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 洪貴華
摘要:基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課教學模式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帶來了轉機。微課具有不受時空限制、主題清晰明確、互動性強等優(yōu)勢,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相結合,可輔助其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文章分析微課的特點、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結合的意義及結合中存在的問題,重點探究具體結合策略,以此提高高等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微課;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結合;特點;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4-0126-03
教育資源信息化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授課模式網絡化可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發(fā)展。基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課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這不僅是教育資源的疊加,還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革新的有效渠道和方式。而微課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結合可實現高校教育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學習和教學不受時空限制
微課以視頻為主,視頻時長在10分鐘以內,其大小僅有幾十兆,占用極小的內存空間。學生可采取多種方式觀看視頻,如直接在線播放學習,或下載至手機、電腦等移動通信工具上學習。可見,微課的教與學都不受時空條件限制,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
2.授課主題清晰明確
受時長限制,教師要以最精練的語言在微課的規(guī)定時間內講清楚重點問題。大多數微課是對某一章節(jié)內容的重點提煉,給學生提供整體的學習思路和框架,并在重點處加以引導,因此,每一節(jié)微課都有一個突出的主題。另外,微課還包括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或學生頻繁出現的易錯點,在錄制微課時,教師會融入自己的教學反思,內容有較強的針對性。而視頻相比于文字、圖片等傳播形式,具有直觀性、互動性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學習。
3.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較小,互動性強
在微課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借助多種媒介對微課視頻進行再創(chuàng)作、共享或傳播。其中,學生可以在微課的課后評論區(qū)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這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學科規(guī)劃。而教師通過瀏覽視頻點擊量和評論區(qū)留言量,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建議,這對雙方的發(fā)展和能力提升都有積極意義。另外,教學成果借助微課講授可以避免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如教師或學生的個人狀態(tài)不佳,可以選擇其他時間進行課程錄制或課程回放學習,使教學成果和學習成果最大化。微課教學模式靈活,教師還可以對自己不滿意的片段進行修改或復制,極大避免了教學活動中的意外情況發(fā)生。
1.輔助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達成教學目標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大致可分為線下課堂教學、在線學習和混合類教學三種,而線下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占據主要地位。當多媒體技術逐漸走進校園后,教師開始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短小精練的教學視頻以提升課堂趣味性,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但這些視頻非教師本人錄制,針對性不強,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整合修改,導致備課效率低下。而微課視頻的主題較為突出,可為學生留下直觀、深刻的印象,幫助其有效掌握重要知識點,輔助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達成教學目標。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可為學生提供在線課程的學習平臺和豐富的教育資源,讓學生不受時空限制地拓展學習內容,不斷提升自己。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相對固定,學生按部就班地上課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動力不足。微課作為新穎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改變、創(chuàng)新,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視頻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識。另外,微課也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相應空間。高校教師的自我提升,與教學經驗交流以及本人的研學態(tài)度有關,微課授課形式的推廣便于教師間進行經驗交流和分享,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課程規(guī)劃提供了新思路,并讓其在實際教學中充分體現。與此同時,微課視頻的設計和構思融入了教師對課程重難點內容的思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研心得,這也在無形中為其他教師提供了研究方向和寶貴的智慧資源,有利于高校教師素質的提升和學術研究的深入發(fā)展。
3.反思、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學需要。而微課教學模式可使教師建立全新的、獨立的評價體系,有利于激發(fā)教師的教研動力和鉆研精神,從而帶動學生進行深入學習。通過視頻點擊率以及回應情況和提問數量等指標,教師可意識到教學內容的欠缺之處并及時優(yōu)化,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4.鍛煉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以及快速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這也是高等教育素質培養(yǎng)的內容,而單純地對學生進行該類內容的系統(tǒng)性講授和培訓過于枯燥?;谖⒄n教學廣泛應用的情況,教師在應用微課開展教學時,可以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從微課平臺提供的教學服務看,微課本身可以滿足多種教學需求和學習需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如資料不足、理解有偏差時,可以運用網絡進行搜索查找,自主解決問題。在教學方面,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設置查找資料、整理資料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實踐內容,避免枯燥講解使其產生抵觸情緒。互聯(lián)網的內容極為廣泛,學生可通過查找信息、資料,提升速讀和快速瀏覽的能力,并以此提升就業(yè)競爭力。另外,搜索資料的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加強學生和教師的溝通與交流,有效避免了知識單向輸出的問題。微課的形式單一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感,而合理增加實踐內容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5.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部分高校學生不會主動進行課前預習、課下回顧,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在深層次的專業(yè)知識學習中,如果學生仍采取這種不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降低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微課教學模式可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授課前會總結出該節(jié)課的難點和重點,并錄制相關預習視頻,提前發(fā)送給學生。學生通過自學提前了解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就會有的放矢,抓住重點,學習效率也因此提高。另外,部分學生在線下授課中經常出現走神、打瞌睡的情況,對此,教師應積極反思,調整教學模式,利用微課視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從根本上杜絕學生溜號的情況。
