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與組織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基于此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提供良好的平臺和科學的指導,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文章分析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課堂優(yōu)化路徑,從奠定學生思想觀念基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社會參與意識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唐敏敏(1987—),女,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小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化,核心素養(yǎng)成為引領基礎教育階段各級各類課程教學實踐的重要理念,小學英語教師也需要堅決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課堂是師生交往互動、獲得能力發(fā)展、實現(xiàn)個體成長的主陣地,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當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和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立足小學生的心理與認知水平實施英語教育,巧妙運用各類教學資源和手段,對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活動形式、評價方式等進行優(yōu)化,輔助學生高效習得英語知識、拓寬文化視野,讓學生學會學習,提升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奠基。
一、運用多種途徑,奠定學生思想觀念基礎
學生如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堅實的思想觀念基礎,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會更加順利。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依托各類便捷的平臺,讓學生接觸優(yōu)秀的人文思想,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引導學生的認知和行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為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奠定基礎[1]。
(一)精選英語資源,豐富學生文化積累
豐富多彩、內容多樣的英語教學資源,蘊含著深厚的語言知識和歷史文化信息,是學生了解英語文化、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載體。小學生處于思想觀念形成的階段,外界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十分明顯,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應當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個總目標,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關注熱點,為學生選擇適合且精彩的英語資源,加強針對學生的思想文化引導,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2]。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時,考慮到本單元教學內容和圣誕節(jié)這一西方重要節(jié)日有關,教師可以借此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先搜集了以慶祝圣誕節(jié)為主題的視頻引導學生觀看:“Boys and girls,Christm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the western country.This video is about various celebrating activities,please watch this video carefully to know the customs of
it.”。隨后,教師又展示了我國各地人民慶祝中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的視頻:“Boys and girls,then we can see how people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And please compare the difference.”。小學生對這種直觀的視頻資源具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在觀看視頻后積極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文化視野由此拓寬了。
具有文化內涵的優(yōu)質英語資源擁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讓學生受到熏陶,也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時,需要依據(jù)教學內容精選教學資源,利用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營造具體可感的文化情境,引導學生感知、思考,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
(二)剖析英語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能給一個人探究未知世界、從事學習活動提供強大的動力。筆者以為,當前一些學生存在思想惰性,參與思考活動的興致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因此,抓住小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的奠基階段,依托學科教學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需要設計有層次的問題,帶領學生認真閱讀英語素材,引導學生思考文本蘊含的思想和精神,促使學生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科學精神,并受其影響,逐步具備科學精神。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Seasons”時,教師出示了介紹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情況的英語素材,并引導學生探究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在學生讀到“Global warming is the focus of all the world.Rich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have sown the seeds of global warming.”之后,教師提出問題:“Why did the writer say so?”。在這個問題的驅動下,學生開始積極聯(lián)系自己已學的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自己對社會發(fā)展的了解,探討這個問題。有學生說:“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developing depends on energy.”。也有學生說;“Burning coal and oil release a ton of carbon dioxide,which makes the world warm.”。在通過交流探尋原因的過程中,學生初步形成了大膽質疑、小心論證的科學精神。
教師可以借助內容廣泛的英語素材,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理解科學精神,并逐步形成科學精神。
二、借助科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選用適當?shù)膶W習途徑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是學生優(yōu)秀學習能力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學生適應當今社會要求的必備素質[3]。與此同時,獨立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掌握現(xiàn)代社會生活所需的技能,也是學生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當借助科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順利成長。
(一)設計課堂活動,訓練學生學會學習
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對學校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嶄新要求,深刻影響著當代教育教學實踐,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遠遠勝過讓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抓住課堂主陣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掌握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從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A new student”時,教師組織了自主學習活動,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癐ntroducing school to new student is not difficult for us.”教師說,
“So you can try to learn this part by yourself.”。在教師的要求下,學生開始自學該部分內容。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繼續(xù)引導道:“How did you learn this part?Please tell me.”。教師提問后,學生分享了自己的自學方法,并討論了什么學習方法更為有效。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還掌握了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增多了。
