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彥 孟鳳英
[摘 要] 基于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既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質增效提供了契機,又對課程建設和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切實推進高校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當著力提升教師翻轉課堂的教學意愿和教學能力,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自身主體性。同時解決線上學習互動有限、考核評價結果失真等問題,合理設計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教學階段,發(fā)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作用。
[關鍵詞] 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有效性
[基金項目] 2019年度教育部優(yōu)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重點選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網(wǎng)絡教學輔助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與研究”(19JDSZK012);2018年度廣東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SPOC的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有效性與評價體系研究”;2020年度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融媒體視域下廣州紅色文化與‘綱要’課思想性、針對性的精準契合”(2020GXSZ107)
[作者簡介] 王文彥(1982—),男,山東青州人,碩士,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研究;孟鳳英(1965—),女,河南鄭州人,碩士,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34;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5-0136-04 [收稿日期] 2022-03-01
一、“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慕課、翻轉課堂思維與思政課的融匯新建構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慕課翻轉課堂模式為思政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機遇,推動傳統(tǒng)課堂講授教學方式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不斷豐富思政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創(chuàng)新在線學習形式和課堂教學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基于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模式
2012年是中國高校的翻轉課堂元年,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不斷深度融合,學習過程即時評價與反饋,高校傳統(tǒng)教室邊界被打破,課堂內(nèi)容迅速調整,學習效果實時掌握和分析,學習數(shù)據(jù)即時采集與處理,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從板書到PPT授課再到智能授課的躍進。以建構主義、合作學習、人本主義、聯(lián)通主義、行為主義等理論為基礎,將核心知識點的學習置于課堂以外,學生在課前對教師發(fā)送的慕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課堂被用于答疑解惑和深度討論,不再聚焦淺層次的知識更新與傳遞,而是對知識的內(nèi)化與創(chuàng)造,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建構,把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思、踐、悟充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課后消化吸收、隔堂討論,利用技術傳播的雙向互動特點化解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困境。
(二)基于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優(yōu)勢
基于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是對傳統(tǒng)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升華與重建,強調問題導向性,以學生為中心,賦予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性,著眼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化和升華。一是教學異位,學生的學因教師課前發(fā)送的慕課資源而發(fā)生前移;二是教學目標細化,知識目標置于課前,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和價值目標則貫穿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是課中階段由教師的“灌輸式”理論講授轉化為師生互動,教師答疑解惑傳道;四是能夠實現(xiàn)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統(tǒng)一。課前強調學生通過思政課慕課資源掌握課程知識內(nèi)容,課中注重學生協(xié)作與拓展,課后深化內(nèi)容,整個過程體現(xiàn)慕課資源的知識性、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協(xié)作探討活動的有效性、教師的引導性。
二、基于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師教學理念與思政課教學目標的契合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性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是為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1]?,F(xiàn)階段思政課教學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的同時,容易陷入誤區(qū),錯誤地認為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是思政課教師為了完成課程任務。同時,存在價值使命實現(xiàn)程度不高、偏重于教育技術領域和學習資源的研究、忽略師生交互性關系、翻轉課堂對思政課對接不暢等問題,教學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挑戰(zhàn)
當前慕課已逐步應用于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踐,但思政課教師對學習管理系統(tǒng)尚未熟練掌握。提升翻轉課堂的實效性與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密切相關,教師要掌握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新技術,發(fā)揮網(wǎng)絡學習管理系統(tǒng)的作用,掌握一定的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熟練使用學習管理系統(tǒng)的內(nèi)容和功能(用戶注冊、課程管理、教學團隊、統(tǒng)計與評估、學習活動跟蹤、討論與章節(jié)測驗、作業(yè)批改和生成報告等),及時跟蹤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影響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教師除了需要掌握學習管理系統(tǒng)技術外,還做好角色的重新定位,提高慕課視頻的制作能力等。
