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體系中強化家校合作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家校合作背景下,教師既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價值,也能在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本文從分析家校合作的教學價值出發(fā),對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構成要素進行了探討,并結合教學現(xiàn)狀給出了家校合作視域下高中地理的教學路徑,旨在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家校合作;高中地理教學;實踐能力;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038-04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under home-school cooperation
ZHANG? Tao? (Lanzhou No. 27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Strengthening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eachers can not only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enhance teaching value,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practical teaching.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value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geographic practice ability, and gives a teaching path for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iming to promote students' practice Effective enhancement of capabilities.
【Keywords】Home-school cooperatio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path
1.家校合作對于培養(yǎng)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價值分析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思維,豐富和發(fā)展地理知識
家校合作視域下開展地理教學工作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一方面,家長和教師之間的良好溝通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綜合評判,在溝通和了解中分析學生的基礎能力,并且有針對性地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地理知識,教師通過了解學生在家庭環(huán)境中的學習狀態(tài),能有效調整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學習認知科學開展地理教學活動,家長也能結合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tài)來教育和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一來,一方面學生在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中能不斷地認識和了解地理知識,從而不斷培養(yǎng)自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趣味實驗來提升和優(yōu)化學生的地理理解力,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由于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夠了解,在進行作業(yè)輔導的過程中也缺乏方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與家長進行合作實踐,從而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理解能力。
(2)有利于提升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
高中地理知識相對繁雜,很多地理知識與實踐生活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這就導致很多高中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形成科學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在這一背景下利用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來開展地理教學活動,既能通過家長的積極參與來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也能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和了解詳細的教學內容,讓家長在認識和了解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更深入的把握。這樣一來,在學校環(huán)境中,教師的引導能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和培養(yǎng)地理實踐能力,在家庭環(huán)境中,家長的引導也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xiàn)以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3)有利于發(fā)展地理素養(yǎng),提升和延伸地理思維
家校合作這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相互配合,在實踐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至關重要,但同時也要讓學生在認識自然和接觸社會的過程中主動觀察,從而實現(xiàn)對地理知識的科學理解,不斷培養(yǎng)實踐能力。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xié)同發(fā)展下,高中生能在家長和教師的統(tǒng)一目標下開展學習活動,從而不斷地拓展自己的地理思維。
2.家校合作視域下高中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構成要素
(1)對地理信息的獲取和解讀能力
在家校共育視域下培養(yǎng)高中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首先需要培養(yǎng)其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對地理信息的獲取和解讀能力,教師通過一定的地理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結合地理知識來獲取地理信息,并通過演示實驗和社會調研等方式來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主動為學生提供一些地理方面相關的實踐活動材料,也要在材料上充分包含一些地理信息,將涉及的教學內容與實踐材料進行有機整合,并在實踐活動的教學中以問題引導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信息獲取能力和解讀能力,讓學生在對實踐材料的活動中主動去篩選一些有效的地理信息,從而對其進行分析和整合。
(2)對地理知識的調動和運用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結合高中地理課堂的基礎理論知識來開展,這既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的地理內容與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實現(xiàn)對各種地理知識的調動和運用,從而利用地理知識靈活地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的教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度,也能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對地理知識的運用和調動能力,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3)對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闡述能力
對一些普通高中生來說,他們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缺乏相應的地理思維,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導致地理知識的應用效果不夠全面。因此。在開展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利用家校共育的方式可以幫助教師實現(xiàn)對學生地理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有效引導,通過強化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機互動來培養(yǎng)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對事物分析的能力和對地理現(xiàn)象的闡述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以專業(yè)的地理術語來解釋一些地理現(xiàn)象,從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地理知識,并在學生與家人的溝通和互動中加深學生對地理事物認知,結合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問題進行準確的說明和評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4)對地理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論述能力
高中地理課程中的一些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趣味性,不同的區(qū)域涉及的知識點也相對不同,因此在開展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結合家校共育的發(fā)展模式,綜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同點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一些地理知識來進行分析和討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論證能力。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發(fā)揮小組合作的精神,積極地分析和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問題,也要讓學生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引導過程中進行積極的合作討論,在討論中不斷地論證知識,將自身的地理觀點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總結,最終提升對地理問題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有效論證能力。
(5)對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創(chuàng)新能力
高中地理的實踐能力不僅指一些動手操作能力,還包括了自主探究能力和設計能力,在家校共育的視域下培養(yǎng)高中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需要通過地理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利用家庭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對地理知識的觀察和認識能力,并在學校教育中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地理實驗進行設計和實施,通過各種心理想法的表達來培養(yǎng)一定的實踐活動能力,也能在有效地設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強化教師和家長的互動,從而科學地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素養(yǎng)。
3.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困境
(1)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家長缺乏合作意識
高中地理教學體系中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大多數(shù)家長對家校共育的認識相對缺乏,普遍認為教育工作是教師的事情,家長只需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即可。一方面,這種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既不利于家校合作的有序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個體的綜合發(fā)展。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引導大多數(shù)集中在知識方面,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缺乏掌握,導致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無法從根本上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課堂教學設計活動的有序開展,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析和把握的過程中也無法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針對性的調整。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由于在生活中對學生缺乏相應的關心和教育,僅僅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沒有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這樣一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出現(xiàn)了較大的鴻溝,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教師對家校共育的認識不足,缺乏教學設計
