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第一小學 梅 媛
師:同學們,幾天前,老師安排大家自己審題,獨立完成了第六單元的習作,本單元的主題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生讀、師板書題目)。老師考慮到三年級上冊,我們寫過《猜猜他是誰》,學習過觀察人物的方法,也學過描寫人物特點的方法,所以本單元習作,老師先讓大家們獨立完成。昨天,我已批閱完大家的習作,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在自己習作的基礎上,通過掌握一些人物描寫方法,來對照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和完善。等會兒也許會有你的大作出現在大屏幕上,別欣喜若狂哦(故作神秘狀),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齊):準備好了!
師:梅老師在批閱完大家的作文后,想先送給大家三把描寫人物的“金鑰匙”:第一把——要“寫像”;第二把——要“寫對”;第三把——要“寫活”。(板書)
一、金鑰匙一:寫得像
(一)走進診斷室
師:我們先來看怎樣把身邊的人物寫得像。(大屏幕出示學生外貌描寫的病文,沒有署名)先一起“走進診斷室”,請一個同學讀一讀,其余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思考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這些都是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而且都用了“炯炯有神”“櫻桃小嘴”。
師:注意這個“都”,都用這兩個詞,好不好?
生:不好。都一個樣子,沒有區(qū)別。
師:還有什么發(fā)現嗎?
生2:第一篇和第三篇是描寫的男生,卻都用“櫻桃小嘴”來描寫,感覺不男不女的。(生齊笑)
師:寫出人物真實的樣子沒有?
生:沒有。
師:這就叫“千人一面”,沒有寫出每一個人物自身的特點,所以沒寫——像。寫得不像,又不注意用詞,是要鬧笑話的哦,所以呀,寫人的外貌要對人物負責!怎樣寫才叫負責的態(tài)度呢?
生:要寫像。
師:對!“寫像”,通俗地講,就是寫誰像誰。在作文方法上,就是要寫出人物自身的特點;具體的辦法,就是在寫作之前,我們在觀察人物的時候一定要——
生:仔細。
師:對,相信我們講評完后,這三位小作者會修改得很好。
(二)走進欣賞屋
師: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些同學的作文,看看有誰進了我們的欣賞屋。這是誰呀?喊他的名字——
生(齊):曹小為!
師:祝賀小為?。ㄈ喙恼疲┱埿樽约簛碜x讀這句話。
(曹小為開心地讀)
曹小為:我弟弟渾身肉肉的。他的臉胖乎乎的,手臂肉嘟嘟的,肚子圓鼓鼓的,像一個皮球,加上那一抖一抖的肥屁股,甚是可愛。我喜歡叫他“小胖”,誰見了我弟弟都忍不住要去捏捏他肉感十足的身體。
師:這是在寫弟弟的什么特點?
生:可愛。
師:仔細看,是寫弟弟哪方面可愛?
生:是寫弟弟肉嘟嘟、胖乎乎的,長相可愛。
師:你覺得寫得怎樣?
生:我覺得寫得很有趣。他把弟弟的肚子比作“圓圓的皮球”,寫“屁股肥”用了“一抖一抖的”,覺得寫得很像。
師:再往下看,這又是誰的?念出他的名字!
生(喊):吳雨帆!
師:祝賀小帆!(全班鼓掌)請你自己來讀。
吳雨帆:我的爸爸中等個兒,有著強健的體魄,力氣大得驚人。他皮膚黑黑的,那是因為啊,我爸超喜歡踢足球,久而久之,他就被太陽曬得黑黝黝的了。
師:小帆寫爸爸的外貌好在哪里?
生:寫了爸爸身體健壯。
師:她著重寫了爸爸的什么?
生:皮膚。
師:對,因為爸爸的皮膚與一般人的皮膚不同,特別——黑。這就是非常明顯的特點。小帆不僅寫了皮膚黑,還講了黑的原因。這樣,一個活生生的體育健將便躍然紙上了。
師:這是誰寫的?熱情地叫出他的名字。
生:黃安琪!
師:黃安琪同學寫得很有意思,梅老師教了三十一年的語文,還沒有發(fā)現哪個三年級的小朋友這樣寫人物。怎么寫的?我們請小琪大聲讀出來。
黃安琪: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叫于浩巖,他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幽默王子”。你一看他那雙大而明亮、似笑非笑的眼睛就知道他一定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師:你覺得小琪寫得怎樣?