1.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體現(xiàn)為教師主導性的充分發(fā)揮。首先思政課教師為適應翻轉課堂,要對教材內(nèi)容體系進行轉化。可轉化為教學知識體系和專題式、問題式體系。傳統(tǒng)的思政課課堂偏重于理論說教,缺乏實踐性、體驗感。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實現(xiàn)由“灌輸式”向“啟發(fā)式”和“說教式”向“探究式”的翻轉,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為思政課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提供指引。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習引導者,學生由知識接受者變?yōu)橹R探究者和問題解決者,這種教學模式必然要求思政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更新教學理念,推動課堂革命。但許多教師基于多年教學慣性,習慣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已經(jīng)形成固定教學范式,畏難于慕課翻轉課堂的技術革新。尤其是思政課教師普遍面臨現(xiàn)實的教學工作量和科研壓力,無時間精力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或不具備較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影響了思政課翻轉課堂的改革。
2.優(yōu)質教學視頻亟待開發(fā)。在選擇和制作慕課時應充分調動和把握學生對視頻學習的積極性和規(guī)律性,遵循目標性、創(chuàng)新性、融合性、貼近性等原則。教學視頻要短小而精悍,視頻長度控制在15分鐘以內(nèi),不宜過長,以免引起學生的學習疲勞和畏懼。視頻可以穿插動畫、超文本或設置幾個互動點,亦可在視頻的開始布置學習任務,標出學習重點和難點,制作思維導圖,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完成知識點和提前布置好的課前學習任務。除此之外,教師要根據(jù)錄制慕課視頻的時長和內(nèi)容的壓縮特點錄制視頻,聲情并茂地呈現(xiàn)層次感和教師魅力,增強對學生的學習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通過學習管理系統(tǒng)平臺技術手段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督促學生完成視頻學習,選取和結合學生所提出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討論互動內(nèi)容。
3.翻轉課堂師生互動、討論、答疑需進一步提高。教師要花費精力在課前選擇適當視頻資料,設計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適應翻轉課堂模式;思政課教師在課堂環(huán)節(jié)需要輔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建構,有效組織討論,完成答疑解惑。這些對教師而言,意味著教學工作量的增加。當前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了兩個問題,一是教師在課堂答疑解惑時重復講授,陷入傳統(tǒng)的“灌輸式”而使翻轉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二是教師認為課前視頻已經(jīng)充分講解知識點,課堂討論選取議題不突出,學生發(fā)言缺乏主線貫穿,教師講得過少,使課堂內(nèi)化知識的功能流于形式[2]。
(四)高校針對翻轉課堂的軟硬件投入不足
錄制微課既要付出大量時間成本,也要熟練掌握錄屏軟件等相關技術。自由交互式的平臺和慕課資源是開展思政課翻轉課堂的先決條件,慕課資源依賴于學校對思政課教學平臺的資金投入預算,制度設計方面也要完善和及時跟進,學校內(nèi)部各個部門需要進一步協(xié)調,資源整合力度和領導重視程度有待加強。因此,學校應秉持開放協(xié)作共享的建設原則,投入定量引入國內(nèi)知名相關思政課微課程,建立完善的教學資源庫。此外,高校思政課所使用的教室一般為方型教室,思政課班級規(guī)模以中大班為主,過多的班級人數(shù)限制思政課翻轉課堂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五)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不足
學生專業(yè)背景、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慣性、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時間的長短等都影響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實效性。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思政課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克服學生對思政課重視不夠、理論基礎較差、學習功利性較強等問題,學生要改變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被動參與。
三、提升基于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優(yōu)化策略
基于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采用教師課前發(fā)送慕課資源、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交流探討、課后反思總結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建構適合翻轉課堂特點的教學方法,豐富慕課資源、整合教學內(nèi)容、以問題為導向、優(yōu)化教學流程等[3],為翻轉課堂的順利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一)發(fā)揮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教師要加強職業(yè)技能、政治擔當和專業(yè)素養(yǎng),精通新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創(chuàng)新性思維,熟練制作視頻等資料供學生使用,營造新的教學環(huán)境。翻轉課堂教學的精細化管理趨向成立一支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過硬的教學團隊,實現(xiàn)集體指導與個體化學習相結合,主講教師負責團隊建設、把控課堂答疑討論和個性化指導策略,助教組織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在線交流活動。
(二)以學生為中心,讀懂學生,解決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缺失問題
思政課教師要切實關注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行為模式,摒棄知識權威觀念,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習的促進者,完成教師角色轉變,由學生的管理者變?yōu)橐龑д?,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讀懂學生的表情,適度地調整教學內(nèi)容、講解方法。
