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門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寫作指導中充分開拓學生的思辨性思維,幫助學生利用群文閱讀來增強閱讀理解的能力,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文章以高中語文思辨寫作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高中群文閱讀對思辨寫作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并闡述了現(xiàn)階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思辨寫作教學融合群文閱讀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希望能夠有效促進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辨寫作教學;群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3-0061-05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我國很多高中學校紛紛將群文閱讀教學作為閱讀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積極開展教研工作,不斷改進當前群文閱讀教學開展的方式方法。作為高中語文教師,需要認識到群文閱讀對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工作中積極開展方法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增強學生的寫作技巧。在高中階段合理地開展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幫助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使學生借助群文閱讀,顯著提高寫作水平,對語文教學整體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推進意義。所以,筆者認為在高中教學中通過語文思辨寫作教學融合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幫助教師進行寫作指導工作,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一、 高中思辨性寫作教學概述
(一)思辨性作文
“思辨”在西方文化中被定義為一種邏輯思維方式,主要表達的是“觀察”的意思,多被形容為一種理論性思維。在當代社會,“思辨”經常被定義為一種運動,需要與實踐相結合。在高中語文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論證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對社會生活、社會背景以及自身等各個元素有所思考。
(二)思辨性作文的特征
一是具有明確的主題。在任何文章的創(chuàng)作中,作者都需要表達明確的中心,這樣才能夠借助中心感染別人。例如,在記敘文中,作者需要對敘事的線索進行全面的梳理,更好地通過線索的表達感染讀者,展現(xiàn)逼真的場景,以此抒發(fā)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讓自己文章的主題明確。因此,明確主題是思辨性文章寫作中的重點,在思辨性作文的創(chuàng)作中,作者需要通過詳細的論證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是贊成、否定,也可以是反對、肯定??傊?,無論如何表達,都需要將觀點明確化,不能夠出現(xiàn)含糊其詞的現(xiàn)象。二是文章要具有一定的論證性。一篇優(yōu)秀的思辨性作文需要有良好的材料作為支撐。在文章之中,材料的選擇能夠體現(xiàn)文章整體的說服力。所以在思辨性文章寫作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找到適合的材料,使材料具有一定的論證性,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文章論述的觀點。在材料的選擇上,也要突出典型、新穎,進一步有效提高文章的思辨性和閱讀性。
(三)思辨性寫作教學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梳理寫作過程中的難題,幫助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同時,也可以通過課上的表達與交流,更好地讓學生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素養(yǎng)。因此,高中思辨性寫作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傊?,高中思辨性寫作教學過程是一個多方參與的動態(tài)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開展才能夠有效完成。
二、 高中群文閱讀對思辨寫作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新課標的客觀要求
高中語文新課標的改革,給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能夠閱讀更多的課外文章,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及閱讀能力。
在閱讀指導上,教師首先要從課本出發(f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使得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將課外閱讀內容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在提升課本知識理解能力的同時,有效提高閱讀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也要考慮到家長的因素。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推薦一些與課本內容結合較為緊密的課外讀物,進而讓家長能夠了解到,學生讀書的過程并不是娛樂,而是在充分了解課本知識的內容。這樣,家長也會給予足夠的支持,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課外閱讀的時間,并且也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
(二)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現(xiàn)實需求
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默讀、瀏覽等無聲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默讀習慣。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使得學生能夠在提升閱讀速度的同時,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前,我國也開展過很多針對群文閱讀教學課例的研究,很多研究者都發(fā)現(xiàn),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教材中的課文結構,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夠有效掌握單元語文要素,對學生后續(xù)寫作水平的提升具有極大的幫助。
(三)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新思路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兩課時完成一節(jié)精讀性文章的教學。并且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采用各種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以自身為主導,重視對文中詞句的講解,但是卻會忽略學生對閱讀策略以及寫作方法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精講一些具體的段落,雖然能夠達到使學生理解的目的,但是卻忽視了對學生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一定的惰性心理。長此以往,長時間的機械性教學,會慢慢地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產生厭倦閱讀、厭倦作文的心態(tài),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長遠開展。
一直以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習都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如果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打開學生的學習思路,那么便能夠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思辨性,更好地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主動探索。因此,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思辨性教學的過程中,及時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發(fā)揮主體作用,使其親身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之中。并且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通過不斷思考,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更好地提升日常閱讀的速度,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偠灾?,在當前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模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不斷地開拓新思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閱讀水平。
