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麗
(江蘇省泗洪育才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初中政治作為初中生必學的基礎課程之一,不但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三觀”,還能培養(yǎng)其良好品質,為其未來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時政熱點是中考的考點,也是政治教學中必不可缺的內容,時政熱點可彌補政治教材滯后存在的不足,活躍學生思維,帶動學生深入思考熱點新聞內涵,提高政治素養(yǎng)。文章基于此,先概述初中政治融入時政熱點教學的重要性,再分析時政熱點應用于初中政治教學面對的問題,最后提出初中政治融入時政熱點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1.1 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至今,各學校都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并積極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取得了一些顯著成果。傳統(tǒng)的初中政治教學為教師主導課堂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主體性受到約束,重理論而輕實踐。這導致許多學生只能紙上談兵,無法學以致用。新課改倡導“以生為本”理念,強調理論和實踐結合教學的重要性,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要迎合新課改需要,教師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當積極引入時政熱點,讓學生針對具體社會事件來理解分析知識,并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1.2 開展學生思想教育的需要。一方面,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內容枯燥單一,學生容易感到乏味。而時政熱點和生活相關,將其引入課堂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政治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分析近期社會真實案例,讓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正確性產生認同感,從而明辨是非,自覺約束自身行為,強化自身修養(yǎng)。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學生能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各種信息,其中有負面的信息,如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這些信息可能使學生走上歧路。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列舉反面例子,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辯證思考。這有助于學生直觀認識負面思想的危害,從而時時反思自我,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
1.3 接觸社會感受生活的需要。初中政治課是針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目標是培養(yǎng)“三觀”端正、符合社會發(fā)展所需的高素養(yǎng)人才。傳統(tǒng)政治教學將學生拘束于課堂上,流于理論形式。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生只有和社會充分接觸,深入感受生活,才能夠真正領悟教材上的一些政治理論知識,實現德育的最優(yōu)效果。當然,現行思政教育無法讓學生完全跳出課堂這一局限,因而,把時事熱點資源融入政治教學中,有助于克服課堂教學的弊端,開拓學生眼界,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熱點事件,貼近社會,深入生活。
2.1 時政熱點材料選擇不合理。時政熱點材料并非隨意選擇的,其合理性會直接影響初中政治教學的效果。時政熱點資源的選擇和應用是服務于課堂教學的,這意味著教師需要充分聯(lián)系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易懂且能接納的時政熱點資源。部分初中政治教師在篩選時政資源的時候難免會帶上個人主觀因素,加上時政資源本就繁復多樣,教師需要有一定篩選能力,才能選出最適合課堂教學的資源。因此,在選擇時政熱點材料時教師經常遇到以下問題:其一,時政材料偏離教學內容,不夠契合,只能佐證某個觀點,注重時政材料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其二,教師選擇的案例不夠新穎,如果教師過于注重時政材料和教學的契合,選擇的案例過于陳舊,那么也無法實現有效應用。其三,教師選擇的材料不符合學生興趣,有的時政熱點過于深奧,不符合初中學生的興趣點,就算教師講得熱火朝天,也無法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
2.2 時政熱點材料應用較單一。時政熱點材料作為政治教學的補充,在運用上要求靈活多樣,教師能引導學生科學探索時事政治問題,加強學生對社會問題的分析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但是,當下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在時政熱點材料的應用上過于單一。一些教師在政治課上,雖然重視內容的豐富,但卻忽略了形式的多樣,就容易陷入“一言堂”的困境,造成學生課堂參與不足的問題。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熟練應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小組互動方式來帶動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同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也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
2.3 受升學考試教學目標制約。當下,教師都充分認識到了應試教育的弊端,也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倡素質教育,相關部門也出臺了政策予以指導。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并非短時間內能夠消除,教師在教學時多以閉卷考試為考核方式,普遍重視必考科目,必考的多講,不考的少講或不講。而在追求效率的教學氛圍下,時政熱點的融入難免會流于表面,師生重視程度普遍不高。教師大多匆匆將知識點簡單講完以后,將其余時間讓學生用來記憶知識考點和完成各種習題,以求考試獲得高分。顯然,受升學考試教學目標的制約,時政熱點融入初中政治開展教學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3.1 選擇合理適宜的時政熱點材料。時政熱點材料的選擇要合理適宜,既要契合教材內容又要新穎,且符合學生興趣點。教師在篩選時政熱點材料的時候,要注重材料高質量、政治教育價值和典型性特質。首先,收集時新的時政熱點材料,保證其思想內涵和教材內容相符;其次,國內外發(fā)生的時事熱點數量多,教師要細致篩選分析后,選擇最貼近初中學生生活、學習的事件,保證材料質量;最后,時政熱點材料中一般都不止一個內容,教師要選擇足夠典型的材料,才能完整覆蓋多個知識點。如此,學生才能在分析時政熱點材料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識。時政材料的來源通常有以下途徑:其一,國家最近的政策方案、重要領導人講話和戰(zhàn)略性時政新聞;其二,國家每年召開的“兩會”、黨代會、科技獎勵大會等通過審批的文件;其三,與青少年相關的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事件;其四,對我國影響重大的國際事件等。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享受學習生活”這一課的時候,主要講授的內容是教會學生享受教育的權利,激發(fā)學習熱情,直面學習壓力,養(yǎng)成好習慣以受用一生。