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
摘要:名著既是文化歷史的傳承,同時也是人類藝術發(fā)展的基石。名著當中蘊含了很多精髓,對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與拓展、文學藝術情操的培養(yǎng)、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名著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地傳承下來,就是因為其內容中所蘊含的文學魅力與語言魅力不斷地影響和感染著讀者。初中階段的學生應該著手培養(yǎng)自身文學的鑒賞能力,所以這就需要進行大量的名著閱讀,從而在名家的筆下來獲取精神的力量?;诖?,對初中語文名著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問題;對策
引言
初中語文對于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是學生思維習慣得以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這種思維需要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閱讀經典名著,感受我國文化的魅力,實現(xiàn)文化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的雙重提升。教師應當給予學生發(fā)揮自主性的機會,讓他們擁有主導課堂的權利,不要總是依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同時應當及時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更正,同時學生的語文基礎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鞏固,還能在無形之中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知。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名著閱讀不夠重視
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許多教師思想觀念陳舊,教育教學理念落后,他們更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也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只是將它當成一項教學任務來完成。在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時,如果教師引導不當,就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一味地刻板要求也只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意主動閱讀。還有些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從文章的含義出發(fā),沒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也很難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二)教學方法傳統(tǒng),學生學習興趣低
就目前教學實況來看,初中語文教師的教齡較高,其教學方法往往較為古板傳統(tǒng),一直沿用自己的教學方法,自己一個人把握課堂的主導權,不給學生自由思考以及發(fā)揮的空間。再加上初中時期的學生們貪玩好動,教師們害怕學生擾亂課堂秩序,所以往往會采用直截了當?shù)姆绞?,不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以至于造成教師“一家獨大”的情況。
二、提高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水平的對策探究
(一)指導閱讀方法,加強學生的名著閱讀理解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優(yōu)化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模式的核心目標,絕不僅是形式主義的變化,更關鍵的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名著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名著閱讀,從而持續(xù)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自主學習意識,這對教師落實指導閱讀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以往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疏于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也鮮少關注學生的閱讀生成狀態(tài),這種教學模式非常不科學,很難達到理想的名著閱讀教學目標。面對這種不良局面,教師在新時期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必須明確教學重點,積極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化的名著閱讀方法,同時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傳統(tǒng)名著走進初中課堂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慢慢失去興趣,讓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慢慢消失。教師應反思自己的教學,通過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于學習重新感興趣,這樣教師在教學方面才能夠更順暢,提高全班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個小組長。然后由小組長帶領組員進行相應的學習。例如,在學習《駱駝祥子》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同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先給小組長開一個會,告訴小組長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以及教師有什么教學任務,然后讓小組長們征求意見是否讓組員們提前預習,讓組員們提前了解這節(jié)課講什么,使組長覺得這個方法可行,然后再與教師探討。接下來如何讓同學們進行預習。在教師和小組長探討完畢后,教師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就是繼續(xù)做好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然后小組長帶著教師分配的任務,向組員們進行相應的分配。在下節(jié)課,教師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檢查小組的學習情況,通過教師檢查小組的學習情況,既能夠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能夠讓學生對于傳統(tǒng)名著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調動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
與其他題材的閱讀內容相比,名著閱讀內容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名著的內容相對來講知識點更豐富也更深奧,其內容中的人物刻畫也更加細膩,同時在情感的表達方面也更加深沉,在社會背景的表達方面也非常復雜。另外,很多名著的內容具備一定的哲學意義與作用,這導致學生在理解其內容的時候有一定的難度,這嚴重阻礙了初中生對其開展閱讀的興趣,從而極大影響了學生的名著閱讀質量。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通過打破這些壁壘的阻礙與制約,激發(fā)學生積極、自主地閱讀名著閱讀的興趣。例如,教師在進行《朝花夕拾》這部名著的閱讀教學時,本部名著內容主要通過生動、有趣地闡述其童年的故事,來表達那個時代對于人的思想的囚禁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地體會魯迅先生尋求自由解放的期望。
結束語
初中階段的學生更傾向于快餐文化,對于深奧意義的文學名著缺乏閱讀耐心,無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提高初中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閱讀能力,教師有必要落實名著閱讀教學,探索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文學閱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袁志中.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0(35):115-116.
[2]王陳.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