三、 高中語文思辨寫作教學融合群文閱讀的策略
(一)以“思維發(fā)散”提升綜合寫作能力
在思辨性寫作與群文閱讀教學融合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讀書思考的習慣和勇于交流的勇氣,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綜合寫作能力,同時這也是群文閱讀教學中最為關鍵的方法。除此之外,在思辨性寫作教學指導中,教師要充分通過方法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短歌行》《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作品都是中華古典詩詞,凝聚了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揚。對高中學生來說,古詩詞一直是語文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如怎樣去體味其中的深意,怎樣去體悟其中的寫作內容和寫作風格?;谌何拈喿x教學策略,首先,通過引入詩人的生平背景材料,讓高中學生了解詩歌的主旨,感受詩人的創(chuàng)作心境,進一步了解詩歌的節(jié)奏、美感以及寫作技巧,從而了解詩人的生活態(tài)度,在群文閱讀中獲得深刻的感悟。在思辨性習作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融入群文閱讀,教師在授課中不能夠急于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而是需要更注重學生內心世界的變化,通過發(fā)散學生的個性思維,讓學生提高認知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語言表達。因此在思辨性習作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借助群文閱讀的機會,掌握思想感情表達的方式方法,同時進行及時的記錄,這樣才能為后期的寫作積累足夠的素材。
(二)以“續(xù)寫改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靈感
在目前高中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存在重閱讀、輕寫作的問題。這會極大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后期學習成績的提高。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在高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之中,通過幾十年的實踐與探索,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逐步融入了高中語文課堂之中。利用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更好地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打開思路,總結知識點,提升學習效果。在將思辨寫作能力融入群文閱讀方法的過程中,文章認為若想真正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利用群文閱讀的思辨性,更好地提升寫作能力,那么便需要通過“以寫促讀”來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具體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兩種:一是句式仿寫。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看到一些氣勢磅礴的排比句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這些句子通常會為文章添色很多。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對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摘抄,并在日常習作過程中適當進行句式的仿寫,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二是段落仿寫。在群文閱讀思辨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對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摘抄,雖然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句式的掌握,但是想要真正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還是需要在段落仿寫方面下足功夫。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思考,發(fā)揮思辨性,對優(yōu)秀的段落進行仿寫,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課堂實踐的作用。并且在段落仿寫過程中,教師也要針對學生仿寫的內容進行及時的完善和優(yōu)化,最后通過一定的指導,使學生的作文更具邏輯性,進而增強學生段落仿寫的思辨意識,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常會注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因此會進行大量的字句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對寫作能力和自主探索意識的提升,使得學生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受到一定的思想限制,無法創(chuàng)作出一些佳作。在高中階段,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需要不斷地積累素材,掌握學習方法、寫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造出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每當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教師便可以針對文章的特點,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更好地了解學生閱讀文章的情況。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思辨性寫作與閱讀的有效結合,同時還能夠了解學生對文章理解的程度。除此之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章續(xù)寫對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具有極大的作用,在每次學完文章之后,或者是閱讀完文章之后,教師便可以帶領著學生進行文章的續(xù)寫或改編。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通過結尾的續(xù)寫與改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好地做到讀寫結合,發(fā)揮個人想象力,增強思辨意識,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單元《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以及《鴻門宴》的群文教學時,語文教師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三篇文章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閱讀課文發(fā)現(xiàn):這單元三篇文言文都是描寫人物的,每一位主人公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個性,都是十分有才能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信條,十分注重“忠義”二字。同時每一個人的立場不同,結局也不盡相同,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有顯著的區(qū)別。在文章中作者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以語言、動作、細節(jié)描寫突出人物的個性,展現(xiàn)人物的特征?!稜T之武退秦師》刻畫了一個辯士的形象,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機智,因此品味人物語言是重中之重。《荊軻刺秦王》善于運用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來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精神面貌,同時善于運用沖突來描寫人物。《鴻門宴》塑造了性格復雜豐滿的將帥形象,將故事寫得跌宕起伏,在沖突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曲折有致是文章寫人敘事的突出特點。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高中學生以人物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在寫作過程中運用學到的人物描寫方法,同時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維,促使自己的文章別具風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文章的句式進行續(xù)寫,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展現(xiàn)作文教學的思辨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寫作能力。同時可以在寫作中為學生提供一些寫作的技巧和方法,更好地讓學生應用到習作之中,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三)以“方法學習”增強文章鑒賞能力
