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要: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課堂的目標,不僅要提高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力,還需要能夠加強對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綜合培育。在此過程中,需要從“讀思達”教學模式入手,增強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對于基礎上概念知識進行閱讀,綜合探究性知識進行思考,以及對于化學知識的內化和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加強學生的化學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在教師科學教學方法的帶領下深入的探究化學知識,從中挖掘化學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只有充分落實“讀思達”的教學策略,才能夠讓學生將表面化的知識轉變?yōu)閮仍诘暮诵乃仞B(yǎng)。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讀思達”教學法;課堂實踐
引言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的責任不僅需要給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化學常識,而是需要帶領學生在化學領域內去探究更多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科學,并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化學對于日常生活所發(fā)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價值。因此在課堂上就需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重視“讀思達”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靈活應用。因此,本文章主要圍繞著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思考、表達以及實踐等幾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剖析,提升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一、全面精讀教學教材,掌握課本基礎知識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首先應當明確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然后帶領著學生全面學習化學課本上的一些概念性知識,在此過程中應當給學生傳授精讀學習的技巧。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以及課堂導學環(huán)節(jié)中都能夠給予自身對于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進行相互之間的討論?;凇白x思達”模式,教師需要從閱讀教學開始著手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在概念性知識講解以及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1]。也就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讀懂化學的符號,通過閱讀了解一些化學現(xiàn)象的實際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化學實驗中,就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內容能夠充分掌握實驗的流程和步驟。例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一必修一“氯氣以及氯的化合物”一課時,學生通過對于化學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閱讀和吸收,可以充分了解氯氣的化學概念,并且以此為基礎學習與其相關的化學實驗。通過對于課本知識的精細化深度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表面化的知識,還可以對于已經(jīng)內化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思考,這樣就進入到“讀思達”教學模式的第二個階段。
二、開展化學課題思考,加強學科探究意識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學生應當具備對于學科知識進行自主思考和獨立探究的能力,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課程的要求與目標,落實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素養(yǎng)培育。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開展相應的化學課題,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進行充分的思考。根據(jù)教師所發(fā)布的化學課題,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從而可以在課堂上分享大家對于化學課題的見解。在小組合作中彼此分工,有的學生負責搜集化學課題相關資料,有的學生負責記錄小組討論結果,這樣各司其職的過程中學生都為了探究化學課題而努力,從而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思維交換的過程中產生更多新的思考[2]。例如,在學習“防治二氧化硫對環(huán)境的污染”一課時,學生需要針對本節(jié)課的綜合課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從中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質以及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就需要學生結合課本上的知識以及一些課外資料對于二氧化硫的污染和防治進行深入思考,總結防治的具體方法。在這樣的化學知識學習中加強學生的學科探究意識,并且能夠讓學生秉持綠色化學的理念,認識到化學對于生活帶來的一些危害,然后堅持科學的態(tài)度和精神去及時削弱化學實驗的危害性。
三、注重化學問題表達,促進知識靈活應用
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學生在其中不僅要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能夠勇于提出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從而幫助學生在探究化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能夠注重對于一些難點知識的問題表達,讓學生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在課上用清楚的語言表達出來,讓教師能夠明白學生在哪一部分的學習中還存在問題。例如,在學習高一必修二“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一課時,教師需要充分整合教材中的知識點,讓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應用,并且可以闡述課本上一些化學原理,在教師驅動性問題的設置下學生能夠具備更加清晰的頭腦和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依然要堅持核心素養(yǎng)導向,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fā),讓他們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靈活應用。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在其中針對課本的核心知識點進行辯論,能夠在辯證思維下對于化學知識形成新的見解,并且表達出自己的學習體會[3]。
四、銜接化學實驗教學,落實核心素養(yǎng)目標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重要的不只是書面知識的教學,與其同等重要的還有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化學課程中踐行“讀思達”的教學模式,最終都需要通過化學實驗得到證實,從而考察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的能力。因此,在書面知識教學后,教師需要給學生銜接化學實驗教學,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4]。例如,在學習“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轉化”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利用化學實踐過程展現(xiàn)出鐵與其化合物在實驗中的現(xiàn)象和反應,基于這一實驗過程可以讓學生直觀認識到鐵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實現(xiàn)含有不同價態(tài)同種元素的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這樣的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承接“讀思達”教學模式的拓展性學習,還能落實對于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通過“讀思達”教學模式,分別從帶領學生進行化學基礎知識的閱讀,化學課堂的深入思考以及化學問題的表達和應用等方面進行分析,再加上課堂對于化學實驗的探究,可以讓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產生更為全面的理解,靈活運用化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小溪.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探究[J]. 教育研究, 2021, 4(2):154-155.
[2]李才淮.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研究[J]. 試題與研究:高考版, 2020(13):1.
[3]蔣新征, 張雪泳, 鄭柳萍. “讀思達”教學法在高三”主題式”綜合實驗活動復習課中的應用[J]. 化學教與學:下半月, 2021(4):63-65.
[4]王孝紅. 基于”讀思達”模式的高中化學深度學習[J]. 廣西教育, 202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