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惠
摘要:高中時期是完善學生生物學基礎和進一步研究生物學的重要階段,高中生物學也是學生在高考前所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隨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普及,分析高中生物學在教學過程中的新思路,能為學生帶來更加全面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不僅能擁有良好的成績,在未來也可以大展宏圖。本文將分析高中生物課堂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通過探究生活中的生物以及一些生物學規(guī)律,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高中生物學的學習,同時將生物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還能引導學生應用生物學知識來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
一、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核心素養(yǎng)是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關鍵性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和品格,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了掌握基本知識、理性思維精神、批判思維品質、基本的研究方法等,要求學生關注并了解社會與科學技術的關系,除了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外,還要掌握方法意識、情感和價值觀,并逐漸形成個人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是課程目標制定的依據,能在教育過程中體現三維目標。核心素養(yǎng)具有動態(tài)性、情景性、關鍵性和終身性的特點,指向更加明確,而生物核心素養(yǎng)是人參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活動所需要生物學知識和相關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樹立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通過生物課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如科學的生命觀、理性思維和社會責任等,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形成個人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生物課堂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策略
(一)優(yōu)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熱情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生物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特點,學生難以快速掌握,在學習中容易遇到問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現知識,指導學生高效學習,深入掌握生物知識。一方面,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情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在情境中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對生物知識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自主探究中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植物群落演變歷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計相關的動畫視頻,以動態(tài)化的方式展現植物群落的演變,并提出問題:被大火燒毀之后的森林要經過怎樣的歷程才能恢復?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圍繞“植物生長”這一知識點進行思考,由植物生長向“植物群落演變”進行拓展延伸,主動探究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設計教學視頻,讓學生提前觀看預習視頻,見證生命從無到有、發(fā)展壯大的程,并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意識到植物群落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強化對生命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利自主學習能力和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要以新課程為指導,轉變師生的地位,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開展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探究。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動手實踐操作等方式了解知識,在自學過程中獲得知識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設計趣味性探究,滲透生命觀念
在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不同,能獲得不一樣的教學效果,為此,在生物課堂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趣味性探究問題,利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滲透生命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在課堂中探究學習。以“植物成長”為例,教師指導學生設計探究性實驗,種植自己喜歡的植物,每天觀察植物的成長情況,并將澆水、施肥、日照、植物長度等數據記錄下來,詳細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為了了解光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設計對照實驗,觀察單側光照和非單側光照下植物的生長,聯系實際進行講解,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入理解所掌握的知識,在探究中理解知識,了解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探究學習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生物之間的距離,構建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加深學生對生命的認知,鍛煉動手操作能力。
此外,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素質教育下,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將科學的知識、正確的道德意識和完善的思想觀念與教學相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生物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將其運用到生產實踐中,能促進社會的發(fā)揮,而將其運用到錯誤的地方,也會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任何生命都是神奇的、鮮活的,人們必須對生命保持敬畏自信。因此,生物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教育,將其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在教學中滲透生命觀念,引導學生探討生命安全、心理健康、道德品質等問題,如將生命教育與生態(tài)教育相結合,將其滲透其他課程教學,培育學生獨特的核心價值觀,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
例如,在“人類遺傳病”的教學中,教師從生命觀念著手,以生命教育為核心構建科學的教育體系,設計與生命相關的問題,如聯系人類遺傳病設計生命安全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生態(tài)環(huán)保問題,并將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將生命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將其滲透生物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核心價值觀。因此教師要滲透生命健康知識,讓學生從生命的角度了解遺傳病的危害,認識到生物對遺傳病的作用,對生命產生敬畏之心。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觀看生命運動的視頻、借助顯微鏡觀察生命等方式,了解生活中鮮活的生命,了解生命是功能和結構的統一體,在觀察探究中感受生命的奇妙,領悟生物研究對人類發(fā)展、改善生命的重要意義,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都是極為有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緊跟科研前沿、滲透德育,使生物學教學能全面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培養(yǎng)高中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賴環(huán).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