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桃
摘要:一直以來,實施德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有效的德育可以輔助學生認知感悟正確道德觀念,樹立優(yōu)秀人生理想。小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起步階段,德育教育對其意義重大。班主任工作作為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一直沿用的傳統(tǒng)模式覆蓋面單一,效果低下。小學班主任應當從心出發(fā),借助無私的愛進入學生內心,化解其心結,提升德育效果。本文立足于教學實踐,探討研究了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提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工作研究
引言: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班主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代言人”,也是與學生日常相處時間最長的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活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引導作用。德育教育是小學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但一直以來,傳統(tǒng)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方式單一,難以發(fā)揮有效引導作用,背離了班主任工作的初衷。伴隨著“五育并舉”教育觀念的提出,德育的重要性更加顯著,小學班主任應當意識到不足,從心出發(fā),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使其主動接受德育理念,提升德育效果。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現(xiàn)狀
1、德育教育方式單一
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標為使學生接受認同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并將其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實踐。但放眼小學校園,班主任德育教育卻仍沿用傳統(tǒng)方式,一部分小學班主任將德育理論講解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未能主動關注學生的感受。導致學生以知識學習的方式機械記憶德育理念,極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被動應對德育學習,更難以真正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將其運用于實踐則更加無從談起,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2、德育教育覆蓋面狹窄
德育教育的覆蓋面與教育的最終效果關系密切。一部分班主任因工作繁忙,難以進行全面的德育教育,重點強調紀律性,關注學生是否遵循班級、學校的規(guī)范,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小學生各項能力仍未成熟,狹窄的德育教育極易使其無法意識到心理、法制的重要性,面對自身行為與道德法律沖突時不知所措,或受到不良因素的引誘,導致行為出現(xiàn)偏差;或內心情緒難以疏解,在內心累積,影響其健康發(fā)展。
二、入心靈,開心結—談德育教育之小學班主任工作研究
1、轉變態(tài)度,樹立良好榜樣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尚未成熟,觀察模仿仍是其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一部分班主任因工作勞累,以冷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嚴格批評,或不遵守班級校園準則等,均會對默默觀察的小學生帶來極大影響,導致其與班主任日益疏離,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效果。班主任應當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轉變工作方式,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其樂于接受德育思想熏陶,確保德育效果。
班主任應當從日常教學生活做起,時刻以關愛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例如,班主任可以主動向遇到的學生打招呼,以熱誠的目光期待學生的回應,或在學生放學離校前提醒其注意明天天氣變化,合理增減衣物等。這樣一點點微小的細節(jié)都可以使學生感到班主任的信賴與關愛,逐漸消除學生與班主任間的隔閡。同時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從自身的外表、穿著、言語做起,在校園中遵守規(guī)范課堂教學后主動擦拭黑板,清理講桌等,在一點一滴中向學生展示優(yōu)秀德育理念的價值,促使其主動模仿,以良好的德育理念規(guī)范自身行為,進一步推動德育教育效果的上升。
2、關注心理,輔助學生成長
維持心理健康是新時代下每個人的追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點方向。小學生思想仍未成熟,生活經(jīng)驗較少,內心脆弱,較易產(chǎn)生不良情緒。班主任身為與其相處時間最長的教師,應當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積極走入學生的內心,給予適宜的引導,輔助其成長。
首先,班主任應當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優(yōu)秀的判斷力,讀出學生不良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例如,學習成績優(yōu)異,卻不愿主動參與班級活動的學生,班主任應當考慮其是否受到自卑、畏懼等心理的影響;難以遵守紀律,無法進入課堂學習的學生,班主任應當考慮其采取的學習態(tài)度或學習方式。同時,班主任應當主動與學生進行交談,并聯(lián)系該生家長、身邊同學等,全面把握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機疏導,強化學生對于學習、生活的信心。班主任也可以借助班干部制度,有意鼓勵吧一些出現(xiàn)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學生參與班干部工作,激發(fā)其責任心和自覺意識,使其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加深對于心理健康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有效的德育教育。
3、豐富形式,提升德育效果
小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傳統(tǒng)理論講解為主的德育模式單一,難以吸引其興趣,降低了德育的效果。班主任應當意識到不足,主動豐富德育教育的形式,拓展學生的認知,深化學生的感悟,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主題班會的形式,為學生播放德育教育紀錄片、訪談等,吸引學生的關注,在播放后組織班級學生討論,借此把握每一位學生對于德育的看法及態(tài)度,為后續(xù)教學提供指導?;蛘哌x取具有德育教育價值的社會熱點話題等,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與同齡人的意見交換、思維碰撞中提升德育理解。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將德育教育的課堂延展至教室、校園之外,帶領學生打掃校園周邊,參觀當?shù)氐募t色遺址等,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于德育思想的認知,實現(xiàn)教育與生活的連接。
總結
綜上所述,新時代對于德育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施行者,應當意識到新時代德育的重要性,刷新思想,拋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積極圍繞班級學生的特點及需求,設置形式多樣的德育教學內容,改變傳統(tǒng)德育教育單一的面貌,借助感染力的提升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德育學習之中。也應當積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動態(tài)與需求,為其提供適宜的教育與指導,深入學生內心,激發(fā)其自覺意識,借此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同行者與引路人。
參考文獻:
[1]陳敏. 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探索[C]/中小幼教師新時期首屆“教育教學與創(chuàng)新研究”論壇論文集.,2022:695-697.DOI:10.26914/c.cnkihy.2022.014083.
[2]張春花.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滲透德育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22(1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