(三)合理設計三個教學階段和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一般包括課前導學、課中研學和課后練學三個教學階段。課前導學階段教師準備、提供教學支持,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課中學生探究討論,教師答疑解惑并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深度講解;課后學生自我反思,教師總結評價[4]。建設特色慕課,設定知識目標、課程內(nèi)容,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分層次、差異化教學,課后拓展,師生互動、朋輩互動升華課堂所學。五環(huán)節(jié)即教學準備、自主研討、小組展示、診斷互評、點撥拓展,基本形成了“線上知識傳遞—線下知識內(nèi)化—課后知識實踐—線上檢測評價”這樣一個相互聯(lián)動的教學閉環(huán)。
課前階段:一是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fā)展、學生學習、學習效果為中心。二是要充分利用融媒體教學平臺建設學生易于接受的課程資源,其中主題性資源是教學知識點、教學視頻,擴展性資源是與教學知識點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資料等。三是明確學習目標,綜合考慮課程整體設計、課前設計、課前知識吸收、課中知識內(nèi)化、課后總結提升等。思政課課前向學生發(fā)布導學方案和慕課資源以明確課程學習目標。四是學生充分利用慕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相關知識和背景材料,促進基本知識、理論的內(nèi)化,教師了解預習和學習情況。課中階段:采用翻轉課堂理論講授、任務驅動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不斷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發(fā)展,答疑解惑,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情感。運用數(shù)字化教學工具考勤、隨機提問、測試、討論,解決傳統(tǒng)大班授課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和師生互動問題。學生運用合作學習法和探究學習法,分組合作參加高階性課堂思考與討論,提出疑問困惑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解答。通過學生的自學質疑、小組探討和成果展示,讓學生由“被動”轉變?yōu)椤爸鲃印?。課后階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評價者和促進者,學生是學習效果的反饋者和實踐者。結合教學內(nèi)容學生完成線下作業(yè),教師有選擇地根據(jù)學生情況適當提高課程的挑戰(zhàn)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個人反思。
(四)變革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定標準多元化
一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學生協(xié)作表現(xiàn)和成果展示;二要針對各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量化指標,設置恰當?shù)脑u價分數(shù),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將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與學生自評結合起來,避免學生在課前知識學習中掛機不參與的問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主要依靠期末考試,形成性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師生多元評價和生生互評相結合,教師通過課前線上學習、課中參與學習、課后學習反饋三個環(huán)節(jié)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考查學生能力和素質成長。既要考查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效果,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查學生的學習投入度、學習能力提升度、課堂教學參與度等綜合學習表現(xiàn)。對小組的任務完成、成果展示進行自評和互評,激勵學生主動投入到各個學習階段。
(五)建立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工作激勵機制和考核制度
學校應設置教改課題,年終考核增加相應指標和創(chuàng)新評價指標體系,教學成果評價向該教學模式傾斜。健全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隊伍培養(yǎng)和課程改革機制,做好頂層設計,在制度層面提高保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思政課慕課資源,建立思政課翻轉課堂智慧教室,采用小班教學,最大程度滿足思政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的需要。
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思想性和理論性,實現(xiàn)思政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根本使命,避免理論知識解構、碎片化,強化思政課教師的主導地位,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信息技術和翻轉課堂教學積極融合,真正實現(xiàn)提升思政課慕課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2]陸玲.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4):42-43.
[3]高靜.基于慕課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33(22):48-55.
[4]孟鳳英,葉國彬.基于SPOC的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實證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2):1-3.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MOO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ANG Wen-yan, MENG Feng-ying
(School of Marxism, Guangzhou Cit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China)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OCs not onl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willingness and teaching ability in flipped classroom, gi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dominance, and enhance students' own subjectivity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imited online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the distortion of assessment results, reasonably design the three teaching stages of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so as to play the role of th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Key words: the MOO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