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柳
摘要:當前關(guān)于如何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如何更好地引入課程教學,成為困擾高校教師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一大難題。本文結(jié)合上級文件指示精神,認為各課程通用的思政元素主要有八大塊,即厚植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敢于有夢追夢、發(fā)揚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養(yǎng)、珍惜青春韶華、增長知識見聞、踐行中國精神,并對其進行設(shè)計,以供在該問題上尚有疑惑的高校教師打開思路。
關(guān)鍵詞: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設(shè)計
根據(j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guān)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及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shè)指導綱要》中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shè)幾個主要指示精神,高校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課程知識及學生實際,深挖思政元素,在課程教學內(nèi)容設(shè)計上主要涵蓋如下內(nèi)容:
一、厚植愛國情懷
導入(課程教學中,找到合適切入點后,以下同):當下一部分大學生境界還不夠高、認識還不夠明確的實際情況,高校教師就應重點引導他們志存高遠,心系祖國和人民,胸懷愛國愛民之心,為國家、社會做出應盡貢獻。
解說:愛國主義情感,是這個世界上最真摯、最深刻、最長久的情感。新時代大學生就要發(fā)揚歷代中華英雄將祖國和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舉例:回顧我們近現(xiàn)當代約兩百年歷程,一批批仁人志士,為贏得民族獨立解放,為祖國建設(shè)發(fā)展,播撒青春熱血,甚至英勇獻身。
以石達開、劉永福、馮子材等人為代表的愛國民族英雄,他們保家衛(wèi)國,拋頭顱灑熱血,走過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歲月;以袁隆平、黃大年、魏乃文等人為代表的廣大科學家,他們?yōu)樽鎳茖W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一批批感動中國人物,一位位最美醫(yī)生、最美教師等,無不表現(xiàn)出對祖國深沉的愛。
小結(jié):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精神境界。
二、堅定理想信念
導入:理想和信念是照亮人生前進的燈塔,是鼓舞斗志、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堅定信念并為之奮斗,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學生一踏入社會就將遇到各種挑戰(zhàn),要懂得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解說:做到“三信合一”,即有信念、信心、信用。要堅守信念,不因挫折而退縮,不因失敗而氣餒,在艱難困苦中砥礪品質(zhì)、磨煉意志、保持定力。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講求信用。
舉例:清朝文學家蒲松齡,曾多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但他絕不自甘氣餒服輸,寫下自勉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以項羽破釜沉舟、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激勵自己,不要放棄理想信念,寫出了名著《聊齋志異》。
小結(jié):要珍惜自身價值,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氣概大膽闖社會。要時刻恪守信用,以誠信為本,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努力讓社會接納和給予你。
三、敢于有夢追夢
導入:每個人都一定要會做夢、敢追夢、善成夢,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結(jié)合起來。新時代大學生要始終懷有夢想,更要敢于追逐夢想,善于成就夢想。
解說:新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新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每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時代使命。
舉例:可選取本學院本系本專業(yè)優(yōu)秀畢業(yè)生。我們系有個師兄,他說要辭去在城市里的工作,回農(nóng)村老家搞特色種植養(yǎng)殖。一開始同學們都嘲笑他,繁華而熱鬧的大都市、輕松而優(yōu)雅的寫字樓上班,他竟甘愿放棄,回那偏僻貧困的大石山區(qū)去,那大學不是白讀?但他還是毅然回去了,利用他在大學里學到的專業(yè)知識,還有他自己出色的情商、營銷能力,沒幾年就真的致富了,成了遠近聞名的農(nóng)民企業(yè)家。
小結(jié):大學生志存高遠,自覺按照國家夢和民族夢的要求錘煉、提高自己,永葆赤子之心,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追夢的征途中成就事業(yè)華章。自覺將國家和人民的培養(yǎng)之恩,融入到家國夢想實現(xiàn)的過程當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就夢想,報效祖國和人民。
四、發(fā)揚奮斗精神
導入: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斗來實現(xiàn)。
解說:引用晚清人物曾國藩名言“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大學生們在有了理想信念后,還要砥礪奮斗,勇?lián)鷷r代重任。
舉例1:廣西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心系群眾、盡力工作、無私奉獻,用奮斗書寫著屬于她的“秀美人生”。
舉例2:電影《我和我的家鄉(xiāng)》曾引起熱烈反響。其中,一位位主人公奮發(fā)圖強,投身家鄉(xiāng)教育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脫貧攻堅等,譜寫著一曲曲催人奮進的壯麗之歌。
小結(jié):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就要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勤奮學習、掌握本領(lǐng),在困難挫折中不斷奮起,在乘風破浪中勇往直前,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
五、增強綜合素養(yǎng)
導入:要增強綜合素質(zhì),就要學會自理、自立、立身、自強。
