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鄉(xiāng)市濮院茅盾實驗小學 李 芹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城北小學 丁淑英
“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這個習作要素的關鍵詞是“自己喜歡的動物”和“特點”,前者交代了習作的對象,后者則對習作的具體內容提出了要求和指向。學生在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曾寫過“國寶大熊貓”,那是建立在整合熊貓信息基礎上的練筆,不要求體現(xiàn)“喜歡”和“特點”。因此,雖然已經有之前的習作訓練作為基礎,但此次習作訓練的難度仍然較大。不過本學段的學生對于“特點”應該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為在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和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練習中,學生分別嘗試過寫一個人的特點。且本單元的三篇課文《貓》《母雞》《白鵝》均是關于動物的文章,它們以不同的寫作方式和寫作風格描繪了動物們的外形和習性特點,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為引導學生寫好動物的特點和表達自己的情感提供了比較清晰的模仿抓手,這無疑是一種正向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之后進行及時的習作訓練,為學生能夠順利地學以致用提供了語言實踐的平臺。
于四年級學生而言,生活中不乏動物們的身影,多為貓、狗、小兔、小魚等家養(yǎng)寵物,且不少孩子已然有過或正經歷著喂養(yǎng)、照顧動物的快樂。
因此,這樣的習作話題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班中個別學生由于生活環(huán)境局限而始終和動物保持距離的情況;還有的孩子即使有屬于自己的動物朋友,但因未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而對動物習性等方面的信息并不了解,這些都會成為動筆前的阻礙,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以達到輔助每一位孩子順利完成此次習作任務的目的。
1.在較短時間內明確習作的對象,并能聯(lián)系其外形特色、活動規(guī)律等方面的信息,凸顯其生動的形象;
2.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提升表達效果,凸顯動物的特點;
3.能結合具體事例,描繪自己和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抒發(fā)對動物朋友的情感。
1.能夠自然貼切地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提升表達效果,凸顯動物的特點;
2.能結合具體事例,描繪自己和動物之前的深厚情誼,抒發(fā)對動物朋友的感情。
2個課時
一、聚焦動物代表,鋪墊習作抓手
1.開課之初,借助視頻,呈現(xiàn)一只正在公園里覓食的小松鼠:松鼠的兩只后足穩(wěn)穩(wěn)地蹲立著,前足仿佛人類靈巧的雙手,抓緊了一枚花生,迫不及待地往大門牙下送;嗑開的花生殼被小松鼠熟練地丟棄在了腳下,美味的果仁則很快被吞進了肚子,沒吃夠美食的小家伙伸出舌頭舔著自己的兩只前爪。
2.請學生暢談觀看視頻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將學生的視線聚焦于動物個性化的活動,即在其抓握果實、啃咬果仁、舔舐爪子的表現(xiàn)里凸顯了可愛的形象。
3.請學生補充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小松鼠可愛的其他表現(xiàn),教師根據學生的口頭講述及時板書關鍵字詞。
此外,對比呈現(xiàn)兩句同樣描寫松鼠牙齒的句子:“那是兩顆特別特別大的大門牙?!薄八墒蟮拇箝T牙就像一個方形的鎖扣,安在了松鼠的嘴巴外邊,只要鎖扣一打開,它就會不停地往嘴巴里存放珍貴的美食?!币龑W生在比對中發(fā)現(xiàn),后一句描繪的門牙更能為松鼠增添可愛的特色。由此梳理具體的寫作方法,即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可以將動物外形的特色具體化、生動化。
【設計意圖:四年級學生對身邊的動物并不陌生,但若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回憶并說明某一動物的外形特點,其腦海中浮現(xiàn)的動物模樣多半是模糊的,往往只能閃現(xiàn)一兩處明顯的外形特點,甚至有學生會因為找不到自己喜歡動物的明顯外形特征而犯難。因此在開課之初呈現(xiàn)小松鼠的視頻既是為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直觀的觀察對象,避免了無話可說或一時不知道怎么說的尷尬,保證了課堂成效?!?/p>
二、整合外形、習性,凸顯動物形象
1.由可愛的松鼠延伸至學生熟悉或喜愛的其他動物,并及時呈現(xiàn)有趣的圖片(課前請學生收集自己和動物的合影)。
2.借助本單元三篇描寫動物的名家作品,創(chuàng)設情境,為練筆進行鋪墊:
大千世界因為有了各類動物們的身影而變得有趣奇妙,我們的生活也因為各種動物的存在而變得豐富多彩。老舍先生喜愛小貓,它們是那樣的可愛與古怪;當然,他也佩服母雞,母雞一旦成了媽媽,是那般盡職、勇敢與偉大;豐子愷先生鐘情于白鵝,它是多么高傲呀;而我喜歡的是____,打動我的是它的____。
3.學生根據自己所確定的描寫對象和所要突出的特點,展開描述其具體的外形特點和個性的活動。
4.同時,屏幕上呈現(xiàn)梳理后的本單元內不同作家介紹動物外形和活動的句子,以供學生模仿,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靈感: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貓》
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母雞》
