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榮
摘 要:青少年是中國的未來,其體質水平直接影響著綜合素質,影響著國家未來人才的質量。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身體成長的快速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發(fā)展狀況,要通過開展相關體育競技等項目,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體育熱情,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健康的體魄,保證學生在初中階段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體育;健康;教學質量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健康問題成為了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據(jù)調查,近些年,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肥胖率不斷提升,而這也反過來影響了知識性學科的學習。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僅與過去教師與家長的教學觀念有關,也與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關[1]。缺乏運動是學生健康問題出現(xiàn)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手段保證學生運動量,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此幫助學生塑造健康體魄,為學生更加健康地學習、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開展合適游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興趣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在過去,學生體育課堂參與度不夠,一方面與學生重視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學習者中心”的教學理念下,能否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成為了影響學生參與度和運動量的關鍵因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游戲教學法倡導將教學活動與游戲結合,這與體育教學多在室外的特點是相當契合的。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所教學的內容開展合適的游戲,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保證學生的運動量[2]。
例如,在“籃球”這一球類運動中的“運球”這一技巧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開展“雙人運球”的游戲。在這一游戲中,兩個學生一只手緊緊地牽在一起,另一只手運球。在運球時,二人需要逆時針旋轉,球先滾出的學生算失敗。當然,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讓兩個小組進行對抗,小組內任何學生無法繼續(xù)運球都算失敗。這一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這樣,通過游戲活動的開展,教師有效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生課上的運動量。
二、巧借分組競賽,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
無論什么樣的比賽,我們終究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就像是人生一樣,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是獨立的個體,只有融入在大的群體中才能借助大家的力量共同成長。體育競賽也是一樣,初中學生避免不了要通過彼此間的合作從而取得最好的結果。因此,在平時的實踐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培訓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具備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以《田徑》為例,在室內課堂中,老師首先需要參考課本向學生講解田徑的概念、起源與發(fā)展,然后使用多媒體設備向同學們展示田徑比賽的規(guī)則與注意事項,讓同學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田徑比賽的魅力。在課堂展示完畢后老師可以將學生帶至室外專業(yè)安全的跑道,安排學生進行自由熱身,熱身結束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短跑接力賽”,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分析彼此之間的優(yōu)勢和劣勢,自主討論與決定接力賽每一棒的選手。此時每位學生都將團隊的勝利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樣目標一致的競賽形式既能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又能培養(yǎng)每位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3]。
三、實施體育與健康的“因材施教”
初中階段學業(yè)較之小學更繁忙,而繁忙的學習任務也往往催生了學生對體育的渴望。因此就目前而言,初中生往往對體育課程充滿興趣,這種興趣不僅體現(xiàn)在心理方面,更體現(xiàn)在生理方面。而為了迎合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體育教師在對體育與健康學科進行教學時應當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體育特征,依照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實際狀況與需求為出發(fā)點編制嚴密、詳盡且可操作的計劃。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首先應當做到“善于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需求,可以盡早做出實際判斷,最終實現(xiàn)體育與健康學科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此方面,可實施的策略主要包括兩點:(1)體育教師需結合學生在不同年齡段儲備的體質與體能狀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隨著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青少年群體的體質較之以往也有所改善,是以傳統(tǒng)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針對過去青少年群體的教學方式已然無法滿足當今青少年核心素養(yǎng)的需求。為了使教學效果得到改善,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例如,針對不愿運動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開展針對性的體育與健康普及課程,而針對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體育教師則可以引入趣味體育與健康項目,以此確保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能夠得到持續(xù)保持。(2)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特征各不相同,而這種特征正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以體育教師應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不同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例如,針對初中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參與運動,如通過趣味運動來提高學生興趣,最終實現(xiàn)學生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而針對初中高年級的學生,其學業(yè)任務比較繁重,體育教師需要將體育運動轉變?yōu)橐环N幫學生放松的方式,如根據(jù)學生的運動基礎開展門檻較低、娛樂性較強的籃球競技比賽等,以此實現(xiàn)學生健身實踐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傮w而言,這個過程對學生后續(xù)體育與健康的學習及其在社會中的發(fā)展均具有切實而深遠的積極意義。
結束語
總之,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體育教師應當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結合實際不斷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做出深化,以此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芳.實踐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體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6):96-97.
[2]孫峰.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天津教育,2020(21):12-13.
[3]張新.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實踐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