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春
《孔雀東南飛》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現(xiàn)實,是一首震撼心靈的時代悲歌,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
《孔雀東南飛》以寫人為主,寫人既要形象地寫出外形,又要傳神地表現(xiàn)個性。作者對人物三言兩語的描寫,其形象惟妙惟肖,神韻俱出。
1.個性化語言。詩中有不少對話能彰顯出人物身份和性格。比如,劉蘭芝離開焦家時對婆婆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彼詳⒊錾肀百v,沒有好教養(yǎng),能與公子結婚是攀高枝了,感到很慚愧。接著她又說自己白白接受了婆婆很多錢財禮品,但不能被婆婆使喚,今日離開會掛念婆婆在家操勞的辛苦。這一番話含著自責,足見劉蘭芝善良、懂禮的性格。但也不乏對焦母的數(shù)落,及對焦母逼迫兒媳離婚的抗議。仲卿對母親逼婚的苦勸,她大怒;仲卿以死暗示,她指責。她要兒子速遣蘭芝,另找“賢女”。她對兒子婚姻的強行干涉,充分看出她的獨斷專行、冷酷無情。詩中對劉兄著墨不多,主要寫了蘭芝拒嫁時,劉兄對妹妹的一番訓斥,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暴戾和趨炎附勢。另外還通過個性化語言,表現(xiàn)了劉母的寬容溫厚、媒人的圓滑世故。
2.傳神的動作。動作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離開焦家那天,天欲亮時,劉蘭芝就起床打扮,“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這里順帶寫了她美麗的外貌,讓讀者更清楚地看到蘭芝打扮時的細心和從容,也反映她深愛夫君不忍即刻離開的心理。之后才“纖纖作細步”,去廳堂拜辭焦母,這可看出她有禮有節(jié)。焦仲卿忠于愛情,但受封建禮教影響深,性格較軟弱。對母親干擾婚事,只能跪求,不敢多言。自縊前在樹下“徘徊”,思想似有斗爭。詩中還寫了焦母訓斥兒子時“槌床”大怒的動作,其專橫的個性躍然紙上。
詩歌缺乏情感的灌注,就顯得蒼白?!犊兹笘|南飛》抒情濃烈,運用多種手法加強了抒情效果。
1.運用鋪陳。鋪陳與排比手法往往結合在一起,如交代劉蘭芝生平經(jīng)歷時,按照年齡順序鋪陳了織素、學裁衣、彈箜篌、誦詩書等幾項活動。可見她樣樣都能干,這表現(xiàn)了作者的贊美、欣賞之情。劉母見女兒被休回家后的一番話也運用了鋪陳,表露了對焦家無端休女的強烈憤慨。對蘭芝“精妙世無雙”的容貌、姿態(tài)的鋪陳,突出了蘭芝的美麗可愛;后來又鋪陳了太守迎親的排場:船舫華麗,車輪金貴,馬飾豪華,聘金豐厚,彩禮奢侈,隨從眾多。但蘭芝不為所動,足見她忠于愛情。這里喜氣洋洋與訣別凄凄形成鮮明對照,愈發(fā)顯得悲凄。鋪陳的文字讀之順暢,對情感的抒發(fā)起到了強化作用。
2.運用象征。詩中先寫孔雀失偶獨飛,結尾寫鴛鴦雙飛,這是用美麗的禽鳥象征恩愛夫妻,篇末寫墓旁松柏梧桐枝枝覆蓋、葉葉交通,這是象征夫妻情意纏綿醇厚,愛情不朽。這種寫法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盡管現(xiàn)實中夫妻姻緣被封建家長活活拆散,但最終在幻想中大團圓。這表現(xiàn)出對焦劉婚姻不幸的同情,對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散發(fā)出反封建禮教的思想光輝,具有濃烈的抒情效果。
3.運用比興。這是借類似事物作譬喻,以引起后文展開聯(lián)想、敘事的一種手法,能起到含蓄抒發(fā)情感的作用。詩中開篇就寫“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讓人仿佛看見孔雀眷戀著配偶一步三回頭,飛飛繞繞,不忍獨自離開的情景。詩中依托孔雀暗示蘭芝和仲卿不愿割舍愛情,不忍分離,營造出纏綿悱惻的氛圍,表現(xiàn)出無限眷戀的情調,感染力極強。