生1:我覺得很好。
師:為什么好?
生1:……
師:一下子說不出理由,就覺得好?(生點頭)
師:那你想好了再說,好嗎?
生2:我覺得黃安琪觀察人物不一樣。
師:是觀察人物的角度不一樣?
生3:是。黃安琪是把人物的眼睛和嘴巴結合起來觀察的。
師:哦?你的這個發(fā)現也很獨特。繼續(xù)說——
生2:她不是單獨寫了于浩巖的眼睛,再寫嘴巴,而是把眼睛和嘴巴結合起來寫。這樣沒有廢話,還把于浩巖的眼睛和嘴巴的特點都寫了。
師:你真是個優(yōu)秀的評論家。掌聲送給他。(全班鼓掌)
師:是啊,小琪不僅有一雙慧眼,還很會思考,寫的時候用心把人物在心里過了一遍。她覺得于浩巖的能說會道的嘴巴與那雙明亮的、似笑非笑的眼睛是有聯(lián)系的,她這樣描寫,帶給了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孩子們,現在我們的習作雖然在模仿階段,但我們在寫作時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盡量寫別人沒寫過的話。記住,不說別人的話,而要努力說自己的話。你看,用自己的視角來觀察人物,來思考,然后寫出來,這就是寫自己的作文。掌聲送給黃安琪!
師:孩子們,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三句寫外貌的佳句。對照你自己的作文,看你還有什么發(fā)現。
生:我發(fā)現他們都是寫人物最有特點的地方。
師:你這個發(fā)現非常好,也就是說,都是寫人物與眾不同的地方,并且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寫,而是精選兩三個最有特點的部位來寫,對嗎?
生:是的。
師(小結):看來,要把人物外貌寫像,既要寫得與眾不同,還要精選外貌。這就是“寫得像”。
二、金鑰匙二:寫得對
師:我們已經把人物寫像了,又怎么寫對呢?請大家翻開語文書82頁。這次習作要求寫人物的幾個特點?
生:一個特點。
師:從哪里知道只寫一個特點?
生1:從書上那個“氣球”里給出的題目看,是要求寫一個特點。比如“幽默大王”就是要寫出人物幽默的特點,而不是其他特點。
生2:而且習作要求里說,“寫完后取個題目,用上表示特點的詞,比如,‘我們班的昆蟲迷’‘家有虎媽’”,這說明,只寫人物一個方面的特點。
師:哦,原來是這樣,同意嗎?(面向全班同學,生點點頭。)老師有個不太清楚的問題,需要大家?guī)兔鉀Q。
生:什么問題?(有點驚訝,老師還有問題。)
師:究竟怎樣才能把人物的特點寫具體、寫清楚?
生:我們寫《猜猜我是誰》的時候,老師講過呀,要舉事例。
師:《猜猜我是誰》可以寫幾個特點啊,我們可以寫幾個小故事來寫幾個特點,那還不簡單?但是,這次的習作只寫一個特點,該寫幾個事例才好呢?
生:我覺得寫一個、兩個、三個事例都可以呀。
師:這次老師統(tǒng)計了一下,一個特點用一件事來寫的有3篇,對于大家來說,一個特點用一件事來寫有難度。用兩件事寫一個特點的挺多,有30篇。用三件事寫一個特點的16篇,老師建議寫三件事的同學,可以選擇兩件集中來寫。但是,用幾件事寫幾個特點的,居然還是有五篇呢!
(一)走進診斷室
(出示用幾件事寫幾個特點的五篇病文,沒署名)
師:大家看看,這幾篇符合習作要求嗎?
生:不符合。因為這是用幾件事寫幾個特點,而不是用幾件事寫一個特點。
師:我們來讀一讀這個同學寫的文章《我們班的小書蟲》,看一看他有什么問題。(出示病文,不署名)
生:他寫的是小書蟲,怎么又寫到成績好和字寫得好上來了呢?寫了太多特點了。
師:也就是說,他舉的事例沒有圍繞什么特點寫?
生:沒有圍繞小書蟲來寫,他舉的事例都不是寫小書蟲的。
師:再看這篇文章,你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生:寫的人物特點是“智多星”,但是沒有講他如何聰明。
師:“智多星”是什么意思?
