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乙力
摘要:信息化教學是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也是未來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應用于中職思政課教學中可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思政課堂教學效率。在具體教學中,中職學校要積極完善信息化教學的硬件設施建設,打造一支專業(yè)的思政信息化教師隊伍,并對信息管理平臺進行有效管理,科學引導中職學生利用網(wǎng)絡進行學習。文章從信息化在中職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條件、必要性、改革探索、現(xiàn)實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提供中職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方法的借鑒。
關鍵詞:信息化;思政課;中職學校;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712;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6-0073-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绷暯娇倳浀闹v話為深化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對于思政課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融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成為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也是未來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中職教育與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是中職教育的重要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在中職教育中,思政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融合主要體現(xiàn)在應用多媒體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上。但目前,部分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實現(xiàn)信息化,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師沒有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手段,無法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本文從信息化在中職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條件、必要性、改革探索、現(xiàn)實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旨在促進信息技術與中職思政課的融合,不斷提高中職思政課教學效率。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隨著電子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現(xiàn)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讓生活更加便捷,讓工作、學習更加高效。教育也應與時俱進,為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奠定必要的基礎,如配置相應的軟硬件設施,建設軟硬件應用培訓基地,讓信息化進校園,以滿足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思想政治教學中同樣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其需具備的應用條件如下。
1.硬件是信息化教學的前提與保證
硬件設施是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前提與保證,學生可以通過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手提電腦、iPad和學校的網(wǎng)絡平臺進行連接,以確保信息化教學的順利進行。目前,智能手機、手提電腦在中職院校的普及率達到100%,有的學生甚至同時擁有智能手機、手提電腦、iPad??梢?,硬件平臺的建立與移動終端的普及是信息化教學的前提與保證。
2.應用是信息化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
客戶端的有效應用是信息化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隨著信息化教學的不斷深入,釘釘、慕課等便捷的應用平臺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并受到師生的認可。其技術難度低,無用戶門檻,使用便捷,師生都易于掌握。以釘釘為例,其為開展信息化教學奠定了良好的軟件應用基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思政教學內(nèi)容,從而正確把握歷史發(fā)展趨勢,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3.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成長需求
當代中職學生生于信息互聯(lián)時代,成長于信息繁榮時代、移動互聯(lián)時代,享受著信息化帶給生活、學習的便捷,如支付方式的電子化、教育方式的視頻化等。可以說,智能手機、電腦已成為其生活、學習的一部分內(nèi)容,學生可以直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學習,獲取相關知識,或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溝通,以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學生得益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海量資源,也樂于運用網(wǎng)絡進行非面對面的交互溝通,這其中一些內(nèi)向的學生更容易接受信息化教學方式。中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較強,對新穎教學方式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信息化教學方式不是對一種感官形成刺激,是對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梢?,信息化應用于中職思政課教學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成長需要,可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大限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熱情。
1.信息化是中職思政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思想政治雖然離學生生活很近,但原理相對抽象,這在無形中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信息化教學可通過畫面、聲音等方式展示思政信息,讓思想政治知識變得具體、有趣、淺顯易懂,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記憶。在應用信息技術學習思政知識時,學生不可避免地要用到手機,對此,思政教師要因勢利導,變不利為有利,正確把握信息化教育發(fā)展趨勢,積極改善、變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就可利用學到的思想政治知識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時事問題,正確把握時代發(fā)展脈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例如,教師可以播放1998年抗洪搶險的視頻、2020年武漢人民抗疫的視頻以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的視頻等,以此作為思政教學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積極的思想交流,引導學生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使其堅定為民族富強、國家興旺貢獻力量的理想、信念,即把愛國情懷融入學生的血液中??梢姡新殞W生的特點和時代發(fā)展的背景決定了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思政教學中的必要性。
2.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思政課教學中的優(yōu)勢
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借助科技發(fā)展而實行的信息化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教學效果顯著。(1)教學方式上的優(yōu)勢。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大,對于聽不懂、不理解的學習內(nèi)容或似是而非的學習內(nèi)容,缺少自我學習的途徑。在中職思政信息化教學中,學生可通過網(wǎng)絡反復聽教師的講解,從而加深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2)教學內(nèi)容上的優(yōu)勢。基于信息化教學提供的豐富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靈活地將相關思政知識上傳到每一位學生的手機上,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所學知識,了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zhuǎn)的歷史進程”的大勢,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時代擔當。學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接收思政教師發(fā)送的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并通過相關信息平臺及時與教師、同學進行溝通、討論,可不斷提高思政理論水平。(3)互動上的優(yōu)勢。信息化教學可有效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借助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分析世情、國情、黨情,可讓思政教學變得有趣、高效,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摒棄錯誤的思想、行為。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這樣,學生就會懂得只有順勢而為,方可乘勢而進、乘風破浪,認識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壯志在胸,豪情滿懷,拼搏進取,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思政教師要運用新發(fā)展理念,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指揮棒、燈塔的作用,通過平臺投票、問卷調(diào)查、話題討論等方式,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未雨綢繆,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并根據(jù)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調(diào)整教學方式,從而讓思政教學更具實效性、針對性。另外,這種教學方式還可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通過教師的親和力與感召力影響學生,從而讓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得到傳播、弘揚,讓思維的碰撞不再局限于課堂。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思政教學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其可以滿足目前教學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但部分中職院校的思政教學信息化相對滯后,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思政教學信息化的改革探索。
1.完善信息化教學的硬件設施建設
洞察“時”與“勢”,融通“制”與“治”。信息化教學離不開高速、廣泛覆蓋的網(wǎng)絡設施,只有具備完善的軟硬件設施,信息化教學才可發(fā)揮其優(yōu)勢,師生才可從中汲取充沛的養(yǎng)分,思政教學效率才可實現(xiàn)提升。而完善的軟硬件設施應有較大的容量,容納足夠多的移動終端,并做到快速傳輸,不卡不頓。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要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清晰看到、聽到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可采用大屏與學生桌前小屏相結合的方式,也可讓學生連入自己的手機、筆記本電腦或iPad,實現(xiàn)師生的即時溝通??梢?,為保證信息化教學的順利進行,中職院校最低要實現(xiàn)4G網(wǎng)絡覆蓋,為學生提供免費或低資費的高速網(wǎng)絡。