《孔雀東南飛》借蘭芝和仲卿的婚姻悲劇,控訴了封建社會禮制的罪惡。劉蘭芝是詩中的中心人物,故事中的其他人物都與她有交集,她的性格在與不同人物的矛盾中得以顯示。她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好女性。她美麗端莊,會識文斷字、懂得禮儀,深愛丈夫,侍敬公婆,關心小姑,紡紗織布縫衣。古代婦女所有優(yōu)點均集于一身,但她被焦母視為肉中刺、眼中釘,要逼兒子休妻。理由是“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說得透徹一些,就是劉蘭芝禮節(jié)周全,行事有度,挑戰(zhàn)了她的家長權威。出嫁被休,意味著后半生的毀滅??商m芝回家后提親人絡繹不絕,家勢一個勝似一個,這是特例。但她深愛仲卿,誓死不嫁。她深知,另嫁他人無非是又一個“焦家”,遇到又一個“焦婆婆”。
《孔雀東南飛》歌頌了追求自由幸福的反抗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蘭芝和丈夫對封建勢力的反抗方面。詩中歌頌了古代勞動婦女的優(yōu)秀美德,詩中把劉蘭芝當作美的化身來寫。她勤勞、能干、賢惠、聰慧、善良、堅強,能清醒地認識封建社會是禁錮人身自由的社會,是迫害下層女性的社會。
本詩還揭示了悲劇深廣的社會意義。從敘事主人公角度看,他們是性格的悲劇。劉蘭芝外柔內剛,心性倔強,面對橫蠻專斷的婆婆、暴戾勢利的兄長,她若逆來順受,不作頑強抗拒,也還能茍活于世。焦仲卿生于官宦之家,習慣于母親淫威,自然是懦弱無能。面對母親對婚姻橫加干涉,他難于捍衛(wèi)婚姻,只能妥協(xié)。從封建家長制的角度看,這是社會的悲劇,東漢政府倡導“獨尊儒術”,儒家經(jīng)文中的“孝”統(tǒng)治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它是封建禮教、家長權威的堅實堤壩。焦母、劉兄揮舞著“孝”的大棒,對蘭芝和仲卿施行高壓管制和威逼手段,摧毀了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破壞了他們自由幸福的生活,將他們推向婚姻的墳墓。從蘭芝和仲卿死后化鳥角度看,寄托了人們追求戀愛自由、幸福美滿生活的強烈愿望。
《孔雀東南飛》結構安排獨具匠心,敘事雙線交替推進,主要是圍繞蘭芝、仲卿與封建家長的矛盾沖突展開,圍繞蘭芝和仲卿情感糾葛展開。雙線推進使詩篇結構縝密完整。
先說劉焦與家長的矛盾。蘭芝被休前,寫仲卿向母求情,表現(xiàn)了焦母的專橫;寫蘭芝辭別焦母,這是初始的沖突,表現(xiàn)了她含蓄的反抗。蘭芝被休后,寫劉兄逼婚和仲卿自殺前辭母,這是蘭芝與劉兄的沖突。蘭芝知道別無選擇,在允婚時準備以殉身抗婚,表現(xiàn)了她的堅強不屈。在焦劉相約同死后安排了仲卿辭母情節(jié),仲卿暗示“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但最終還是被逼上絕路。再說劉焦情感糾葛。詩中開始交代了蘭芝向仲卿訴說在焦家的虐待及對遣婦的憤怨。之后安排了三個離別情節(jié),先是仲卿求告不允,回房話別;再是大道口離別,以死相約;后是蘭芝允嫁,仲卿趕來訣別。兩條線索交替推進,人物性格逐步豐富,故事性愈發(fā)增強。
詩篇詳略得宜。蘭芝被休離開焦家,寫得很詳細,這是人物命運轉變的關鍵情節(jié)。蘭芝分別與焦母、小姑、仲卿話別,多角度刻畫了人物形象?;丶液笥袃纱伪苹椋氐那蠡?、媒人的活動、母兄的催逼、蘭芝的態(tài)度等都寫得很詳細,揭示了悲劇的社會根源。有的內容很簡略,如“十七為君婦,心中??啾?,一句話概括了她在焦家所受的折磨和委屈。又如歸家后,只寫母親的驚痛和“兒實無罪過”一筆帶過,沒有詳述被休原因,接著便轉到寫新的矛盾上,給了詳寫主要內容的空間。
詩篇前后呼應。這些呼應起到了映襯作用,如首尾都借鳥比興,分別寫徘徊留戀的孔雀和永不分離的鴛鴦,加強了悲劇效果。仲卿與蘭芝大道口分別時,蘭芝曾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仲卿聞訊趕來會見蘭芝時,蘭芝用先前所說磐石蒲葦?shù)氖难蕴岢鲐焼?,這一呼應強調他們愛情的堅貞。
詩篇內容復雜,沖突激烈,但巧妙的結構安排,使全詩渾然成章,中心突出。
總之,認真品讀這首漢樂府民歌,學習其寫作藝術,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領悟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