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娟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單元刻畫了個性鮮明的動物,表達了作者的濃濃喜愛。每一篇選文都有不同的側(cè)重點和層次性,帶有特定的功能,但只按照課時逐篇教授又會是割裂、單一的。就像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案星椤边@一詞是在一段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情緒和情感的心理活動。因此立足于單元整體教學的觀念進行課型優(yōu)化,使學生對“表達情感”這一要素的理解深刻、系統(tǒng),具有發(fā)展性,喚起學生對讀寫意愿的真摯表達。
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觀念構(gòu)建整體教學模式,打通課文與課文之間的阻隔,本著“用課文教語文”的宗旨,整合本單元的內(nèi)容,讓課文實現(xiàn)其功能。我們把教學過程分為了單元整體課、基礎(chǔ)研讀課、閱讀延伸課三類課型。每一類課型都包含著具體的分課型分課時,各課型間既橫向遞進,又有一個縱向的聯(lián)系。單元整體課型包括單元感知課、整理復習課、單元評研課、實踐活動課;基礎(chǔ)研讀課包括精讀引領(lǐng)課、習作指導課和習作評改課;閱讀延伸課包括組文閱讀課、整本書閱讀課。
“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單元包括單元主題頁、三篇精讀課文、習作和語文園地這幾個板塊,形成完整有機的習作單元課程資源。通過研讀教材,依據(jù)單元目標,從整體出發(fā),我們將本單元的課型做了如下安排(見下表),這樣就從單元教學任務,完成了“前置預學—學習研讀—綜合閱讀—實踐活動—評價反饋”的優(yōu)化重組。
表:四年級下冊“作家筆下的動物”單元整體教學安排
續(xù)表
1.單元感知課
教學流程為:自由通讀課文—集中識字—感知課文內(nèi)容—小組交流研討—教師概括總結(jié)。通過一個課時達成,安排在第一課時。
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調(diào)動學生對“動物朋友”的學習興趣。在前置預學的基礎(chǔ)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貓》 《母雞》 《白鵝》。在生字學習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識記生字、詞語,為后面課文的學習掃清障礙。通讀本單元四篇課文,讓學生了解作家眼中和作家筆下的動物是什么樣的??梢宰寣W生畫出能表現(xiàn)動物特點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總結(jié)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特點。讓學生概述作家筆下高傲的白鵝、好斗的白公鵝、性格古怪的貓、慈愛的母雞這些動物的整體印象,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形象。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單元學習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2.整理復習課
教學流程為:激情導入—主題交流—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課堂總結(jié)。通過一個課時達成,安排在第十課時。
以語文園地為導向,整理本單元的學習要點。在“交流平臺”板塊進行合作交流,找本單元中印象深刻的句子,談收獲體會。“識字加油站”板塊讓學生了解形聲字的形旁與漢字字義的聯(lián)系,學習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本課單元當中的生字?!叭辗e月累”要求學生能熟練背誦古詩《蜂》,借此可以延伸關(guān)于動物的其他古詩。整理復習課旨在圍繞單元將本單元字、詞、句、篇進行梳理,積累語言并分享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完善已有知識結(jié)構(gòu)。
3.單元評研課
教學流程為:回顧舊知—課堂檢測—講評點撥—鞏固練習—課堂總結(jié)。通過一個課時達成,安排在第八課時。
單元評研課是指導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的基礎(chǔ)知識進行復習鞏固訓練的一種課型。通過綜合性練習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學以致用,落實到實際中。教師用適當?shù)念}目對學生進行檢測,以“單元檢測試題”為載體,包括寫詞語、選擇題、句子練習、課文回顧、積累運用、口語交際、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等題型來實現(xiàn)檢測。教師的講評重點解析學生出錯率高的試題,更重要的是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總結(jié)。
4.實踐活動課
教學流程為:制作動物名片—交流贈予—講述趣事—課堂總結(jié)。通過一個課時達成,安排在第11課時。
用設(shè)計創(chuàng)意動物名片的方式開啟實踐活動課的序幕。畫一畫動物的樣子,寫一寫動物的特點,剪一剪名片的樣式,說一說名片的介紹。在實踐活動中把學習興趣推向一個高潮。把自己制作好的動物名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并講述和動物之間發(fā)生的趣事,在制作和交流中感受動物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與別樣的溫暖動物。
1.精讀引領(lǐng)課
教學流程為:課前三分鐘演講—緊扣要素,學習課文—小組探究,交流匯報—質(zhì)疑研討,課堂總結(jié)。通過三個課時達成,分別安排在第二、三、四課時。
教師運用“前置小研究”,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課文的內(nèi)容。第一步是讀通、讀明白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第二步是分析作者筆下的動物有什么特點,從哪些詞句讀出來的?第三步是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嘗試著運用。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因此第13 課《貓》 圍繞通過多方面列舉事例來表達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這一主線探討。第14 課《母雞》 需要讓學生體會作者對母雞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第15 課《白鵝》 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找找作者如何用富有趣味的語言描寫動物的特點。
2.習作指導課
教學流程為:明要求,選材料—說內(nèi)容,互交流—定中心,列提綱—抒情感,寫作文。通過一個課時達成,安排在第六課時。