解說1:學會自理。要把握當下,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學會處理與同學、老師、社會的關(guān)系,堅守良知底線,走正道謀事創(chuàng)業(yè),不讓非法利益湮沒良知,不沾染不良風氣。
解說2:學會自立。教育學生立志的重要性,大學生就應志存高遠,報效祖國、回報社會。我們都是成年人或即將成年,要立大志做大事。未來的人生怎么走,影響到一輩子。
解說3:學會立身。在社會需要生存發(fā)展,都會面臨實際問題。希望學生們在大學期間掌握一技之長,不管學什么專業(yè),都要把技能練好、本領(lǐng)學好,有專業(yè)知識、過人見識。
解說4:學會自強。自強首先要強健體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未來要工作幾十年,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是實現(xiàn)理想的基礎(chǔ)。
小結(jié):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一定要鍛煉身體,同時還要加強意志。學校會培養(yǎng)學生們的智商、情商、逆商、財商,面對逆境如何鍛煉自己的意志力。社會競爭是常態(tài),努力造就更優(yōu)秀、更強大的自己才是制勝的法寶。
六、珍惜青春韶華
導入:立志是方向,篤行是路徑。遠大的志向,需要以踏實勤奮的學習為支撐。青年是苦練本領(lǐng)、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
解說: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那就總會有目標,有前途,有奔頭,有希望。或許下一個傳奇人物就是你。祝愿你們一生進取,一世芳華;不懈努力,好夢成真。
舉例:唯有好好珍惜在校時光,才能做新時代追夢人。很多大學生敬仰的企業(yè)家、文藝家、科學家等,都是典型例子。比如科學家袁隆平,早在大學期間,就想著水稻畝產(chǎn)一千公斤、稻苗長得像樹一樣高、在海上和沙漠里種稻子……這些理想,絕大部分在他活著時,經(jīng)過刻苦鉆研,都成功實現(xiàn)了。
小結(jié):大學生們就要緊跟時代召喚、珍惜青春年華,勤奮學習、立志成才,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來做個對社會、對家鄉(xiāng)有用的人。帶著朝氣蓬勃的勁頭、堅如磐石的信念、堅忍不拔的毅力,抓住機遇、掌握本領(lǐng),不辜負國家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七、增長知識見聞
導入:如今是一個信息飛速爆炸、知識更新很快的時代,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跟上形勢,不被淘汰。
解說1:要做到時刻更新知識,始終自強不息。
舉例:以貧寒學子林萬東為例。他出生在云南一個貧困山區(qū)。他們姐弟仨都在上學;爸爸因有腰傷和腦梗沒法干重活;家里的經(jīng)濟負擔和生活重擔全壓在媽媽一人身上。林萬東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一刻,還在工地幫媽媽干活。而收到大學通知書,只是他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解說2:要充分激發(fā)潛能。
舉例:以深圳大學網(wǎng)紅校長李清泉又一次上熱搜作為切入點。他在2019級畢業(yè)生寄語中提道:所有光榮的背后都是苦難。若不是生活、情懷、使命所迫,誰愿意把自己搞得那么才華橫溢?
小結(jié):一則,前行的路不可能沒有任何波瀾。或者被生活、學業(yè)所迫,比如前文提到的林萬東;或者被情懷、使命所迫,比如航天員楊利偉。二則,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等待被激發(fā)。希望學生們在今后的道路上,充分激發(fā)潛能,面對一切挑戰(zhàn),展現(xiàn)新時代大學生風采,活出最好最美的自己。
八、踐行中國精神
導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它的成功,宣告了“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星座部署的全面完成,也踐行并昭顯了新時代的“中國精神”。
解說:一定要做積極奮發(fā)的有為青年,堅決不做碌碌無為、懈怠消極的“躺平者”。為國、為民、為己,皆為有為。同時,要正確處理好為國、為民、為己這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始終把個人前途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青春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舉例:用“平均31歲,奮斗26年”的“北斗”人故事與學生共勉。這支研發(fā)隊伍是以80后、90后為主力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1歲。大到原子鐘,小到螺絲釘,均由這支年輕的隊伍打造。整個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100%國產(chǎn)。
小結(jié):正是我們中國一代代有為青年,懷著永不服輸?shù)闹練?,砥礪前行,拼搏不止,傳遞了中國精神,書寫了中國夢想,創(chuàng)造了中國速度和“北斗神話”,彰顯了中國力量,實在值得各位學子學習。
九、結(jié)語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教師可以從多方面深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到切入點,以由信念到為之奮斗,由夢想到轉(zhuǎn)化實踐,由典型到不斷激勵,由引導到獲得啟發(fā)等為策略,以鮮活全新的事例、深入淺出的道理、扣人心弦的語言、飽含深情的表達,課上課下、網(wǎng)上網(wǎng)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學生。
高校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在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自覺將個人發(fā)展與國家、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當今大學生作為天之驕子、青年一代,有抱負、有知識、有使命感,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教師要以身垂范,并告誡學生,接好新時代的接力棒,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不息,同時也為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打拼不止。
參考文獻:
[1]史宏月.新時代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文化理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5):27-31.
[2]金堅.大學生當有愛國主義情懷[J].人民論壇,2019(12):132-133.
[3]田旭明.關(guān)于家國情懷重要論述的精髓要義[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12):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