1.不利于把控教學節(jié)奏,課堂內容調整不及時
在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中,教師以手寫板書為學生呈現重點信息,容易掌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及時了解學生的反應情況、理解程度,然后以此為基礎調整自己的授課速度、授課方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化新知識。而微課的內容是教師提前錄制的,無法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予以調整,只能在下一次錄制課程時加入答疑內容。另外,微課的體量較小,教學內容安排緊湊,學生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理解消化,導致課堂教學的連貫性降低。
2.課程設計較為單一
微課的主要教學方法包括演示、講授、合作活動等,其中講授的主要過程包括課前準備、知識點講解、新課預告等。但在具體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講授法進行微課教學時,沒有突出微課的主要優(yōu)勢。有的教師以PPT形式將線下講解變成微課,本質上沒有區(qū)別。很顯然,這些微課教學模式不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影響微課的教學效果。
3.微課設計目的不明確
部分教師對微課的規(guī)劃和設計沒有明確的方向,究其原因是教師的出發(fā)點各不相同。有的年輕教師將微課錄制活動看作升職評優(yōu)的跳板,借此形式參加賽課或專業(yè)技能比賽,誤將微課教學的服務對象從學生轉為自身。這樣,在設計課程時,教師考慮更多的是選擇何種課題、何種講授方式更易在比賽中獲獎,而不是從學生理解的角度出發(fā)設計課程,這導致微課內容的針對性極大程度降低,喪失其應有的價值。
1.將互聯(lián)網特點與高等教育特點相結合
在“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不能故步自封,而應根據時代發(fā)展需要不斷調整、優(yōu)化教育教學模式,將微課融入其中,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微課的應用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師生間交流不暢的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饋、建議,以及學生差異化的知識理解能力等,突破時空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
2.以多元化為目標建設課程網站
微課平臺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學生和教師,該類平臺目前正處于發(fā)展階段,有許多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诶辖處煂碗s的應用軟件不擅長的情況,微課平臺在升級創(chuàng)新時要考慮到頁面布局的問題,不要過于復雜,以清爽簡單的平臺設計為主,以此吸引學生和教師的加入。另外,在內容選取上,高??梢越柚畔⑷蚧钠鯔C,融入國內外最前沿的教育教學資源,真正實現國內外教育教學資源的互通共享,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加強對微課教學模式的支持
高校要對微課教學模式有正確的認知,認真分析其優(yōu)勢與合理之處,出臺相關規(guī)定激勵教師將微課和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相結合,即在校內為微課平臺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空間。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發(fā)揮微課的積極作用,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微課逐步融入高等教育課堂。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補充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其可以詳細分為理論知識講解和實踐內容引導,即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問題予以指導、解決,有利于培養(yǎng)綜合型應用人才。
4.提高微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微課的推廣和應用是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前將錄制好的微課視頻發(fā)送給學生讓其預習,以此避免課堂上的無效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可突破時空的限制對知識進行提前梳理和反饋,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以及內容,組織學生對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以此凸顯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總之,基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應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調整、優(yōu)化教學模式,將微課與高等教育教學結合,積極面對科技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和機遇。在結合中,高校要積極尋找互聯(lián)網與高等教育教學的共同點,以多元化為目標建設課程網站,同時大力支持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提高微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以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新型授課平臺,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馮所偉,田飛,展金梅.微課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有機結合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23).
[2]劉芳.淺談互聯(lián)網+時代微課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鄂州大學學報,2018(02).
[3]何秋潔,何南君.“互聯(lián)網+”時代微課在高校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2).
[4]李琳.微課在開放教育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07).
[5]張翠平.淺談“互聯(lián)網+”時代微課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3).
[6]王強.淺談微課在技工教育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 2018(02).
Research o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icrolecture and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Zhang Xiong, Hong Guihua
(Wes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ncang 677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crolecture teaching mode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hich brings a turning point for the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Microle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free from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clear themes and strong interaction.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it can help it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exercise students information search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lec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combination with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bin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combina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microlecture;highereducation;teachingmode;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