習作指導課是在精讀引領(lǐng)課和組文閱讀課之后,對體會情感有更深的理解和學習到欲揚先抑、明貶實褒等的表達方法的基礎(chǔ)上,以指導學生將掌握的讀寫技能在習作實踐中加以運用的一種課型。本次習作寫“我的動物朋友”,重點是寫出動物的特點。要求結(jié)合情境,根據(jù)需要介紹我們的動物朋友,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喜歡什么動物,這些動物有什么特點,能運用或者創(chuàng)設(shè)情境從不同的角度來說,如可以說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生活趣事等。交流后便在課上完成習作,引導學生用上積累的詞句,寫出動物的特點。
3.習作評改課
教學流程為:總結(jié)導入—舉例評講—矯正修改—交流賞析—課堂總結(jié)。通過一個課時達成,安排在第七課時。
習作評改課是繼習作訓練之后,在對學生已完成的習作進行批改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綜合評析和修改指導的一種課型。這個單元的習作訓練要求是:運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或自己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向別人介紹自己熟悉的動物朋友。因此評改要以評價標準緊緊圍繞這個核心進行。教師的舉例講評要重點評改習作中的動物特點是否鮮明,趣事是否生動。除了教師的舉例講評,還可以從小組中各選取一篇需要改進的例文小組合做評改,學生之間進行小組間的互評。對習作中出現(xiàn)的佳作,教師給予誦讀和賞析,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評講,評價修改后教師對本次習作做總結(jié),學生課后謄抄習作。
1.組文閱讀課
教學流程為:明確讀書方法和目標—理解選文內(nèi)容—得法用法—自讀自悟—分享收獲。通過一個課時達成,安排在第五課時。
此課型用于精讀課文后的教學。運用對比閱讀的方式,將教材的課后鏈接從精讀課中分離出來,再補充幾篇同主題的類文,進行自主閱讀。閱讀內(nèi)容為教材課后鏈接中夏丏尊和周而復寫貓的片段,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借助《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引導學生閱讀其中的 《老貓 (節(jié)選) 》 《貓婆 (節(jié)選) 》 《白貓王子七歲(節(jié)選) 》。
讓學生借助自學提示,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遷移學習作者對動物特點的具體描寫的方法。將在精讀課上獲得的讀書方法運用于學習實踐之中,以增強獨立自學的能力。
2.整本書閱讀指導課
教學流程為:談話激情導入—內(nèi)容概述導讀—閱讀方法指導—小組交流研討—教師概括總結(jié)。通過一個課時達成,安排在本單元最后的第十一課時。
通過對“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主題的單元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動物是我們?nèi)祟惖呐笥?。推薦學生閱讀沈石溪的《斑羚飛渡》 這本書。在教師的導讀中借助精彩片段激發(fā)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人與動物之間感情的方法。小組研討是讀書的又一次交流,也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又一次擴展。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為目標。因此在教學準備中要“以學定教”,不可忽視教師的整體備課和學生的整體前置學習兩個方面?!罢w前置預習”就是在單元教學之前,以“前置小研究”為載體,給學習提供自學的支架,引導學生以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jù),來感知教材內(nèi)容、基礎(chǔ)知識、訓練重難點、習作要求和展示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法。
“整體備課”本著以學定教的原則,從整體出發(fā),遵循一條訓練主線,圍繞每一個課時的重難點,統(tǒng)籌安排教學任務。例如本單元中讓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luò),學生的學習目標會進一步被明朗化。這就需要教師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單元主題,理解教材,抓住語文要素,確定教學目標,設(shè)計教學過程等。
用生本的教育理念,以單元主題為框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圍繞單元主題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設(shè)計與整合的教學課型優(yōu)化,可以減少單篇文章的授課時間,還學生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將學生通過預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不必多講,將每一個單元的文章看成是一個整體,摒棄碎片化閱讀。節(jié)省下的課時用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內(nèi)容相銜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閱讀與學習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閱讀與實踐,將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轉(zhuǎn)化為基本技能,以實現(xiàn)以閱讀為線索的“大語文”閱讀教學和語文實踐應用。
2022 年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jié)合。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把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是否自覺、是否能抓住重點,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語言、風格等是否理解等這類指向個人的評價轉(zhuǎn)向小組成員之間是否能相互合作、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的評價方式,可以強化學習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有效交流,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完成本單元的讀寫目標。從評價個人到評價小組,從學生自評到學生互評,用有效的評價反饋催化讀寫結(jié)合,進而在“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單元整體的學習中體悟到人與動物的深情。
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優(yōu)化課時內(nèi)容、建構(gòu)以單元為整體的結(jié)構(gòu)化教學設(shè)計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研究的趨勢。我們構(gòu)建的三類九種課型適用于語文教學中整合閱讀、深度閱讀、由讀向?qū)懙冉虒W任務的實施,非常有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表達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