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楓,劉潤華,王晉晶,張 琳
(空軍預警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19)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軍隊在線開放課程和在線虛擬訓練課程建設力度逐步加大,為軍隊院校開展混合教學提供了有效支撐?!袄走_原理與系統(tǒng)”是空軍預警學院多個專業(yè)的必修課程。該課程教學內(nèi)容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與應用相結合、原理與裝備相結合的特點。針對該課程,課程團隊自2019 年起逐步探索實踐了混合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課程考核體系難以有效支撐新型教學模式。因此,課程團隊在深入分析混合教學模式下課程考核體系改革必要性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全程多元課程考核體系,該考核體系充分考慮混合式教學特點,注重“理論與實驗、形成與終結、標準與非標”考核的有機融合,考核指標覆蓋教學全程并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課程團隊以“雷達原理與系統(tǒng)”課程為例,對該考核體系進行實踐,結果表明該考核體系對于全面綜合評價學員的課程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雷達原理與系統(tǒng)”課程通常采用線下教學模式,課程考核多采用“平時成績30%+期末閉卷考試成績70%”的方式,平時成績以課后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和實驗完成情況為主來評定,閉卷考試重點考核知識目標達成情況。這種考核體系對于線下教學模式而言較為合理。但隨著混合教學模式不斷深入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課程考核體系不能適應新型教學模式,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知識考核輕能力考核。從傳統(tǒng)考核指標體系中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平時成績還是期末考試成績,更多考核的是學員對課程知識目標的完成度,沒有針對學員能力目標是否達成的評價指標,因此仍然會出現(xiàn)“高分低能”學員,學員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培養(yǎng)不能通過“考核”指揮棒有效達成。
二是重終結性考核輕形成性考核。在傳統(tǒng)的課程考核模式中,形成性考核以平時成績?yōu)闇?,學員基本能達標,終結性考核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采用“一考終結”方式對學員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這種簡單的考核體系很難全面客觀地反映學員對一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因此,“課堂常睡覺、考前背題庫、考后全忘掉”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長此以往,學員知識掌握程度不斷下降,畢業(yè)崗位適應能力不斷減弱。
三是重客觀標準考核輕主觀非標考核。傳統(tǒng)考核指標體系中平時作業(yè)、實驗內(nèi)容和期末考試內(nèi)容基本以標準客觀題型為主,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畫圖題、簡答題、計算題等,缺乏學員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等主觀考核題型或任務,因此不能以考核為牽引,難以達到“以考促學、以考增能、以考提質(zhì)”的目的。
因此,針對傳統(tǒng)課程考核體系與新型教學模式之間“失配”的問題,也為更好地發(fā)揮考核“指揮棒”的效能,我們亟須構建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全程多元考核體系,對學員學習效果進行科學合理、全面有效的評價。
為了能夠匹配混合教學模式的新特點,課程團隊構建了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全程多元考核體系。該課程考核體系由“線上+線下、形成+終結、理論+實驗、標準+非標”融合而成,如表1 所示。
表1 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全程多元考核體系
線上考核依托學院自建的教學云平臺記錄的客觀數(shù)據(jù),例如各類線上資源的學習時長,包括在線課程學習時長、虛擬訓練課程完成時長、虛擬儀表操作時長等;各類練習考核成績,包括理論課的前測練習成績和理論終結性客觀題考核成績、實驗終結性客觀題考核成績等。線下考核依托教研室自建的智慧實驗室以非標考核結果為主,包括形成性考核中學員參與課堂研討的表現(xiàn),完成課堂練習時長和正確率,完成仿真實驗次數(shù)和有效率,完成實操實驗的操作規(guī)范性、時長和數(shù)據(jù)精準度,終結性考核中綜合論述題的書面與口頭答辯,設計性實驗完成情況的評價等。
形成性考核貫穿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包括線上和線下學習、理論學習和實驗操作等,各環(huán)節(jié)的考核內(nèi)容與評分準則如表2 所示。
表2 形成性考核內(nèi)容與評分準則
終結性考核分別考查線上和線下教學內(nèi)容、理論與實驗教學內(nèi)容,采用標準客觀考核結合主觀非標考核形式進行,具體考核內(nèi)容與考核方式如表3 所示。
表3 終結性考核內(nèi)容與考核方式
2021 年,課程團隊在2 個本科期班和2 個任職期班開展了混合式教學。針對本科學員的理論基礎較好,學習主動性不夠,求異創(chuàng)新和綜合實踐能力不足的特點,課程團隊采取形成與終結性考核各占50%的考核方案,理論與實驗、線上與線下考核的占比依據(jù)學時比例分配,理論(80%),實驗(20%),線上(40%),線下(60%)。針對任職學員的理論基礎參差不齊,學習主動性較高,操作動手能力較強等特點,課程團隊采取形成性考核(60%)與終結性考核(40%)的考核方案,理論與實驗、線上與線下考核的占比依據(jù)學時比例分配,理論(60%),實驗(40%),線上(40%),線下(60%)。
從考核結果來看,兩種不同期班的學員線上的標準性考核成績都較為理想,而且本科期班學員的平均成績比任職期班學員高出5 分左右,這說明無論是本科期班學員還是任職期班學員,對于客觀考核方式都較為適應,前期基礎知識扎實的學員對本門課程的知識學習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兩種不同期班學員線下非標考核成績都不太理想,任職期班學員平均成績略高于本科期班學員,這說明新時代的軍校學員普遍不能適應非標考核方式,學員的知識應用轉(zhuǎn)化能力普遍偏弱,尤其在求異、辯證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方面。從總評的成績來看,兩種不同期班學員的成績都在80分左右,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這也驗證了課程團隊所構建的基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全程多元課程考核體系的有效性。
隨著軍隊院?;旌辖虒W模式的逐步開展,課程考核體系必須由傳統(tǒng)的“平時成績+期末閉卷考試”轉(zhuǎn)變?yōu)椤熬€上+線下、理論+實驗、形成+終結、標準+非標”。這種全程多元的考核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鍛煉和提升了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綜合實踐能力。但是如何把握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驗、形成與終結的權重比例,如何構建非標考核的評價要素與評價標準,仍是擺在當代軍校教員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更加充分地利用課程考核的“指揮棒”,以真正達到“以考促學、以考增能、以考提質(zhì)”的目標,進一步促進課程教學質(zhì)量和效益的提高,打造出適合軍隊院校的“雷達原理與系統(tǒng)”線上線下混合式精品課程,教學團隊仍需不斷探索實踐、反思總結、創(chuàng)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