生1:指很聰明,會出謀劃策的意思。
生2:他寫的事例與“智多星”沒有關系。
師:所以啊,選材要慎重。沒有圍繞人物特點來寫的事例都沒有意義,要重新選材。
師:我們再來看這篇。(出示兩個事例寫一個特點的病文)我們來看他寫的這個小書蟲,有沒有問題?
生:我覺得也有問題。他雖然是用兩件事寫了“小書蟲”這個特點,但每件事都不具體。
師:怎么不具體?
生:小書蟲究竟是怎么愛看書的,寫得并不清楚。
師:那你覺得怎樣寫更清楚呢?
生:把小書蟲愛看書的兩個小故事寫長一點。
師:嗯,這是你的觀點。還有補充嗎?
生:把每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出來。
師:大家說得都對,但還不夠,還需要寫好什么呢?我們繼續(xù)走進欣賞屋。
(二)走進欣賞屋
師:接下來欣賞這兩篇范文。(大屏幕出示《巧手奶奶》《幽默王子》)看看,是哪兩位同學的作品呢?喊出他們的名字。(生大聲喊出兩位同學的名字)
師:你們默讀一下這兩篇習作,老師選擇了其中的關鍵信息供大家分享。對照自己的習作,同桌議一議,看看他們的習作好在哪里。(同桌相互議論)
生:《巧手奶奶》首先寫了這雙勞動的手變形的樣子。接下來他舉事例。他首先寫這雙手可以制作美味,奶奶用這雙粗糙的變形的手給他做過小龍蝦。然后說,這雙手,不僅可以做人間美味,它還可以織毛衣。
師:“這雙手不僅可以做人間美味,還可以織毛衣?!边@句話在全文中是個什么句子?
生(思考了一下):過渡句。
師: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個過渡句。(生讀)
師:那么,用兩件事來寫一個特點,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要用過渡句把兩件事連接起來。
師:小作者是用什么關聯(lián)詞連接兩件事的?
生(齊):“不僅……還……”。
師:非常棒的發(fā)現!用一個關聯(lián)詞把兩個事例聯(lián)系起來,也就把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了,讓文章渾然一體。小作者寫奶奶的手其實是在寫誰?
生(齊):奶奶!
師:習作的結尾表達了對奶奶的愛,真情實感,打動人心。
師:我們再來看下一個《幽默王子》,小作者圍繞于浩巖幽默的特點來寫,她所選的事例正確嗎?
生(齊):正確!
師:事例之間有聯(lián)系嗎?
生:有。也是用一個過渡句把于浩巖“講笑話”與“戲精”兩件事聯(lián)系起來的。
師(小結):看來,人物要“寫對”,我們就要圍繞特點選材料,如果是寫兩個及以上事例,盡量注意事例間的聯(lián)系。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把每個事例寫具體?除了剛才大家說的,把每個故事寫得長一點,關鍵要寫好什么?
生:寫故事的時候要把人物的特點寫出來。
師:也就是我們要讓故事里的人物活起來。
三、金鑰匙三:要寫活
師:我們接下來看如何把人物寫活。對大家來說,我們只需要寫得比較生動就可以。依你們的理解,什么叫寫生動呢?
生1:寫得生動形象。
生2:寫得栩栩如生。
生3:就仿佛看到這個人在面前一樣。
師:回憶一下,第六單元里的《剃頭大師》《我不能失信》是怎樣把人物寫生動的?
生:《剃頭大師》是抓住人物的動作、心理活動來描寫的?!段也荒苁拧肥侵饕プ∷螒c齡的語言來把人物寫生動的。
師:看來大家都掌握得不錯。
(一)走進欣賞屋
師:先來欣賞課文中的佳句。(大屏幕出示《剃頭大師》中的原句)誰來讀一讀?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給他圍上,再擺出剃頭師傅的架勢,嚓嚓兩剪刀,就剪下一堆頭發(fā)。
師:誰來說說,這句話好在哪里?
生:很有趣,很搞笑。明明不會剃頭發(fā)的“我”,被小沙當成了救星?!拔摇本蜑樗麨榈卮蟾善饋?。(生笑)
師:哪些地方描寫得有趣呢?
