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浩浩
摘? 要:音樂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審美觀念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優(yōu)勢。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在小學教育階段更加注重音樂教學,也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唱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音樂素養(yǎng)
音樂學科是小學教育的一門重要藝術課程,其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合唱是以群體歌唱為主體的表演藝術形式之一,其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并且要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情況,組織多樣化的合唱活動,讓學生能在趣味合唱、合唱競賽等不同的活動中掌握相應的歌唱技能,加深對音樂作品的領悟,實現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
在日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著重教授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借助音樂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強化音樂情感體驗,促進其對音樂文化的理解,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開拓審美思維,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健康的人格。小學音樂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能借助音樂更好地凈化學生內心,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帶給學生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充分發(fā)揮出了音樂學科的教育價值。
合唱是音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合唱的方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部分學生的音樂基礎比較差,在演唱中需要將很多時間投入到音準、識譜上面,從而影響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而合唱教學則可以讓學生的音樂學習高度趨于統(tǒng)一,幫助學生有效學習音樂基礎知識,使學生的合唱活動更加富有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演唱準確性、和諧性的提升,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合唱活動中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會出現不敢開口歌唱的情況,通過合唱教學則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勇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參與到合唱活動中,也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在合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策略
1. 營造良好的合唱氛圍
音樂是一門以聽覺為核心的藝術課程。在引導學生開展合唱教學時,教師要先指引學生學會聆聽,在聆聽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體會合唱帶給自己的震撼,并指引學生對音樂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促使學生能在合唱中增強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合唱氛圍,創(chuàng)建良好的合唱環(huán)境,促使學生可以真實地感受合唱,體會到合唱的快樂,進而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合唱教學中,實現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開展合唱教學時,要求學生要做到緊密合作、相互配合,這樣才能保證合唱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讓學生找準自身在合唱中的定位,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讓學生明白個人的歌唱能力再強也難以獲得良好的合唱效果。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通過開展合唱教學可以很好地強化學生音樂聽辨、唱讀、欣賞的能力,學生在合唱中不僅要唱好自己的聲調,還要傾聽其他學生的演唱。尤其是在高低聲部合唱練習中,兩個聲部的學生更要做到緊密配合,這樣學生才可以在獲得和諧的聲部效果的基礎上,實現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3. 組織開展合唱競賽
合唱競賽可以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在合唱競賽中,學生既要保證自己組的良好配合,也要對其他小組的合唱情況進行評價,這對于學生音樂聽辨、欣賞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幫助。在過去的合唱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方式相對比較單一,往往會將整個班級看作一個合唱團隊,然后讓全體學生開展合唱練習。在合唱中,教師會指引學生圍繞同一首曲子不停地練習,讓學生感覺合唱活動枯燥乏味,參與合唱的熱情不高,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合唱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會制約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此,在組織學生開展合唱教學時,教師要主動轉變自身的教學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充分激活學生的合唱興趣,指引學生開展高質量的合唱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合唱隊,每個合唱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唱曲目,將合唱空間留給學生,通過兩個合唱隊的學生競賽的方式來完成合唱教學,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便于學生有效掌握音樂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4. 關注聲樂技能培育
聲樂技能是合唱教學中的關鍵部分,學生具備良好的聲樂技能,可以在合唱中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合唱強調的是聲音“統(tǒng)一”,通過統(tǒng)一的聲音來形成和諧的音響效果。因此,教師在合唱教學中還應該引導學生從聲音訓練出發(fā),逐步地開展節(jié)奏、咬字、音準等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聲樂技能,使學生可以更加流暢地完成音樂合唱活動。在合唱中,咬字、吐字也很關鍵,其決定了合唱效果。教師在指引學生開展咬字、吐字訓練時,要讓學生明確字的結構、發(fā)音過程,確保字的出聲、保持、歸韻,實現字正腔圓。通過良好的聲樂訓練,提升學生的聲樂技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六年級下冊《歌聲與微笑》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歌聲與微笑》的伴奏音樂,引導學生對這部作品的音樂節(jié)奏進行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隨后,教師播放1989年春晚歌曲《歌聲與微笑》的視頻,指引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并讓學生討論這首歌曲表達的情感。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發(fā)聲練習,用“啦”模唱歌曲最后一句,鼓勵學生嘗試傳遞歌曲快樂的情緒。在學生模唱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辨能力,讓學生準確聽辨歌曲節(jié)奏,并利用“啦”發(fā)出標準的樂音。學生模唱結束后,教師指引學生學唱曲譜,提升學生的唱讀能力。在唱譜曲階段,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指引學生通過小組合唱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由小組中歌唱能力強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進行演唱,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唱準。在唱曲譜完成后,教師為學生整體示范演唱一遍歌曲,讓學生從整體上對歌曲產生印象。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先練習歌曲的第一部分,在這一部分練習中教師先指引學生進行單獨練習,然后進行合唱,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學會。在歌曲的第二部分練習中,有兩個聲部,難度相對比較高,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習這兩個聲部,要求學生在合唱過程中注重表情的處理。在學生學好各部分演唱要點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演唱情況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唱來全面把握《歌聲與微笑》這首歌曲的演唱要點。各小組合唱訓練完成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平臺,讓各小組學生進行合唱競賽,由其他小組和教師共同打分,最后選出合唱最好的小組。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保持歡快的情緒,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欣賞、理解作品內涵,促進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結束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合唱教學可以優(yōu)化音樂課堂活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音樂聽辨、唱讀、欣賞等能力的提升,促進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鄭青松. 加強合唱教學,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J]. 新課程(上),2018(5).
[2]湯雙鳳. 淺談在合唱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7).
[3]史婷. 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如何有效開展[J]. 中華少年,2018(25).
[4]楊柳. 如何提升小學階段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效率[J]. 讀寫算,2018(32).
[5]郎榮榮. 小學班級合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J]. 黃河之聲,2020(18).
[6]林麗霞. 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 科普童話,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