對此,教師可以選擇這樣的時政熱點材料:湖北襄陽14歲女中學生陽陽確診患上中度抑郁癥,陽陽母親表示女兒以前很活潑,但在上初中后,每天寫作業(yè)到12點,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心理咨詢師表示陽陽學習缺乏方法,存在厭倦情緒,需要通過心理疏導來改善情緒,提升學習效率。以這個案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學習中面對挫折的時候,應當怎樣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采用好習慣和好方法來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可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既深入剖析了材料,也對“享受學習生活”章節(jié)中的知識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3.2 豐富時政熱點材料應用形式。為更靈活地應用時政熱點材料,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教師應當應用豐富多元化的形式例舉時政熱點材料,避免單一性和一言堂現象出現。具體來講,教師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其一,教師可以將時事熱點來作為新課導入路徑,通過多媒體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本課的思考討論中。[4]例如,教師在給學生上“珍惜特殊保護”這一課的時候,可以給學生用PPT展示一些具體數據、事件案例。如2018—2019年,檢察機關對成年人以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形式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提起公訴分別為758例、2045人。還有許多成年人拉攏、誘迫未成年人參加黑惡組織犯罪的案例,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充當了生力軍、骨干分子。通過這些案例的直觀數據、圖片展示,學生議論紛紛,深感自己應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依法保護好自己。其二,教師可以依托時政熱點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政治往往涉及的范圍廣,也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初中生理解和分析案例能力不足,在思考時政熱點問題時往往比較片面,缺乏深度。對此,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學習認知情況,設置辯論話題,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更全面深入地思考時政熱點內涵,全面掌握教材知識。例如,教師給學生講“分清是非”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其中“正確認識從眾心理與好奇心”這一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時政熱點事件。如疫情募捐從眾集結大家的力量,還有結伴從眾闖紅燈的行為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從眾心理和好奇心進行辯論,比如積極的從眾心理和好奇心,以及消極的從眾心理和好奇心,從眾心理、好奇心是否錯誤等。學生可以一方站在募捐、探索新知識的角度來闡述從眾心理、好奇心是對的,另一方則站在結伴闖紅燈、因為好奇心上當受騙的角度來闡述從眾心理、好奇心是錯的。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并規(guī)范自己從眾心理、好奇心的行為和端正自己的思想意識。
3.3 轉變觀念,師生對時政熱點的認識要端正。一方面,教師需要正視時政熱點應用的重要性,端正認識,有的放矢地將時政熱點資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拓寬自己的眼界,主動從學校走向社會、世界,知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諦,從實踐中獲取真知。在接受網絡信息的同時,學生也需親身體驗來獲得直觀經驗,將兩者結合,從而提高自身時政熱點應用素養(yǎng)。其次,教師要減少課堂形式主義,積極開展各種相關活動,如時政座談、時政熱點專題講座、社會實踐考察等活動,來準確把握時政熱點,端正教學,獲得突破。另外,學生還可與時俱進地利用信息手段,如微博、微信、新聞資訊以及各種時政熱點學習App隨時隨地學習了解各種時政熱點信息,使學習更加輕松簡單、有趣味。另一方面,教師要端正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認知,引導學生重視時政熱點,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發(fā)自內心地去關注和思考時政熱點。平時在家的時候,學生可以多看看新聞聯(lián)播、國際形勢分析節(jié)目,還可以通過新媒體渠道獲取最新的時政熱點資源。在此基礎上,學生對此類時政熱點進行分析思考,就能逐步強化政治事件分析素養(yǎng)能力,養(yǎng)成良好時政熱點積累習慣,學習起政治知識也能事半功倍。
3.4 將時政熱點融入課后作業(yè),鞏固教學成果。政治學習需要課后作業(yè)的鞏固,因此讓學生在應用知識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然后教師可以將當前問題納入家庭作業(yè),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提高當前學生的時政敏銳性。課后作業(yè)分為擇題、簡答題、填空題等多種形式,這一切都可以適當地融入當前的時政熱點。[6]例如,在教授學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后,教師可能會提出有關當前政治作業(yè)熱點的問題。列如:“2017年至2020年4月15日,麗水某建材公司為發(fā)展其經營的衛(wèi)浴品牌產品業(yè)務,長期非法獲取麗水市蓮都區(qū)、開發(fā)區(qū)新交付小區(qū)業(yè)主信息,包括小區(qū)業(yè)主有姓名、地址、聯(lián)系電話、身份證號等?!耙粋€人應該如何維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以決定和保護利益。在學科方面,結合當前熱點和政治熱點的學科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3.5 引起共鳴,實現思想教育。初中政治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形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由于政治課本的大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一定距離,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如此一來,初中政治教育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為中心,選擇一些他們最感興趣的當前政策領域和時事,在政治課堂上將他們介紹給教育,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初中政治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政治知識,以及形成準確的初中生思想政治知識。通過將現代政治知識引入課堂,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特別是與當前政治內容相關的知識的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思想培育效果。
總的來說,時政熱點資源是初中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引入時政熱點事件,激發(fā)學生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符合新課程改革強調的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和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感受生活的需要。通過上述舉措教師可以讓政治課堂更加靈活化,讓學生愛上學習政治,養(yǎng)成時政熱點分析習慣,形成良好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