生:寫了幾個動作:圍上、擺出、剪下。擺出一種架勢,有點搞笑,是個裝模作樣的理發(fā)師。
師:看來要把人物的動作寫準確,才能把人物形象寫生動。
師:(大屏幕出示一篇學生佳作《昆蟲迷》的節(jié)選)來,我們看看接下來出場的是誰?喊出他的名字——
生(齊):張子淵!
師:請張子淵小朋友來讀一讀自己的大作。
張子淵:一次,他約我一起去山上捉昆蟲。他把我?guī)У缴缴系囊黄輩仓?。我一看環(huán)境,吃了一驚。昆蟲那么小,草叢那么密,想要捉到它們,簡直是大海撈針呀?!安浑y呀!”哥哥滿臉自信,“現在草叢中就有幾只?!蔽野胄虐胍傻叵崎_草叢一看,發(fā)現里面真有幾只昆蟲。我好奇地問哥哥:“你怎么會知道呢?”他笑了笑,顯得經驗十足:“因為我發(fā)現草叢在動,卻沒有風來,何況我的耳朵又聽到了蟲鳴。所以我知道里面一定有昆蟲?!甭犃烁绺缫幌?,我恍然大悟,覺得哥哥真牛。
師:讀得真是流利!畢竟是自己寫的,讀起來就很順。請坐!子淵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寫的是哥哥約我去山上捉昆蟲的事。
師:是啊,開頭的關鍵句便告知了我們。寫得怎樣?
生:寫得很好,很具體,很生動。
師:怎么寫生動的?
生:是抓住哥哥的語言、動作來寫生動的。
師:除了動作、語言,還抓住了什么來寫?
生:還有神態(tài)。
師:主要是語言、神態(tài),對嗎?
生:是!
師:請你讀一讀描寫哥哥的句子(生讀文段中寫哥哥的句子)。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生:我喜歡這一句——“他笑了笑,顯得經驗十足:‘因為我發(fā)現草叢在動,卻沒有風來,何況我的耳朵又聽到了蟲鳴。所以我知道里面一定有昆蟲?!边€有“笑了笑”這個神態(tài),說明哥哥很自信,哥哥的語言寫得非常好,感覺就是一個對昆蟲十分熟悉,十分了解的人。
師:是“哥哥的語言寫得非常好”,還是“寫哥哥的語言非常好”?
生:寫哥哥的語言非常好。
師:你很會品讀別人的習作!是的,子淵小朋友,對哥哥的觀察細致入微,描寫哥哥的神態(tài)和語言很出色,把哥哥這個“昆蟲迷”寫活了。
師(小結):看來要把人物寫活必須得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來寫生動。因為寫的是身邊熟悉的人,不是自己,所以不能直接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但可以像子淵小朋友,通過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來突出人物的特點。
(二)走進診斷室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知道了寫人物時要把與人物相關的事例寫具體,關鍵要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及語言寫得比較生動。接下來我們要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自我診斷,修改事例部分,如果事例沒選對,另外選一件事再寫,爭取讓人物在事例中鮮活起來。
(學生修改習作,教師巡視指導)(8分鐘后)
師:孩子們,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稍微停一下。我想請劉梓萌同學上臺與我們交流一下,可以嗎?(望著劉子萌征求意見,梓萌點點頭。實物展示她修改后的作品)
今天上午下課了,同學們都開心地跑出教室玩?;蛐菹?,我正想叫唐唐去放松一下,卻看見她又拿出自己喜愛的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我走過去看她看的什么書,原來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在她眼前揚了揚手,她仿佛沒有看見,兩眼盯著書,視線只在書上左右移動,一會兒便看完一頁。我看她那樣專心,都不忍心打擾她了。
師:她寫的是《小書蟲唐唐》,看看她改得怎樣。
(請劉子萌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相機引導她修改個別錯別字和語句問題。如“眼睛只在書上左右移動”改為“視線只在書上左右移動”。)
師:大家覺得梓萌改得如何?
