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紅
摘要:語文是一門具有多樣性的教學科目,其中不僅包含了人們?nèi)粘V兴枰幕灸芰虒W、思想品質(zhì)教學、文化教學等內(nèi)容,還能夠不斷弘揚中國文化,幫助中國人民更好地交流文學,傳承文學。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學生需要認真掌握的內(nèi)容,有效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chǔ)和思想能力基礎(chǔ),讓學生可以在日后的學習和積累中不斷的提高,簡化集中學習的難度。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而言需要從小展開培養(yǎng),讓學生逐漸的積累和拓展。作為一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如何能夠根據(jù)小學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展開教學內(nèi)容,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背景;綜合教學
新課標背景下,教育部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格外重視,要求教師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思想和能力,讓學生既能夠達到高質(zhì)量的語文水平,還能夠?qū)⒄Z文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的生活之中,讓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賞析能力等有所提升。傳統(tǒng)的一言堂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再使用于現(xiàn)代社會下的學生,為此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思想,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循序漸進的提升語文的能力,感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卻具有難度,只有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夠讓學生接受知識,進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以小學語文作為教學背景,展開新時代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探究。
一、給學生構(gòu)建實際的應用場景,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部編版的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重要性,這部分雖然不是傳統(tǒng)的課文教學和字詞學習,但是卻能夠在學生小時候幫助學生奠定溝通交流的意識和思想,讓學生學會交流的方式、口語表達的能力,逐漸幫助學生形成連貫性思維,在實際的互動交流中各抒己見,拓展學生的思想層面。因此教師在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口語交際指導,讓學生可以綜合成長。
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教學時,可以借助情景教學的方式來營造相關(guān)的教學環(huán)境,以學生的趣味為引導來幫助學生進行實際的能力拓展。教師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在家中帶來一樣自己喜歡的物品,讓學生自己扮演講解員的角色,針對自己熟悉的物品進行分析,組織好自己的語言,之后站在講臺上為大家來介紹自己的物品,讓講臺下的同學們都能聽得清,聽得懂。講解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角色,也是一些商品出售前所必備的講解人員,這類人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在商場中講解人員的講解過程,讓學生認真觀看,逐漸積累別人的表達方式,之后可以舉辦一些小活動,營造一個商場的場景,準備一些實物來讓學生進行觀察,并讓學生進行講解。最后教師可以充當為一名講解員對一件物品進行講解,給學生做一個榜樣,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表達和教師的表達的區(qū)別,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口語交際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更好的鍛煉自己的能力。
二、有效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有效展開詩歌教學任務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沒有自主學習的思想和意識,行動能力較差,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的教學時需要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開,先把握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再進行循序漸進的指導,進而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語文中傳遞的內(nèi)容,感受語文的魅力和文字中的情感。在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要求中,教師們需要積極的學習新知識和新思想,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來緩解枯燥的課堂。古詩詞的教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難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引入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語文,降低語文知識的難度和抽象,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比如,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秋晚的江上》這篇詩歌的教學時,不僅僅僅是針對課本展開教學,這樣會讓學生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這篇詩歌雖然字數(shù)較少,但是短短的字詞之間卻描繪出夕陽西下鳥兒在江上歸巢的情景,生動形象,具有深意,有效的品鑒能夠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和力量,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感受言語間的美麗,通過視頻和音頻的介入來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在視頻中欣賞其中的美景,了解詩句中的含義,之后教師可以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讓學生靜靜的聆聽和感受,并讓學生自己對詩歌進行閱讀,熟悉整體內(nèi)容,把握整體的情感。最后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時學生便會較快的理解,加深學生的理解,達到字詞賞析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三、借助提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多思多想的意識
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提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精神集中程度,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思考知識,與教師在課堂上互動,增加學生的參與興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平易近人,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提問,逐漸引導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能夠有效的思考問題,進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比如,教師在進行《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的教學時,可以將小組教學與問題導學進行有效的結(jié)合,先以提問的方式為學生展開思路建設(shè),由淺及深挖掘知識,讓學生思考一下文章講述的內(nèi)容是什么?故鄉(xiāng)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是愛故鄉(xiāng)的楊梅而不是愛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楊梅有什么獨特之處?其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先獨自思考,講問題的答案大致記錄在自己的書本上,之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大家大膽的說說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的思想和其他人的異同之處,在互動和討論中明白作者熱愛故鄉(xiāng)的思想感情。語文是一門比較開放的科目,答案往往不是唯一,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明白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
總結(jié):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進行多樣化的指導,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璜.立足教材 紙筆訓練 多元評價——部編版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施策略[J].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21(03):69-70.
[2] 魏雅平.基于標準 設(shè)計支架——以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為例[J].小學語文,2021(Z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