結論明確記錄出來。③在上述的兩個實驗中,酒精和水這兩種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這種變化叫作什么?你能運用微觀的分子運動觀點進行解釋嗎?請運用圖示的方法,將這一過程呈現(xiàn)出來。④給你提供燒杯、剪刀、糖果、沙子、布、水、小陶罐、溫度計、滴管、小布塊等器材,結合上面兩個實驗的結論,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能夠降溫的“土冰箱”,并結合自己的制作過程,說明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并制作出“土冰箱”的模型。⑤針對你們設計出來的“土冰箱”,該如何對其進行宣傳和介紹?⑥結合教師以及小組共同制訂的學習評價量表,對本次探究活動的成果展開評價。⑦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將本節(jié)課中所學的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最終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這些問題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具備真實性、科學性、層次性,可促使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引發(fā)高階思維活動,最終在問題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真正提升初中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四)基于微項目實踐形成成果
基于微項目學習模式的內涵,在具體的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經歷有意義、有價值的實踐探究并做出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借助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開,并且在具體探究過程中,受到學生知識能力的限制,學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鑒于此,唯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完成項目成果的制作。在“汽化與蒸發(fā)”這一微項目探究過程中,就采用了這一方式:引導學生圍繞上述兩個探究問題中涉及的實驗進行分析,結合教師提供的器材,通過小組交流和討論,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并圍繞其進行探究驗證。之后,引導學生結合上述的兩個實驗結果,對蒸發(fā)的概念進行歸納、總結,并運用圖示的方式將其呈現(xiàn)出來。最終結合上述的知識,圍繞“土冰箱”的原理,設計實踐方案,并展開選材,完成其制作。在這一微項目探究中,學生通過實驗、實踐活動,通過對比、分析、推理和抽象等過程,完成了相關理論知識的構建,同時也促使學生在項目探究學習、制作項目成果的過程中,逐漸達成了科學探究意識、觀念等核心目標,激活了學生的高階思維,促進了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上的落實。
(五)基于微項目實施科學評估
教學評估是對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情況而設定的,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評估,教師可清晰感知教學完成情況,明確當前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進而對其做出針對性的改進,最終促使課堂教學逐漸進入良性循環(huán)中;同時,課堂教學評價還具備極強的激勵性,是喚醒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最佳方式。鑒于微項目教學的內涵,唯有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微項目探究學習的結果,還應將微項目探究的整個過程納入其中,包括:學生在項目中的參與情況、項目各個階段的完成情況、學生在項目探究中表現(xiàn)出來的合作能力、態(tài)度等,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以免將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反映出來;另一方面,在優(yōu)化微項目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還應堅持生本的原則,引導學生以評價者的身份,圍繞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等,使得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積極進行自我反思,最終在自我反思中獲得成長和發(fā)展。此外,在項目教學評價中,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盡量借助鼓勵、肯定性的評價語言,持續(xù)強化學生探究的熱情和自信心。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微項目學習模式踐行了“做中學”理論,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契合了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要求。鑒于此,唯有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觀念,基于微項目的內涵,遵循微項目設計的原則,科學設計微項目教學流程,使得學生在真實項目情境中,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最終形成項目探究成果,并對其進行科學的評估,全面提升初中科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萍,陳鋒.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科學微項目化學習范式研究[J].物理教學探討,2022,40(4):4-7,10.
[2]施華芳.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項目式學習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2(6):67-69,100.
[3]楊建軍.初中科學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開展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79):10-12.
[4]錢惠琴.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科學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2021:1500-1503.
[5]施勝軍.初中科學核心素養(yǎng)下項目式學習應用研究[J].讀寫算,2020(24):111-1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