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語言不單單是交流的工具,教師應該發(fā)揮其思維工具的作用。在小學英語課程教育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yǎng),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妙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提問設計、營造開放式的情景等方法來綜合提升學生的英語高階思維。
【關鍵詞】高階思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在人的思維層次中,對事物進行簡單的認知,完成簡單的任務,需要用到低階思維。而高階思維建立在低階思維基礎之上,并且超越低階思維,反映了人對事物進行全面認知或完成復雜任務的綜合能力,這其中涉及的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人思維的核心要素。
最近這幾年,由于新課標的要求,加上各個機構的組織,高階思維的培訓較多,相關的理論研究也層見疊出。提起思維,人們一般會聯(lián)想到數學、物理、生物等學科。當前,對于小學英語高階思維方面的研究和應用還比較少。學生英語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目的是讓他們提升對英語的興趣,激發(fā)主動學習的意愿和提高學習能力。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在小學階段,英語的重要性相對來說不如語文、數學等學科,并且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內容較為簡單,以了解部分基礎對話、熟悉英語的語境為主,學習的負擔并不大。有的教師認為英語是大多數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外語,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所以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一)開放式學習的機會較少,學生思維活動以低階為主
不少教師的閱讀教學比較呆板,通常會以缺少新意的封閉式問題來進行提問,為學生提供的開放式學習機會較少。只有進行開放式教學,才能夠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一些教師認為英語閱讀教學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多背幾個單詞,多學幾種句式,多了解幾種語法,而沒有領悟到教學背后的深意。此外,有的教師在一個個充滿童趣、有滋有味的故事情景中,片面地關注生詞、句式、語法點等知識性的內容,而將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人物的情緒變化、人物說話的邏輯等這些系統(tǒng)的信息丟在一邊,讓學生進行大量機械的練習和記憶活動,這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且降低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
(二)未關注到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進行無效閱讀教學
有些教師在教學上“一刀切”,只準備一套教案,而沒有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去制訂適合他們認知發(fā)展水平的教案。這使得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么太基礎,學生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就能回答;要么難度太大,學生理解不了,也回答不了。如在閩教版五年級英語下冊第五單元課文“Sports Day”的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提問:“How many kinds of sports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 kinds of sports in the picture?”。學生只需要回答圖中畫有幾項運動,有哪幾種類型的運動即可。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容易導致學生對參與課堂學習、投入閱讀沒有興趣,學習效率低下。
二、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的重要性
部分學生有思維惰性,如果不需要進行深入思考,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績,那么他們就會普遍傾向于不去思考,不去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究。教師不僅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并且形成新的看法。如果放任學生惰性學習,不進行規(guī)劃、督促,那么學生最終可能會學得一塌糊涂,所以教師有責任將學生的課程學習規(guī)劃好,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1]。
創(chuàng)新性學習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生能靈活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適應今后的生活。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形成需要先滿足學生基礎層次上的需求,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拔高。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就顯得越發(fā)重要。
三、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的方法
(一)通過游戲引入閱讀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13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不過他們愛玩的天性是不可忽視的。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合適的課前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愉快的玩耍轉移到課堂中閱讀相應的內容上。學生注意力發(fā)展的過程中有波峰和波谷,即使在波谷,教師也要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2]。新穎、有趣的游戲對學生們來說,仿佛具有非凡的魔力,他們很容易被這些游戲吸引。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游戲,將其與閱讀融合起來,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例如,對于閩教版三年級英語下冊的“Review 2”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幾個玩偶和幾件不同尺碼的玩偶衣服,在課前,可以開展熱身游戲,請學生找出與玩偶體形相匹配的衣服,嘗試給玩偶穿上,并且可以給予游戲獲勝的學生一定的獎勵,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利進入課堂的閱讀環(huán)節(jié)。
(二)合理設計閱讀問題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先通過插圖、游戲等,引導學生思考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文章可能會講什么,再通過關鍵的詞匯、文章標題,猜一猜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啟發(fā)學生對文章大意的思考。這樣,學生高階思維的敏捷性,就能在不斷的猜測、聯(lián)想、對比中得到有效的鍛煉。
下面筆者以作為“Sports Day”這篇課文的拓展閱讀內容的“PM彩虹英語分級閱讀4”中的繪本Where is it safe to play?為例,來講解閱讀問題的設計方法。