在家校合作的教育過程中,需要地理教師結合教學情況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地理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態(tài)度進行全面的了解,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家校合作的常用方式就是通過教師開展家長會以及到學生家中進行走訪的方式來開展的。這種手段相對傳統(tǒng),教學效果也不夠明顯,這些問題都是由于地理教師缺乏對家校合作的正確性認識以及缺乏教學設計導致的。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模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無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學生在進行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也沒有結合課堂中的一些教學模式進行各方面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這些問題都是由于教師對家校共育的認識不足導致的,家校共育教學設計工作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家校共育工作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地理知識的教學情況科學地開展教學設計活動,不斷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模式,以此提高教學效果。
(3)教學內容和模式相對傳統(tǒ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缺乏
現(xiàn)階段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開展家校共育的模式和內容相對簡單。傳統(tǒng)的家長會及通訊錄等方式溝通的內容相對簡單,大多數(shù)都是單單就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溝通,這既違背了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原則,也不利于學生積極開展各項學習工作。部分家長只知道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的教導,忽視學生在情緒表達以及心理壓力等方面的引導。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壓力相對較大,家長如果僅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利于家校共育活動的有序開展。
4.家校合作視域下培養(yǎng)高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路徑分析
(1)以家校合作評價體系的科學構架來提升合作意識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可以通過構建完善的家校合作評價體系來完成。一方面,教師可以從評價體系入手,制定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這樣既能將各種各樣的地理教學實踐活動傳遞給家長,利用家庭教育監(jiān)督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家長也可以通過合作評價體系來積極參與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從而激發(fā)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熱情,幫助家長更多了解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各種情況,實現(xiàn)家校合作的有序開展。例如,在地理教學中,可以通過定期組織召開網(wǎng)絡會議等方式讓學生家長隨時隨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并在教育會議中由教師和學生家長一起共同討論教學模式的改善和發(fā)展,這樣既能提升家校共育的合作價值,也能通過評價體系的良好開展形成對學生的全面評價,進而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另一方面,教師在組織制定家校合作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制定,這樣既能激發(fā)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熱情,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師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也能通過這種綜合評價體系的科學轉變實現(xiàn)家校合作的順利開展。在制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制定評價大綱的方式征求各位學生家長的意見,結合高中地理課程的開展情況以及學生家長對學生的各種評價情況對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線上研討會的方式提升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讓家長說一說自己在管教孩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通過教師和其他學生家長的積極討論來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這樣不僅能提高網(wǎng)絡家長會的整體質量和效率,也能結合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這一主題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地發(fā)言。通過評價體系的科學構建,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能就高中地理的教學達成一致,從而在日常的學習和教學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保證育人效果的有效達成。
(2)以家校合作計劃的有效設計和落實強化教學價值
為了保證家校共育合作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順利實施、促進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合作和交流,家長可以與教師共同制定家校合作計劃表,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將計劃內容落實到每一項教學工作中,提升教學價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良好培養(yǎng)。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新學期開始時組織家長共同商議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由家長來檢查各項制度的落實是否到位,從而實現(xiàn)家長的積極參與。為了保障各項制度的有效落實,在和家長的積極合作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分階段地保障家校合作計劃的有效落實。例如,教師可以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邀請家長制定實施相應的合作計劃和檢查方式,在第二個月的時候以組織各種家長會的方式來與學生家長進行積極的探討,就學生在這一段時間內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的總結,并在此過程中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對家校合作的計劃進行有效的改善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推動下一階段的順利實施。第三個月的時候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例如,以組織全校運動會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并結合高中地理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tài)進行綜合有效的分析,這樣在不同階段下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探討,既能充分地落實家校合作計劃,也能進一步保障家校合作計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對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組織家長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的評估和總結,通過分析學生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態(tài)來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就高中地理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家庭環(huán)境中的整體表現(xiàn)進行評估,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也能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家校合作情況進行有效的改善和創(chuàng)新。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鼓勵家長積極參與,通過設計和組織各種各樣的地理教學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家長對孩子各方面地理能力的全面認識和了解,并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不斷地督促和發(fā)展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通過科學的實踐和有效的反思,教師和學生家長能在合作交流中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家校合作計劃的實施有效性,并在教學評估的基礎上對此進行完善和發(fā)展,這樣既有利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也能在評估的過程中幫助教師和家長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參與方式,從而促進家校融合的深度推進。
(3)以家校合作實踐的科學落實和應用培養(yǎng)實踐能力
在家校合作視域下強化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需要教師和家長積極地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尤其是在當前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模式下,教師既可以在線下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知識掌握情況來構建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同時也能促進地理課程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和連貫性,這對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以及強化家長對學生的了解情況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可以積極地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家長的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能起到良好的監(jiān)督作用,同時也能通過社會實踐這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參與高中地理課程的興趣,這樣既能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興趣水平。例如,教師在教學“區(qū)域地理”這一課程時,可以組織學生在放假后與家長進行親子旅行,對本地區(qū)或者其他地區(qū)的地理特征進行有效的探究和了解。學生既能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應用和實踐,在家長的參與和引導過程中也能對不同區(qū)域的地理特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這樣既能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也能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各種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組織各種課堂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參加。在課堂實踐的開展過程中,學生家長的參與既能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和應用情況,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將實踐中所獲得的內容科學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對強化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參與效果以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制作地理地球模型,通過這種課堂實踐方式的有效開展,教師和家長能對孩子的地理學習體系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同時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有效互動也能提升實踐的趣味性,對于幫助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科學評價具有重要的價值,也有利于學生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家校共育視域下培養(yǎng)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既有利于貫徹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理念,也能從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角度推動高中地理教學體系的全面優(yōu)化和發(fā)展,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互融。在未來的發(fā)展中,需要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豐富和發(fā)展家校工作的教學手段,以切實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促進高中地理教學體系的發(fā)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朱挺.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性及有效性分析[J].讀與寫,2022(03).
[2]吳雪莉, 程愛霞, 石巍.構建家校共育鏈條,合力落實高中勞動教育[J].新一代(理論版),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