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
——《白鵝》
5.在學生練筆過程中,教師巡視全班,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三篇名家作品均是描寫動物的佳作,在對它們進行學習之后,及時開辟語言實踐平臺是實現(xiàn)語文學習遷移運用的關鍵所在。因此,本環(huán)節(jié)基于三篇課文的內容和表達主題,于學生正式書寫前,通過一組排比的句子,幫助學生回憶了作者描繪的不同動物朋友以及其不同的形象特點,借此提示學生要及時明確自己喜愛或想要描寫的動物對象,以及其明顯的特點。為后續(xù)學生具體描寫喜愛動物的外形、習性,乃至于事例的展開埋下了清晰的主線?!?/p>
三、基于表達目標,進行針對性點評
1.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習作片段,并將片段的內容通過投影的形式呈現(xiàn)于大屏幕。全班學生在認真聆聽的過程中,重點留意片段之中與作者所要凸顯的動物特點相關的內容。
2.邀請學生進行點評,教師根據學生所關注的內容隨機在屏幕上進行圈畫,以凸顯點評學生所留意到的關鍵詞句,也為其具體理由的說明提供了直觀的輔助。
3.同時,鼓勵學生提出改進的建議,即對片段之中所描繪內容和所要凸顯的動物特點是毫不相關的,或者雖有涉及但未能發(fā)揮相應作用的,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
4.為學生提供修改練筆的時間,在巡視中為個別學生提供幫助和輔導。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同學的練筆片段進行點評前,提醒其在聆聽中留意片段中和動物特點直接相關的內容,梳理同學習作片段中處理得當的地方,這樣表揚同學的同時也收獲了效仿的樣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尋找片段中看似多余或者沒有發(fā)揮表達作用的內容,并根據同學所擬定的動物特點提出改進的建議。有明確方向指引的習作評價既公正地評價了一篇練筆的質量,也提升了學生的點評能力。】
四、添加朋友身份,描繪難忘經歷
1.根據課題提出疑問:如何能使我們筆下或可愛或有趣或機靈或慵懶的各類動物成為我們的朋友呢?在學生的講述中,引導其加深對朋友這一稱呼的定義和理解:有過相處、互相了解,以及互相幫助過,才能將彼此稱之為朋友。
2.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和動物朋友相處過程中難忘的故事。
3.大屏幕呈現(xiàn)兩個習作片段的范文,均是描繪與剛才那只可愛的小松鼠共同經歷的有趣故事的:一個故事描寫了它一頭扎進蛋糕而不能自拔,徒留兩只后腿拼命踢蹬的搞笑模樣,將其可愛的形象又推至了一個新的高度;另一個故事描繪的松鼠形象和之前所體現(xiàn)的可愛是截然不同,它因為看到一只突然跳入窗里的蝗蟲而緊緊抓住了“我”的褲腳,并將小小的腦袋藏進了褲管之中,可愛之余,盡顯膽小的本色。
4.邀請學生在不同的故事中尋找共同的特點,即兩個片段都用了較多篇幅的擬人句,小松鼠可愛和膽小的形象就更加生動了。教師及時將學生發(fā)現(xiàn)的習作手法書寫于黑板。
5.最后在孩子的意猶未盡中,坦言作者并未和松鼠親密接觸的事實,以上的故事是其基于對松鼠的習性想象的畫面,這便為沒有動物朋友而難以下筆的學生提供了及時的鼓勵。只要心中充滿了對動物的喜愛,便能消除彼此之間實際存在的距離問題,在心靈上成為親密的朋友。
【設計意圖:兩個小故事的及時插入幫助學生提升了對“動物”和“動物朋友”的認識,通過實際例子體現(xiàn)動物作為“朋友”為“我”帶來的情感上的意義,這為學生接下來的續(xù)寫提供了切實的幫助。同時,在真實情況的告知里消除了班級里一部分學生因為沒有“動物朋友”而懷揣的憂慮和不安,真正照顧到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需要?!?/p>
五、在信息搜集中,升華對朋友的認識
1.建議學生于第一節(jié)課結束后搜集和動物朋友有關的信息,并推薦學生閱讀書籍《奇趣動物大世界》,將其存放于班級圖書角之內。因為唯有對動物們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歷經了切實的觀察和習性的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去記錄接下來的故事。
2.在第二節(jié)課里,鼓勵學生延續(xù)上一節(jié)課的習作片段,選擇一個和動物朋友切實經歷過的或者是浮現(xiàn)于自己腦海中的有望實現(xiàn)的畫面,補續(xù)故事。(書寫時間不少于25分鐘)
3.在完成習作后,學生交換習作進行閱讀,教師鼓勵其在能凸顯動物朋友特點的地方留下贊賞的標記(★),在令自己困惑的地方也留下有待改進的提示(▲)。閱讀結束后,交換習作的兩位同學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發(fā)表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并嘗試提出改進的想法。
4.展示兩篇同學修改過的學生作文,借由同學的閱讀點評,再次提醒學生在描寫這位動物朋友時,可通過其外形的特點、活動的規(guī)律,以及和自己相處中具體事例的描繪,凸顯其生動的形象。
5.根據同學的評語進行及時修改,并在課下將自己的作文及時整理成電子文檔,在教師的幫助下添加照片或圖片,制作成“美篇”,發(fā)送至班級群,教師開放“點評留言”通道,歡迎家長和同學在后續(xù)點評中提出修改建議。
【設計意圖:細心的觀察和真切的體驗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兩大靈感來源,對于學生而言于本單元最終完成的習作固然不需如作家般審慎、嚴謹,但于課后對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資料的搜集絕對是提升自己習作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這不僅是學生本應具備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是豐富動物形象的前提準備。習作教學不應只是輔助學生完成具體的一次書寫任務,更應抓住每一次習作練習助推學生獲得更多、更大進步的契機,以習作訓練為抓手,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