精彩紛呈的英語課堂活動,可以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促成學生之間的合作,讓學生獲得鍛煉學習技能的機會。教師在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特征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可以借助適合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發(fā)展。
(二)聯(lián)系社會實際,促使學生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的意識和能力是學生個體展現(xiàn)社會價值的必備條件,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的重點培養(yǎng)內
容[4]。健康生活的意識與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在獨立健康生活方面存在的不足,立足英語教學的具體內容,有意識、有方法地訓練學生,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提升學生的健康生活能力。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時,教師根據(jù)六年級學生當前的現(xiàn)實生活,設計了課堂活動,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識。教師問:“What good habits do you have?”。有學生回答:“I go to bed and get up early.”。教師隨即追問:“What benefits do you gain from the good habits?”。學生思考好習慣帶來的益處后回答:“Good habits keep me healthy and energetic.”。教師肯定學生的說法:“Great.Therefore,we should develop good habits.”。
培養(yǎng)學生健康生活的意識和能力,是確保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教師可以基于對小學生發(fā)展現(xiàn)狀的了解,以及對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所需能力與品格的判斷,聯(lián)系具體的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訓練學生,讓學生掌握生活技能,真正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三、依托有效手段,增強學生社會參與意識
社會參與意識是學生社會性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部分。學??梢試@特定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社會參與的機會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平臺,促使學生自發(fā)地學習知識,提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能力[5]。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聯(lián)系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創(chuàng)設真實可感的教學情境,組織形形色色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豐富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體驗,強化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喚醒學生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不僅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而且能夠強化學生的自我約束、自主管理,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素養(yǎng)。而真實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獲得深刻的感受,教師可以借助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知識。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找到合適的影像、實物資源以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順利進入教學情境,身心被觸動,自然而然地強化責任意識。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 they do?”時,教師便依據(jù)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教師選擇了teacher、worker、policeman、nurse、driver、farmer等學生感興趣的職業(yè),并據(jù)此搜集相關的工作視頻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課堂上,教師展示了相關的工作視頻,學生受到視聽資源的影響,進入了教學情境,意識到具有責任意識對工作者的重要性。有學生說:“A bus driver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the passengers on the bus.”。也有學生說:“A farmer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his farm.”。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What are your ? responsibilities?”。由此,學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意識到了自身的責任,責任意識也增強了。
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密切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情境,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明白責任的重大意義,增強責任意識,自覺約束、規(guī)范自身的日常行為。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還需要遵循真實性、現(xiàn)實性的原則,利用可行的手段,確保學生順利進入教學情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組織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關鍵能力,是構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載體。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圍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標,依據(jù)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適合小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時,教師結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組織了自主設計假日計劃的活動。教師先提問:“Holiday plan will make a holiday more meaningful.Have you make a summer holiday plan?”。學生紛紛搖頭,教師隨即引導學生設計自己的假日計劃:“How about looking around you,finding a suitable theme to make a survey in your summer holiday?”。教師提議后,學生開始思考自己周圍的事物,并與同學激烈討論起來。
社會實踐活動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最佳載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自主搜集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根據(jù)實際情況設計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會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會發(fā)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設計適當?shù)膶嵺`活動,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輔助,讓學生順利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結語
總之,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小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時代的必然選擇。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需要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結合英語教學的特殊要求,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精心選用英語學習資源和設計課堂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學生的學習和順利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賈玉婷.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48):7.
[2]帖銳.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1(A0):103-105.
[3]董雨.關于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探討[J].校園英語,2021(50):120-121.
[4]陸一丹.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在小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的實踐[J].讀寫算,2021(35):103-104.
[5]史雯.小學英語繪本與教材融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分析[J].教育界,2021(4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