生:好。
師:與之前的那個事例比,好在哪里?(大屏幕出示:別人休息時她安靜地看書。)
生1:她舉的這個事例是真實發(fā)生的,寫得很詳細。
生2:她寫了唐唐看書時的動作、神態(tài),讓我們感受到唐唐真的很愛看書。(老師相機用紅筆圈畫寫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
師:是的,加上動作、神態(tài),人物就活了。一起讀一讀。(生讀)大家再默看一遍修改后的故事,看看故事怎么由一句話變成了一段話的。
生1:加寫了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
生2:還寫了同學們都在玩。
師:是的,大家都在玩,她卻在看書。這樣可以突出唐唐小書迷的特點。
生3:寫了我走過去想約唐唐玩,看她這樣專心看書,就不忍心打擾她了。這樣也說明唐唐是“小書迷”。
師:你們說得很對。梓萌把這個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寫出來了。還從觀察者的角度凸顯了唐唐“小書迷”的特點。
師(笑望梓萌):祝賀梓萌!你的修改很棒!相信你的另一個小故事也會改得很好,對嗎?(梓萌開心地點點頭后下臺)
師:孩子們,你們課后可以借鑒梓萌同學的經驗來完善自己的習作。
師(總結):現在,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要把文章寫好,有哪三個法寶?第一個——
生(齊):寫像!
師:寫人物外貌的時候要寫得與眾不同,還要精選外貌。由于時間原因,大家課后自己修改。第二個——
生(齊):寫對。
師:注意要針對人物特點選材,選的事例要能表現人物特點,這樣的事例叫典型事例;寫的時候最好注意——
生(齊):事例間的聯(lián)系。
師:第三個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生(齊):寫活。
師:也就是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進行描寫,讓人物生動起來。今天的講評課就上到這里,下課后,同學們利用評講課上習得的方法,自行修改習作、完善習作,再同桌互評,組內互評定稿。
【總評】
讓寫作能力提高看得見
余小剛
我一直認為,小學中段習作教學以作前指導為主。因為中段學生畢竟是在習作的起步階段,有例文的引導,有單元語文要素方法支架的幫扶,學生習作起來就有一個把閱讀課文中的得法上升到習作實踐的能力遷移的過程。這也是習作教學最穩(wěn)妥和最有實效的教學傳統(tǒng)方法。
但是,當我觀賞了梅媛老師的作后評改課《身邊哪些有特點的人》后,我的想法有很大的改變——中段習作教學課可以而且應該大力提倡作后評改。
這節(jié)課讓我看到了中段習作作后評改課因貼近兒童自身實踐和充滿針對性而取得的教學實效。而達成這樣的習作教學效果,我以為是因為梅老師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高站位構思和高質量執(zhí)教。
一、深合習作心理學常理
《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在習作要求上有兩個能力點:一是習作對象的范圍是“身邊的人”,二是習作對象的表現是“有特點的”。
進行了本單元閱讀教學后,學生對這兩個方面有了一定認識,但要在習作中體現仍然是需要一個具體實踐的遷移過程,或者說閱讀所得的知識要遷移為習作能力,則必須通過具體習作之后。
顯然,按照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教師一定會在以范文來強化這兩個能力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去習作實踐。這種作前指導,不管怎樣講,都有點給人進行“不要想大象”的技法強調。而諸多教學實踐表明,通過作前指導課,真正能夠實現能力遷移的學生,占比極少。
與其浪費時間去做“不要想大象”般的無益強調,不如讓學生先習作實踐之后,再來進行矯正。梅老師這樣構思本課,顯然類似于數學教學的“嘗試教學法”,但我以為梅老師這樣構課,恰恰體現了她對習作心理學常理的準確把握。因為,從寫作心理學來講,任何寫作都是“情動而辭發(fā)”的過程,并非“法知而辭發(fā)”,沒有真體驗的習作實踐,任何習作技法都是無效的。
在真體驗下,相機進行技法滲透,才符合寫作心理學的常識。
二、深得“作后評改”課方法
“作后講評”課是近年來由管建剛老師提出的有特色的極具探索價值的習作課型。管老師在教學中減除傳統(tǒng)習作教學中的作前指導課,放大傳統(tǒng)習作教學中的作后點評課,以學生習作為依據,進行表達上的講評,促使學生在針對既有習作成果的基礎上修改。
管老師自有一套作后講評課的體系,如“欣賞佳句”“挑刺語病”“修改訓練”等環(huán)節(jié)。在梅老師的這節(jié)課中,我們也能夠看到這些具有實效的具體方法。
