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霖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師生之間轉變角色,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得到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從教師的角度來說也需要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對閱讀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設計,挖掘課文中的素材和內涵,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品行。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言行中展示自身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大有益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側重記憶訓練,忽視對學生語言的指導,并且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以領讀的方法為主,在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下容易導致學生缺乏閱讀主動性。此外,很多教師開展閱讀教學圍繞考試內容展開,忽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語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和討論是現(xiàn)階段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題,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并激發(fā)他們深度閱讀進而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一、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用心品悟——讀懂作者
首先要用心去品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初中語文閱讀學習需要用心去觸摸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身臨其境,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深切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和喜怒哀樂,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教學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時,讓學生站在一個殘疾人的立場上,圍繞“好好兒活”這個中心,用心來感悟母親的“好好兒活”,到體會兒子的“好好兒活”,再到思考我們自己的“好好兒活”。
(二)體會內涵——讀懂形象
其次體會文中刻畫形象表達的內涵。比如,教學冰心的《荷葉—母親》時,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荷葉”和“紅蓮”的形象,園中的“荷葉”和“紅蓮”是實景,用“荷葉”和“紅蓮”比喻母親和自己是虛景,作者把花與人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由荷葉保護蓮花聯(lián)想到母親對女兒的愛護,突出紅蓮在荷葉的蔭蔽下的幸福。
(三)對比反省——讀懂自己
閱讀是思維的升華,是人與作品的對話,是人的自我反思。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通過大臣本質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裝的“美”的對比照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笑聲的背后是自我的反思,我們是否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童真,敢于揭示謊言,敢于挑戰(zhàn)權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給學生知識的教授以外,還要給學生精神和信仰的教誨,點點浸潤,滴滴沉淀,使初中生走向睿智,走向成熟。
(四)問題情境——思維訓練
在閱讀中訓練學生思維,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閱讀成為“質疑——解疑——質疑——解疑”的螺旋上升的過程。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可以先日前那個學生帶著兩個問題自主閱讀, “春天里的人在做什么,想什么?”,“春天里的人是怎么樣的?”,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解疑,進而深化閱讀理解。
二、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讀悟結合深度閱讀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語言的價值點,多加朗讀和體悟,以讀促悟。在感情充沛的朗讀中,引導學生的感情走向并提升感悟能力。從而在感性認知的幫助下,通過語言的表層體悟語言的出彩點,進入語言的理性提煉層次,提高其語言的自主建構與運用能力。例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品讀、誦讀,層層加深對詩歌語句及情感的理解,品味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鮮明生動的形象及詩歌中所表述的思想情感。
(二)課外閱讀拓展視野
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編撰的文章雖然質量高,語言優(yōu)美,具備非常高的閱讀學習價值,但是數量有限,不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勇敢地沖破教材內容以及課堂教學的枷鎖,重視課外閱讀訓練,幫助學生利用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與技巧來展開課外閱讀。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拓展視野,閱讀理解能力也會由量變達到質變,同時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總結閱讀方法與技能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閱讀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進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常見的閱讀方法有略讀法、精讀法、默讀法等等,在教學過程中,依據不同的閱讀內容,選取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文章。例如,學習《紫藤蘿瀑布》時,要體現(xiàn)意象的美好和雋永這兩個要素上。通過語言品析和誦讀緊密結合,在多方對話中促進理解的深入,由“賞盛”到“探不盛”巧妙化解了教學難點,將文章的理解引向深入。
(四)提供閱讀機會與平臺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不閱讀或者不喜歡閱讀,因為沒有適當的閱讀機會與平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給學生提供閱讀時間與閱讀平臺??梢栽诮虒W中依據所學內容給學生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并讓他們將課外讀物的閱讀作為一項長期的家庭作業(yè),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長久的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以開展“讀書分享會”的活動,即讓學生在閱讀完教師推薦的讀物之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并在這個分享會上與同學交流溝通。在學習完泰戈爾的《金色花》后,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泰戈爾不同時期的作品。該段時間的分享內容主要圍繞泰戈爾的作品展開,為了在分享會上有更好地所思所感分享自己的同學老師,學生就會認真完成閱讀任務。能夠堅持此種教學方法,就可以培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知識能力,而且可以發(fā)展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引導學生突破閱讀瓶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豐富學生的思維內涵等。使學生多維度閱讀思考文章,不但能聯(lián)系實際生活,也能抽象思考內涵,從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程波.靈活教學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百科論壇,2019(23).
[2]方炳煌.試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課內外,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