2.建設專業(yè)、高效的思政信息化教師團隊
可以說,離開專業(yè)的教師,再好的硬件設施都是一堆廢鐵,而離開硬件設施,再專業(yè)的教師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中職院校在完善硬件設施的同時,還應加強信息化教師團隊建設,這是信息化教學的兩大要素,缺一不可。中職院校要加強教師培訓體系建設,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培養(yǎng)骨干教師,并提升更多思政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思政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化工程,需要團隊的協(xié)作。中職院校還要不斷加大培訓經(jīng)費的投入力度,支持教師進行自我技能提升,從而提升思政教師的整體素養(yǎng)。
具備一定的信息化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更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篤志而行,雖遠必達。新時代的教師應成為集信息技術與信息化教學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思想政治課程信息化設計、組織與實施能力,如熟練應用釘釘、慕課或藍墨云班課等相關教學軟件以及翻轉(zhuǎn)課堂等教學模式。這樣,通過在實踐中積極優(yōu)化思政課程教學方式,教師可摸索出一套適合學情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推進思政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另外,教師通過網(wǎng)絡資源或?qū)W校組織的培訓,可不斷開闊自己的教學視野,胸懷天下,不斷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思政教師不僅要精通教材上的知識,還要根據(jù)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探討、分析,從而與教材上的思想政治知識融會貫通,使之成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思政教師只有不斷拓展自己的教學思維,豐富自己的教學渠道,正確合理地利用學生的網(wǎng)絡特質(zhì),才能有效提升思政教學效率。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思政教師承擔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使命,要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良好的師德與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影響與感染學生,使其形成高尚的品格與正確的價值觀。對此,思政教師要對網(wǎng)絡信息進行甄別、篩選,成為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領路者以及政治領航員,引導學生遠離不良信息,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對信息管理平臺進行有效管理
信息化教學離不開專業(yè)人員對信息平臺的有效管理,即對相關的教育資源進行有效分類、管理,并開放信息平臺資源,讓思政教師、學生進行自由上傳、下載。對此,平臺管理人員對師生上傳的思政資源要進行必要的篩選、甄別,對好的思政資源置頂推送,對不適合的資源提出警告并刪除,從而使信息平臺的思政知識傳播達到最優(yōu)化。中職學生的思政知識基礎薄弱,對信息的分辨能力也較差,因此信息管理平臺要肩負起信息審查職責,防止學生受到錯誤思想影響,確保實現(xiàn)思政教學目標。
4.科學引導中職學生利用網(wǎng)絡
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職學生的學習、生活都實現(xiàn)了網(wǎng)絡化,而網(wǎng)絡化在帶給學生學習、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潛藏著危險。中職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把好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信息“初篩”關,并對思政信息進行“精選”,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以及包含正確的人生觀、愛國情懷、為國家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力量的思政內(nèi)容推送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同時,教師還要加強中職學生的網(wǎng)絡道德教育,引導和要求學生科學規(guī)范地運用網(wǎng)絡,明是非、辨善惡,端正心態(tài),提高自制能力,不做危害國家、民族利益的事情,讓中職學生適應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相關教學實踐表明,信息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思政教師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思政教學,逐步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1.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信息化教學改革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讓學生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隨時隨地和教師進行交流。這樣,學生的課下自學成為可能,學生的學習時間與方式也更加靈活。這不僅可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網(wǎng)絡上海量的學習資源還可從多方面補充教學內(nèi)容,從而將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變成具體的畫面,進一步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2.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政學習視野
信息化教學可以拓展教學的廣度與深度,提高知識的層次,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想問題、解決思想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自我思考、獨立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3.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得到教師的認可
目前,越來越多的中職思政教師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信息化教學可以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nèi)容、網(wǎng)絡資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政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中職思政教師要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積極在思政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手段,以此增強思政課程的魅力,拓展思政教學資源與內(nèi)容,讓思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不斷提高思政學習效果。
教育信息化是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給中職思政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對此,中職院校要順應信息化發(fā)展潮流,積極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打造一支政治素養(yǎng)高的信息化思政教師團隊。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營造積極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不斷推進思政教學信息化改革,打造有影響力的思政課堂,使其成為提升中職學生思政素養(yǎng)的重要平臺,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高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海清,李華.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探索[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21(05).
[2]于麗.基于信息技術的思政課常態(tài)化教學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1(21).
[3]張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高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發(fā)展探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
[4]謝亞敏,翁清華.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法在中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以職業(yè)法律保障教育之休息休假權為例[J].職業(yè),2021(23).
[5]馬靜.“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中職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21.
[6]羅昌金.新時代中職學校德育教師隊伍建設探究[J].廣西教育, 2020(38).
[7]丁亞霞.信息化背景下中職思想政治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1(17).
[8]曾少玲.淺析“立德樹人”視角下中職思政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索[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47).
[9]馬曉燕.在中職教育教學中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信息化課堂———中職計算機專業(yè)教學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2019(01).
[10]李超燕.數(shù)據(jù)時代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力提升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10).
Dis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Qiu Yili
(Dalian Economic and Trade School,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116000,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s the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form of future education. Its appli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different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teaching. In specific teach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 for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build a professional te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formation teachers, effectively manag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scientifically guid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o use the network for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necessity,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z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 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