作后評改,我以為還應該有三個方面的方法論值得注意,而這些又在梅媛老師的課中多有體現。
一是突出習作目的性。習作目的性是指本次習作應該體現的習作基本要求,在具體的教學語境中,表現為課堂教學目標,是所有學生都應該習得并內化為能力的“底線”,是“一課”之“一得”,表現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在習作實踐中獲得的“一作”之“一能”。
顯然,“寫出人物的特點”即是本課的目標,而如何理解人物的特點是認知關鍵,在習作中,學生能不能聚焦所寫人物的特點,則是本次習作能力是否掌握的體現。
我們看到,梅老師在全面批改學生習作的基礎上發(fā)現了一些學生未能真正“理解”人物的特點,其中還有“不聚焦”的習作。在其設計的第一次“走進診斷室”中,即將此類習作作為處理好習作教學目標性的“靶子”,進行不記名評改和指導,確保了落實本次習作學生能力遷移的“底線”問題。
二是培養(yǎng)習作好習慣。中段學生習作的重點其實不是以認知為基礎,而是以習慣為基礎。也就是說,中段習作教學一定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作習慣,以習慣換取習作能力的長時間保持。這就要求在具體課堂教學語境中,教師要相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覺、遣詞造句、表達規(guī)范等習慣。
我們看到,在此方面,梅老師表現得非常突出。例如,學生在評價同學作文時講道“哥哥的語言寫得非常好”。這樣不規(guī)范的表達學生自己不易察覺,但教師通過語感能夠迅即判斷。梅老師當即提出“是‘哥哥的語言寫得非常好’,還是‘寫哥哥的語言非常好’”的疑問,瞬間解決了學生表達不規(guī)范的問題,對于學生語言習慣有及時、適時、準時培養(yǎng)的效用。
三是隨評授法不留痕。中段習作教學方法是學生習作的拐杖,當然需要教師引導?;趩卧喿x教學,學生對相關習作技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具體習作實踐中未必能夠真正精準使用。作后評改的關鍵就是要在教師引導“評”的過程中,將“法”內化,使之形成學生的個人技能。
以評見法、化法為能,這就體現了在作后評改課中學生的學習有一個內化過程,這個內化過程,體現在心理上的深刻感悟和潛移默化。而教師要促進這個過程優(yōu)化,則必然要以引“評”為外顯方式、以滲“法”為內在目的,內外溝通、相映成趣。否則,就是閱讀教學的翻版,只不過是把名家的作文換成了學生習作而已。
梅老師深諳此理,本課中她把“法”的內蘊巧妙凝練出“寫像”“寫對”“寫活”這些既指向本課目標,又具有新穎特點,還更通俗易懂的方法,在引領學生或欣賞,或分辨,或選擇,或評價等心智活動中,巧妙地實現了習作方法的滲透。
我們說,這樣的寫作教學作后評改課,因為教師的寫作素養(yǎng)的深厚和指導學生評改的生動而厚重。
三、深諳“作后評改課”學生心理
作后評改課還要面臨一個很重要又充滿矛盾性的習作心理學對立性問題:既要展示和引導學生欣賞同學的優(yōu)秀習作,又要以學生習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和典型問題為資源,進行規(guī)范和糾正。
而從寫作心理學上講,寫作成果是一種思維勞動的物化。每一篇寫作成果,作者都有得到發(fā)表和交流的愿望,更有被欣賞的積極心理。在學生習作實踐中,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這樣的心理訴求,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造成表揚了一批,打擊了一批的現象。
我們看到,梅老師較好地處理了這一矛盾,在作為學生欣賞的范文展示時,給出了習作者的姓名,而作為典型問題的習作展示時沒有給出姓名,這就使得作文沒有被作為范文的孩子,也會樂于接受和樂于學習。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個細節(jié)問題,但就是這個細節(jié),體現了梅老師深諳習作心理學常識,同時也體現了以激勵為主的教學理念。
梅媛老師此課還有很多精彩之處,彰顯了她深厚的作文教學功力,同時也彰顯了她積極探索習作教學的情懷和用心。我愿梅媛老師在今后的寫作教學探索中走得更穩(wěn)、更遠。
我開始明白我自己。我不存在。
我是我想成為的那個人
和別人把我塑造成的那個人之間
的裂縫。
或半個裂縫,因為還有生活……
這就是我。沒有了……
關燈,閉戶,把走廊里的拖鞋聲隔絕。
讓我一個人待在屋里,和我自己巨大的平靜待在一起。
這是一個冒牌的宇宙。
——[葡萄牙]費爾南多·佩索阿《我開始明白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