第一類問題—基礎知識理解層面的問題,這類問題只需要通過觀察繪本中的圖片或者記憶某些內容,就能得出答案,不需要太多的思考[2]。比如在warming-up的階段,筆者引導學生查看繪本封面,討論圖片中呈現(xiàn)的內容,并提出了以下問題:“Who is in the picture?”“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What is she doing?”“Where are the people?”。提出這一類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故事信息,這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生投入故事學習之后,筆者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繪本中的圖片,鼓勵學生仿照筆者的問題來提問,以此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類問題對學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學生對內容進行預測,找到所讀故事的內涵,而不是僅僅接受作者給出的答案。學生們提出了“Where is the baby? Is it safe to play and run in the garden? Can boys and girls go into the pool to play? Why is it safe to play in school?”等問題。由于有之前學過的基礎知識做鋪墊,而且這些問題比較簡單,因此學生都能踴躍地舉手回答問題,參與度很高。設計上述問題能有效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思維從低階過渡到高階[3]。越是能預測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的學生,往往越能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第二類問題—聯(lián)系實際層面的問題,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將學到的課本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歷結合起來。例如以下問題:“Where is the best place for baby play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dangerous place? If a baby want to go into a pool, what would you do?”。這些問題并不是靠學生胡編亂造就能得出答案的,而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如對于最后一個問題,學生需要回答“自己應制止小寶寶進入泳池中”,并告知怎么去制止,為什么要制止,這樣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更深入的解讀。
第三類問題—思辨層面的問題,這對閱讀能力提出了高階的要求,學生需要進行系統(tǒng)性的思考,將前面兩類問題抽象化來進行思維的升華。比如在學生學完這篇文章后,筆者與學生一起討論文章中的人物、情節(jié),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學會批判地看待問題。學生不僅要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說清楚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以及這個論據是如何支撐自己的觀點的。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展開放式教學
1.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小組辯論,另一種是圓桌式討論。
(1)小組辯論
具備高階思維的重要特征是具備批判性思維,有思辨精神。批判性思維需要用質疑的精神來學習,通過收集資料、查找信息、向教師或家長求助來解決自己的疑問。學生在學習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否有質疑、求真的意愿,是評價其有沒有批判性思維的關鍵點。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廣泛采用小組辯論這一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3]。
比如,在閩教版五年級英語下冊第二單元課文“A visit to the zoo”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設計辯論題目:“Is it right to keep animals in the zoo?(將動物關在動物園里是對還是錯?)”。正方觀點為“將動物關在動物園里是正確的”,反方觀點為“將動物關在動物園里是錯誤的”。在辯論之前,學生需要做大量的準備,經過反復的閱讀、思考,最終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進而去查找有關的數據、信息,形成論據材料。每個小組要進行分工合作,對論據進行分析,選擇論證的要點,同時為了取得辯論的勝利,要思考對方會怎么辯論,對方可能有什么論據和論點,然后有針對性地去準備材料。這一系列的準備活動,以及后面的辯論實戰(zhàn),都需要學生從分析問題開始進行一系列高階的思維活動,他們的思維技能和質疑精神能夠得到培養(yǎng)。如在找論據時,學生需要確定所收集的材料是否具有權威性;在辯論的過程中,需要就對方的觀點進行及時的反駁。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速度有積極的作用。
(2)圓桌式討論
圓桌式討論又稱無領導小組討論,是學生自由討論的一種形式。教師可以將文章中某一條具體的信息設計成命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在自由討論中,每個學生都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向他人提出問題,以及解答他人提出的問題。這要求學生有開放的心態(tài),能夠包容他人對同一件事情有與自己不同的看法。
2.角色扮演式教學
角色扮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是學生們十分喜歡的一種教學形式,符合學生喜歡展示自己、喜歡上臺表演的心理特征。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動物或者事物,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采用這種形式,能讓課堂教學豐富多彩,讓學生感到快樂,并且深刻地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心中所想,有效地加深對文章的認識,與文中人物共情。
例如在“A visit to the zoo”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讓一部分學生扮演文中的主人公,一部分學生扮演動物,一部分學生扮演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再現(xiàn)文中的場景。扮演主人公的學生需要按照自己平時去動物園的經歷,來展現(xiàn)去動物園可能會做哪些事情,如喂小動物、逗小動物玩;扮演動物的學生需要從動物的角度,去思考動物在動物園里的感受,如等待游客來逗自己,看到游客太多而產生不開心或焦慮的心情;扮演工作人員的學生需要展現(xiàn)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飼養(yǎng)動物、打掃動物的住處的場景。表演結束后,每個學生可以談談自己在這次角色扮演中得到的收獲。在此過程中,教師僅僅是學生的協(xié)助者,而學生才是這個舞臺、這堂課的主角。學生為了完成不同的角色任務,去查找資料、制作道具,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更加深入地體會這篇文章的內涵。
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英語課本中涵蓋著很多與歷史文化背景相關的內容,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全面挖掘閱讀文本背后的歷史文化元素,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宜的深度閱讀氛圍,拓展學生的視野。
例如在教學與圣誕節(jié)有關的內容時,教師事先準備好相關的視頻,保證學生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西方文化的節(jié)日氛圍;然后,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初期,引導學生以“圣誕節(jié)”為主題開展探討,分享對圣誕節(jié)的認識。學生們的答案五花八門:“Christmas?is as lively as the Spring Festival.”“At Christmas,many western countries have holidays.”“Santa Claus is a favourite person for many children. He will give presents to children.”。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全面了解除文本之外的有關圣誕節(jié)的美食、風俗的知識,還可以認識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拓展學生閱讀的視野。
結語
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符合教學改革的方向,是大勢所趨。這需要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共同參與,不斷努力。教育工作者應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學生的行為特點、認知特點、個性化發(fā)展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設計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 黃寅.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21(50):136-137.
[2] 張娣.聚焦課堂活動 提升高階思維: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What a day”為例[J].校園英語,2021(48):221-222.
作者簡介:陳靜怡(1971—),女,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