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在大語文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要立足于生本教學,在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本文從任務驅動、文本解讀、合作探究和方法指導幾方面入手,探究閱讀思維、認知能力、核心素養(yǎng)和實踐體驗培養(yǎng)與提升的有效路徑,旨在推進教育教學的科學發(fā)展。隨著大語文理念的深入落實,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要根植于主題閱讀的基礎上,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在生本教學的基礎上通過任務驅動、文本解讀、合作探究和方法指導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思維和認知基礎。
一、任務驅動,培養(yǎng)閱讀思維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指出,閱讀過程是學生潛心讀書、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和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在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構建群文閱讀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主題化閱讀思維。
1.確定主題,明確目標導向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周一貫老師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在質疑、否定和批判中進行獨立思考、追求真理的過程。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要在確定主題的基礎上明確目標導向,在任務驅動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
2.任務驅動,強化個性閱讀
著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指出,要引領學生在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外部信息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在學生自己探究和發(fā)現(xiàn)中獲得活的、有用的知識。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任務驅動的目標指引下推進并強化學生的個性閱讀。
3.提煉主題,培養(yǎng)閱讀思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進行閱讀實踐的個性化行為,是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進而獲得個性化認知。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要在提煉文本主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在生本閱讀的過程中推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
二、文本解讀,提升認知能力
葉圣陶先生指出,要引領學生自己去摸索學習,因為靠自己摸索得來的知識比向別人學習更為重要。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要從生本學習入手,在初讀、細讀和品讀的多元化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1.初讀文本,強化個性認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要在課堂上盡量留給學生自己去主動掌握新教材的時間。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初讀文本中去進行個性化認知、學習和體驗,初步構建生本學習下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第九冊第三單元的群文閱讀中,關于民間故事的群文閱讀主要從三個維度去認知文本:一是初讀文本,了解內容。在群文閱讀中,通過初讀文本明確文本的主要內容,即分別從哪幾個方面講述故事,突出了人物怎樣的形象和性格特點;二是初讀文本,感悟思想。在群文閱讀中,在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去深入解讀文本的思想情感,分析文本這樣寫主要是想告訴讀者什么,在探究文本寫作意義的過程中提煉文本的主題思想;三是初讀文本,體會表達。在初讀文本中去深入體會文本在藝術構思上的表達技巧,從情節(jié)發(fā)展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到故事主題的表達,感受民間故事豐厚的藝術底蘊和智慧結晶。
2.細讀文本,提升認知能力
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教學要“尚自然”“展個性”,要推進學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要引領學生在細讀文本中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個性化解讀文本中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
3.品讀文本,推進認知融合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教學要以生活為中心,教給學生活的書、動的書和用的書。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要從品讀文本入手,在學生個性化學習中推進認知融合。
三、合作探究,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確定內容,科學選擇教學和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進取精神,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在生本探究、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中科學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1.生本探究,定位核心素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自己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為此,在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強化生本探究的個性化學習,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的導向下定位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方向。
2.生生合作,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的真正意義是從學生學會到學生會學的方向轉變,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為此,小學高段群文閱讀教學要從生生合作開始,在生生合作中教學生學會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四大名著閱讀教學中,生生合作的學習從文本內容的學習入手,在綜合關于四大名著的其他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將對于文本內容的解讀更加深入化,推進學生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并在生生互動的探究中深化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在綜合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審美鑒賞,在整合本單元的群文閱讀中推進經典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3.師生合作,提升核心素養(yǎng)
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理念中的教學論中指出,要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中,教師要在師生合作的過程中推進教學做合一理念的融入,并在師生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提升認知能力。
四、方法指導,強化實踐體驗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學生能夠自能讀書和自能作文。為此,在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方法指導引領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推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
1.概括閱讀,整體把握閱讀內容
葉圣陶先生指出,略讀是運用,要在精讀的主體基礎上進行略讀的補充。為此,小學高段群文閱讀要發(fā)展學生的略讀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概括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推進學生整體把握閱讀內容的能力和技巧。
2.片段分享,多元理解文本特征
葉圣陶先生指出,要做書的主人,要將書中的知識為自己所用。為此,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片段分享的實踐性學習,在方法指導下推進學生多元理解文本特征,并在知識積累中舉三反一,學以致用。
例如,在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群文閱讀中,從不同視角對于家國情懷的解讀,學生在片段分享和整合中體會其中質樸自然的情感,感受不一樣的視角下對于家鄉(xiāng)的思念,對于童年的懷念,對于祖國的眷戀。在文本內容、文本構思、文本情感等多元化視角分析文本特征的基礎上通過片段分享對比感悟其中的文化魅力和情感底蘊。
3.主題拓展,整合歸納閱讀體驗
清華大學附中韓軍老師在新語文教育理念中提到要在化意為字中回歸語文教育的生活之本。為此,小學高段群文閱讀教學要拓展主題,在整合歸納閱讀體驗中回歸生活之本。
總之,小學高段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路要根植于生本學習的基礎上,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提升認知能力的過程中推進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在方法指導中強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升,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在文化殿堂中捕捉不—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