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超嫻
摘要:將器樂教學引入音樂教學中,能夠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培養(yǎng)中職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核心素養(yǎng)。盡管很多中職院校已經意識到器樂進課堂活動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出現教學模式單一、樂器類型選擇不當等問題,使得器樂進課堂活動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中職音樂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器樂進課堂活動的重要作用,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器樂課堂教學方案,推動音樂教學發(fā)展。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學;器樂教學;多元化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8-0070-03
與音樂理論教學以及聲樂教學相比,器樂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深入挖掘學生潛在的藝術創(chuàng)作力,讓學生能夠在頭腦中構建起系統性的音樂知識框架,以更為直接的方式感受音樂,是提升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措施。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推進器樂教學,已經成為中職院校以及音樂教師著重關注的問題。教師應基于器樂教學內容,深入分析器樂教學開展過程中的問題,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器樂教學熱身環(huán)節(jié)的作用,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帶領中職學生積極開展器樂教學實踐,全面推進器樂進課堂活動的開展。
1.器樂課堂教學內容
器樂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拓展中職學生的藝術視野,使中職學生將之前所學習的音樂理論知識應用于音樂實踐中,通過大量的器樂教學實踐提高中職學生獨立視奏以及獨立視唱的能力。教師可以組建樂隊的方式,讓中職學生近距離感受各種樂器的獨特音色,豐富其舞臺經驗,達到提升中職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以及傳承民族文化的多重目標。在教學模式方面,由于中職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水平差距較大,因此在進行器樂課堂教學時要堅持“以生為本”原則,以演奏為主要考核方式,平時課堂演奏占40%,期末考試占60%。
2.器樂課堂教學意義
第一,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中職學生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而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在音樂教學中引入器樂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加深中職學生對各種樂器的了解,從而提升中職學生音樂表現力。每種樂器的音色都具有很大差異,演奏過程中所傳達出的意境與情感也不同。弦類樂器的音色較為柔和婉轉,能夠表達出細膩的情感,給聽眾一種溫馨浪漫的聽覺感受;銅管樂器的音色恢弘大氣,在演奏過程中展現出一種豪邁、豁達的情感;彈撥樂曲的音色較為輕快,給人一種清新、靈動的聽覺體驗。在進行器樂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每種樂器的不同音色特點,為中職學生創(chuàng)建相適應的演奏環(huán)境。例如,表現樹林的幽秘與寧靜的時候就要使用笛子、簫等樂器,表現澎湃的氣勢則要使用大提琴,在表達凄美婉轉的愛情故事時可使用琵琶、二胡等樂器。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與樂器相適應的情境,能夠讓中職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樂器獨特的表現力,提升音樂感知力。
第二,鍛煉中職學生的思維能力。中職學生通過演奏樂器,能夠有效開發(fā)智力。原因在于學生在演奏樂器的時候,不僅需要將樂譜牢記于心,而且要根據節(jié)拍進行演奏,從而提升樂器演奏熟練度,并鍛煉手、眼、腦之間的協調性,提高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演奏《動物狂歡節(jié)》時,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想要模仿的動物,并利用相應的樂器模擬該動物發(fā)出的聲音。一些中職學生會選擇使用口風琴模仿小鳥輕快、清脆的叫聲,另一些學生會嘗試使用葫蘆絲來突出孔雀優(yōu)雅、美麗的特點。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其快速掌握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演奏技巧,一舉多得。
1.教學方式單一
調查研究發(fā)現,一些音樂教師沒有將音樂課程與器樂教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只是生硬地將器樂教學套用在傳統音樂教學框架之上,導致音樂知識與器樂知識的過渡十分生硬,學生們感覺在一節(jié)課程中要同時學習兩類截然不同的知識,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習負擔。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學習器樂知識,忽視了器樂知識的鞏固與實踐,導致中職學生對樂器的演奏缺乏深入的理解,出現課堂上能夠順利演奏樂器,但很快就完全忘記樂器演奏技巧的現象。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教學資源,而且會讓中職學生產生挫敗感,進而喪失樂器演奏的興趣。
2.樂器選擇不合理
部分中職學校在選擇課堂教學所需要用到的樂器時,通常會考慮教學成本以及樂器的便攜性,以竹笛、葫蘆絲、口琴為主。盡管這些樂器攜帶方便,易于上手,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樂器質量不達標,音色不準,學生并沒有經過系統性的訓練,影響器樂表現力等。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器樂知識時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1.重視熱身環(huán)節(jié)
學生在進行充分的熱身之后,會展現出更好的演奏狀態(tài),推動器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例如,在教學竹笛、葫蘆絲等吹奏類樂器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進行熱身活動,幫助學生調整呼吸,逐漸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使其能夠以穩(wěn)定的氣息作為支撐,完成吹奏類樂器的演奏學習。第一,端正演奏姿勢。進行熱身時,教師要采用動靜結合的教學策略,不僅要帶領學生做擴胸、深呼吸等動作,而且要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坐姿。調整坐姿可以讓學生保持氣道通暢,確保氣息的穩(wěn)定性,還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將注意力集中在樂器演奏上。例如,在學習葫蘆絲演奏時,一些學生持握葫蘆絲的姿勢有誤,在吹奏過程中出現跑調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音樂教師可以在熱身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靜態(tài)坐姿以及持握葫蘆絲的姿勢進行糾正,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姿勢演奏樂器。第二,堅持器樂基礎練習。首先,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依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基礎練習時長,將基礎練習分散在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有規(guī)律地接受基礎練習,逐漸培養(yǎng)其良好的練習習慣。其次,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學生的基礎練習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掌握學生的訓練水平,從而靈活調控練習強度以及時長,提升基礎練習效率。再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育情況以及學習習慣,選擇適合的練習方法。例如,在教學吹奏類樂器的演奏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式提高學生氣息的穩(wěn)定性。(1)壓腹數數法。學生在休息的時候,以平躺的姿勢在上腹部位放置一本書,吸入一口氣之后,心中開始數數,逐漸增加數數的時長,強化橫膈膜以及腹肌。(2)閉口打哈欠法。學生可以采用閉口打哈欠的方式,強制用鼻腔進氣、出氣,達到鍛煉鼻腔肌肉群的目的。(3)跑步背詩法。中職學生參加晨跑以及課間跑操時,可以進行氣息訓練,一邊跑步一邊背詩,盡可能避免出現喘息聲。
2.運用分層教學模式
