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薇
“對話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形式,其對話貫穿于教材學習的始終。在課堂上通過“對話教學”,學生可以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諸種技能的練習。小學英語課堂上的“對話教學”其實是利用課堂上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強化學生英語表達意識及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綜合技能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由于教學實踐尚不長,某些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話能力,需進行課程革新,讓“對話教學”更好地發(fā)揮應有的教學效用,提高學生英語對話與交際能力。
一、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應用原則
(一)具體性原則
要改善當前小學英語課程中“對話教學”的手段,教師務必遵循對話的生活性原則。其具體體現在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將教材中的學習內容進行全面的生活化還原,以此幫助學生在更好地學習課程內容的同時強化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生活性原則的第二層意思就是教師要保證對話教學的本質性目的得以體現,即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其能夠達到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進行正常交流的學習效果。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多加思考,從而創(chuàng)設出科學、合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二)趣味性原則
教師要保證師生間或同學間的對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是保證學生能夠對其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同時是有效提高學生課程參與熱情的重要保證。傳統(tǒng)教學中的對話之所以不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師使用的教學手段以及開展對話的內容缺乏趣味性。而小學生本身對英語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又不夠強,這就會導致他們在面對課堂中的對話教學時呈現出一種抗拒的心理。所以教師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對話表達能力而進行課改時還需要兼顧對話內容的趣味性。
(三)平等性原則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平等性原則首先要強調的就是對話的態(tài)度。作為心理認知層面的態(tài)度問題,要想實現師生間平等對話,就需要教師既能保證語文素養(yǎng)的專業(yè)形象,以平等、謙和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以真誠的態(tài)度感染學生,極力營造一種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此外,也強調對話的方式,因為只有方式平等,師生之間的對話才有可能真實進行。對話平等不僅是指師生之間的發(fā)言機會均等,而且指其交流方式應該圍繞教學內容,師生之間進行和諧、自由、開放的對話。這種平等對話的高層次境界,其平等不是刻意的降低、拔高與認同,而應是自然暢達的碰撞與融合,是一種具有價值意義的課堂生成。
二、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應用途徑
從上述的內容中,我們能夠清晰地了解到當前課程開展中正面臨的問題,同時還能夠明確進行課程革新和改善時應注意的原則。而根據這些內容,教師就可以在進行課程革新時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的問題再次出現。對此,筆者從這樣幾個角度提出相應建議:
(一)從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參與英語課程對話的熱情
教師要想更好地應用“對話教學”這一手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口語的對話表達能力,就可以從課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出發(fā),調動起學生參與課程的熱情,使其能夠更輕松地應對課程,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此,教師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進行相應的課程設計:
第一,教師可以利用Free talk的形式來進行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利用師生間的友好溝通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之后再與其進行引導式對話,將對話的主題逐漸向本節(jié)課程中的重點內容方面靠攏,從而讓學生能夠利用同導入環(huán)節(jié)相同的情緒進行相應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整體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譯林版四年級英語上冊中“Unit 7 How much?”章節(jié)的教學時,就可以先利用“How much is your schoolbag?”“How much is your pencil-box?”等日常溝通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對話,再根據他們的回答進行課程的引入,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提高他們的對話能力也有一定的意義。
第二,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來開展課程導入。游戲是最能夠激發(fā)小學生課程參與熱情的一種教學方式,當他們面對自己不甚熟悉的語言系統(tǒng)時,利用簡單的小游戲調動情緒則是最好的放松方式,能夠對其對話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課程中形成對話思維
教師還可以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教學變革,使課程教學形式更為豐富,從而達到利用不同手段開展對話,使學生形成良好對話思維的目的。對此,教師可以嘗試在課程中以書本教材內容為主題,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并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情境之中所表達的對話內容和情感,進而使其能夠從中學習到相應的課程內容,形成更具體系的對話思維。而要巧妙地在課程中創(chuàng)設相應教學情境,使課程中的對話更具實效性,教師就可以先嘗試借助實物與圖畫的形式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從小到大所能夠接觸到的環(huán)境是以漢語言為主,所以他們腦海中的漢語言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而英語從文化背景到表達方式皆與漢語不同,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對話能力時,首先要做的就是鍛煉其英語對話的思維意識,而圖畫又是世界范圍內通用的一種表達方式,譯林版小學英語課本的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色彩鮮艷、生動美觀的圖畫,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教學配圖甚至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物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五年級英語上冊中的“Unit 5 What do they do?”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運用句型“What do you do?Im... 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brother...do?He/She is...”談論社會各種職業(yè)及其特點。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語,所以學生學起來不會有陌生感。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描述圖片內容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辨別職業(yè)的對話。在此,教師應將重點放在訓練學生語言的流暢性上而不是準確性上,讓他們敢于開口、樂于開口。之后再讓大家通過自身的了解以及聯想進行角色對話。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接受課程學習的內容,而且能夠在課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表達能力和聯想能力,體驗到學英語、說英語的成就感。
(三)以不同形式進行實踐,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對話能力
教師還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突出課程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以此來強化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對話能力。因為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性訓練,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建立起一種新形式的語言體系,強化實際生活中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實踐性對話教學時,就可以優(yōu)先利用機械化實踐的方式來開展。“機械化”對話教學指的就是在教師將課程講述完畢后,帶領學生以既定的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相關記憶,而開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帶領大家齊聲朗讀文章內容,讓學生兩兩成組相互進行提問訓練,或給予每名學生一分鐘時間依次進行課堂發(fā)言等。這樣就能夠在加深他們對課程記憶的同時,有效鍛煉自身的表達能力,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自身的英語表達體系,而學生在與同學或教師的互動性練習中甚至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教師更具針對性的指導,這對完善自身的對話表達來說更具積極意義。
而除了機械化的實踐練習法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發(fā)展、社會熱點內容,或者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對其進行意義性實踐訓練。意義性實踐訓練所指的就是讓學生在基礎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換詞、換句、表演等進一步的對話實踐練習,這是徹底提高學生對話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此,教師就可以根據上述一些因素將教學情境進行轉變,之后再引導學生對已有的表達形式進行相應變動,以此豐富他們的表達手段,強化其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利用課堂上的“對話教學”對學生進行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確實能夠給學生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優(yōu)勢。但教師若想讓這種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實效,還需要對當前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之后再對課程開展中需要注意的原則性內容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夠保證課程的開展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相關能力,促進其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