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利
摘 要: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因此自制力較差,并不能很好的約束自身的行為。再加上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影響,從而產生上課走神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在小學語文的教育課程中,教師通過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到語文課堂中。同時,互動性教學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課堂一定的活力,使小學語文課堂產生生機盎然的現象,推動學生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性教學;實踐策略
引言
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方式還是普遍存在單一的現象,再加上教師并沒有適應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現狀,使得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一如既往的沉悶。對此,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試試互動性教學方法,增加師生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通過互動的方式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語文知識,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和激情,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
一、學習主動權的轉移
眾所周知,大部分語文教師還是采用“我教你學”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到更多的文化知識,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學生能夠主動的跟隨教師開展學習,同時學生也要全身心的沉浸在教學活動中。而“我教你學”教學方式的應用,無疑是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放置到了老師的身上,老師直接對學生介紹知識點,學生則被動的接收,久而久之這些教學方式都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厭煩感,不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度把握。對此,在小學語文的教育課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性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這種方式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放置到學生手中,通過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索,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印象,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升,同時也推動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成長、進步和發(fā)展[1]。
例如,在進行《爬山虎的腳》的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采用互動性的教學方法開展課前導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建立話題內容,如:同學們知道什么植物有“腳”嗎?勾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話題內容的探討中,推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全身心融入;其次,在引出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爬山虎的腳,組織學生閱讀文章內容,并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把他們的學習自主權給予到他們身上,引導他們通過對文章內容的閱讀探索語文知識;接著,在組織學生對任務結果進行分享,鼓勵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說明,就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利用互動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進行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掌握與理解;最后,在組織學生對文章中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總結,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鍛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這種通過對學習主動權的轉移的方式開展教學,一方面能夠充分的展示出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語文知識的自主學習中,獲得其他學習技能的發(fā)展,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成長。
二、給予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
互動性教學方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拓展和鍛煉。互動性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活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還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占有,使學生自主的進行創(chuàng)作。但是,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即便教師把主體地位“讓”給了學生,還是不放心學生的自主學習。再加上小學時期的學生他們的自制力較低,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可能并不能沉浸進去,這樣就產生了學生雖然占據主體地位,但是教師還是擁有著絕對權利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并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作。針對這種現象,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給予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的時間和空間,通過互動性教學方式了解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況,到達技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的同時,有能在教師把控中的目的。鍛煉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知識水平,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2]。
例如,在進行《晏子使楚》的教學時,首先,教師利用課前導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和激情,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活動中,方便后續(xù)教學內容的講解;其次,在趁機引出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晏子使楚,組織學生閱讀文章內容,并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開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探究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和認知;最后,引導學生分享他們的探究結果,并就學生的探究結果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通過情感帶入的方式帶領學生考慮他們遇事會怎樣,給予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強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體會和感知。這種通過給予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知識的學習和認知,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探索語文知識的樂趣,從而推動學生語文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動性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活動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小學語文的教育課程中,教師要加強對互動性教學方法的應用。利用互動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進行轉移,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自主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互動性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加深他們對文章內容的體會和感悟,推動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芳茗.淺析小學語文課堂中互動教學法的獨特性[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8):175-176.
[2]許丹發(fā).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法的獨特性探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