由于部分中職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樂器演奏技巧,而其他學生則完全沒有接觸過樂器演奏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器樂教學時無法形成統一的教學標準,對器樂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也十分困難。想要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要利用好分層教學模式,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針對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搭建分層次、多維度教學體系,讓處于不同演奏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器樂課堂中有所收獲。首先,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帶頭作用,將中職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中安排1名~2名演奏水平較高的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帶動其他學生。其次,教師在布置課堂教學任務時要具有層次性,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探究類課堂任務,令其在快速學習完器樂知識之后,可以利用發(fā)散思維對器樂知識進行更好的吸收與理解,而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則要帶領其夯實基礎,以掌握理論知識以及基礎樂器演奏技巧為學習目標,通過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提高教學效率。
3.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要想更好地詮釋一首樂曲的內容,演奏者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技巧功底,還要有良好的表現力。一些中職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逐漸形成了自卑心理,不肯在公開場合表現自己。還有一些中職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不分場合地通過夸張的表現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帶領中職學生積極開展器樂教學實踐活動,幫助中職學生提升音樂表現力并樹立自信心。教師可以采用自由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組成實踐小組,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發(fā)揮空間。中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能力水平,選擇相應的實踐小組,在實踐小組中迅速找準自身定位,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完成分組工作之后,教師可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器樂教學實踐任務。器樂教學實踐任務可跳脫出傳統音樂課堂的范疇,以學年作為完整的時間跨度布置,讓學生能夠將學習的器樂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并通過長時間的練習與溝通,增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友誼,提高默契程度,提高學生的器樂演奏水平。例如,教師在布置器樂實踐項目時,可以“慶元旦、迎新春”為主題,舉辦一場民族樂器演奏大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樂器并獨立編排作品。學生根據主題選擇自己擅長的樂器,并積極嘗試與小組內其他成員進行溝通交流,盡量避免與小組其他成員選用相同的樂器,以此提升樂器演奏的多樣性。同時,學生圍繞“慶元旦、迎新春”這一主題,選擇一些節(jié)奏歡快,能夠展現出“新年新氣象”的音樂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與每個小組保持良好的溝通,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幫助,并積極尋求學校管理者的支持,為學生提供訓練以及彩排的場地。在元旦前夕,由學校領導牽頭在學校內舉辦樂器演奏大賽,邀請其他專業(yè)學生以及學校管理者觀看。這種方式,可以為中職學生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豐富學生的舞臺經歷。每個學期都安排此類教學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逐漸積累樂器演奏經驗,幫助學生樹立樂器演奏信心。
總之,積極開展樂器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中職學生的樂器演奏水平,激發(fā)樂器演奏的興趣,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應明確開展器樂教學進課堂活動的重要意義,并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音樂教學目標,在器樂教學中加入熱身環(huán)節(jié),用分層教學模式代替?zhèn)鹘y課堂教學模式,帶領中職學生積極開展樂器演奏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周婷婷.民族器樂發(fā)展與教學的“前世今生”(下)———評《民族器樂的歷史發(fā)展與現代教學藝術》[J].中國教育學刊,2017(05).
[2]馬萬山.關于中職學校聲樂教學的思考[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12).
[3]張冰冰.器樂教學的靈魂是情感[J].人民教育,2021(03).
[4]袁丹丹,劉兆平.器樂教學提升中職學生自信心的途徑與策略研究[J].音樂時空,2015(19).
[5]劉丹.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研究[J].藝術評鑒, 2020(17).
[6]高群婷.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對中職鋼琴教學及演奏的滲透思路探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36).
[7]周毓平.有效提升農村中職校學前生電子鍵盤演奏技能之策略[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5(05).
[8]蔣沂呈.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及優(yōu)化策略探析[J].北方音樂,2020(18).
[9]劉丹.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研究[J].藝術評鑒, 2020(17).
Exploration of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Music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Instrumental Music into Classroom Activities as an Example
Xue Chaoxian
(Put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Introducing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into music teaching can enrich music teaching content and cultivat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music core competence. Although many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strumental music into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actual teaching, such as singl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per selec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 types, which makes instrumental music into classroom activities unable to play its due role. Secondary vocational music teachers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strumental music in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formulate targeted instrumenta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pla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teaching.
Key words: 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music teaching; instrumentalmusicteaching;diversifie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