在高中階段,學生掌握的寫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寫作的思路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通過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文本素材中學習到不同的寫作手法,更好地掌握議論文、應用文以及記敘文等的寫作思路。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引導,更好地讓學生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材料,學習到更多寫作的方法,從而提高作文整體語言的藝術性。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一年級必修課《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運用的寫景手法,既要對文章中描寫得精妙絕倫的地方進行標注,也要進一步分析研究作者的寫作順序和比擬手法,進一步探討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逗商猎律繁憩F(xiàn)了一種寧靜、安逸的氣氛,可見作者對荷花的熱愛,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由、安寧生活的向往。通過對文章的解析,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來閱讀《故都的秋》和《囚綠記》這兩篇文章,逐段逐句分析文章所描述的景物和作者的心情,在閱讀的同時做好標記?!豆识嫉那铩愤\用了優(yōu)美的修辭,將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等特點進行了闡述,體現(xiàn)了作者擔憂國家命運的愛國情懷。《囚綠記》體現(xiàn)了作者對綠的喜愛,寄托了作者對生命、對愛和幸福的珍視,抒發(fā)了作者對頑強生命力的贊嘆之情。于是,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地引導高中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藝術手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高中學生了解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特點,如同“工筆畫”,景物描繪精雕細刻,細膩傳神。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基調是樸素的,有一種清新、自然、典雅的美。在《故都的秋》中,作者以美襯美,用南國之秋的美正襯北國之秋的色彩濃麗,將南北的秋日做對比,突出北國秋味之濃,對秋進行相關聯(lián)想,將北國之秋寫得形象、生動。在《囚綠記》中,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我”比作“涸轍的魚”,把“綠色”比作“雨水”,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作者對綠色的渴望,對比當時作者身處的境地,表達了作者對綠的熱愛,對安寧、平和的環(huán)境的追求。通過這三篇文章的學習,再加上教師的引導,以景物描寫為切入點,感受作者借景抒情想要表達的感情,促使高中學生體會不同的情懷,有助于高中學生直觀地感受兩種不同的寫作手法,明確學習的方向以及體會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差異,有助于提升高中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
(四)以“主題閱讀”深刻領會文章思想
在高中作文教學指導中,很多學生由于文化素養(yǎng)較為缺失,在文章的思想情感表達上過于空洞。而在很多相同主題的閱讀文本中,作者能夠將深刻的情感寄托在不同的事物之中,更好地讓讀者理解表達情感的方式方法。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對相同主題的文章進行閱讀,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人文情懷,進而提高在后續(xù)寫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表達技巧。
例如,語文教師講述完人教版高中必修課《鄉(xiāng)土中國》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兩篇文章之后,便可以借助這兩篇文章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感情表達的方法。首先,通過兩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輕松地認知到兩篇文章的主題都是“愛國”。此時,教師便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兩篇文章雖然都體現(xiàn)了愛國主義,但是作者是通過哪種方式進行表達的呢?”學生通過思考,便可以得出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是通過大堰河的景象來展現(xiàn)對祖國的熱愛;在《鄉(xiāng)土中國》中,作者是通過中國的鄉(xiāng)土來展現(xiàn)愛國之情。緊接著教師還可以繼續(xù)發(fā)問:“那么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從哪些其他的事物中同樣可以表達我們的愛國情懷呢?”這時,學生們便可以通過教師的提問而產生聯(lián)想,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維。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可以通過國畫、茶葉,還有的學生會想到疫情防控中的鐘南山或者是其他的疫情防控英雄人物,這些事物都能夠寄托我們的愛國情懷。因此,在相同主題的教學中,學生們便可以有效地理解情感表達的方式,抓住主要事物,更好地加深對主題思想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豐富人文素養(yǎng),更好地提高作文寫作的能力。
四、 高中語文思辨寫作教學融合群文閱讀的反思
高中語文教學的不斷深入,對思辨寫作教學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利用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豐富學生的內涵與知識儲備。相信上述策略能夠給高中語文教師提供多種教學的思路,更好地在思辨寫作的教學中融合群文閱讀,使學生們不斷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充實文化生活。并且,相信教師的正確引導,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激發(fā)潛能,在感受各類文章的同時,提升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增強記敘文、議論文等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
不過,筆者通過研究也發(fā)現(xiàn),當前在思辨寫作與群文閱讀教學融合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難題:一是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尚未有效地與思辨課堂相結合;二是群文閱讀在融入思辨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意識還不夠。針對這兩點問題,筆者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開展相關研究。
五、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文章將高中語文思辨寫作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當前高中群文閱讀對思辨寫作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通過對各類材料的研究與學習,針對當前高中語文思辨寫作教學融入群文閱讀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具體的策略上,提出了以“思維發(fā)散”提升綜合寫作能力,以“續(xù)寫改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靈感,以“方法學習”增強文章鑒賞能力,以“主題閱讀”深刻領會文章思想。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能夠有效促進當前高中語文思辨作文教學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夏亞娥.關于如何進行高中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21(29):62-63.
[2]蔣銀坤.閱讀寫作教學知行合一:三“借”教學法——高中語文尋根式寫作教學實踐研究總結(二)[J].中學語文,2021(20):22-25.
[3]郭小鳳.高中語文散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1.
[4]劉金海.“群文閱讀”與“文本細讀”相結合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
[5]李驥.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6]周國偉.淺談群文閱讀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路徑[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4):56-58.
[7]郝麗曼.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的研究[J].高等教育前沿,2019,2(6).
[8]丁艷秋.高中語文蘇軾作品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黃福通(1975~),男,漢族,福建泉州人,福建泉州石獅市華僑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