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仙厚
摘要:復旦大學講師陳果說過:“心懷興趣和好奇心,靈感永不枯竭?!迸d趣帶動求知欲,怎樣才能帶動學生們的興趣呢?玩游戲,玩學生們感興趣的游戲,將游戲靈活運用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們的靈感和活力,積極營造寬松、舒適、踴躍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利用資源設計有效的語文教學,把游戲情景融入其中,在著力抓好學生們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游戲教學;策略
復旦大學講師陳果說過:“心懷興趣和好奇心,靈感永不枯竭?!迸d趣帶動求知欲,一個快樂的孩子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娛樂中進步、在游戲中把知識點記牢,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把學生的積極快樂的一面調動起來,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心理和身體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境”——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喚醒學生以往記憶
低年齡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許多的事物,并對事物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象。如在課堂中學到了生字“云”,就會想到曾看見的藍天白云;學到了“閃電”,會聯(lián)想到雷電交加的夜晚。如何將經(jīng)驗與想象世界與客觀世界相連接呢?這就要靠教師在“教材”與“學生”之間設置情境。教師可以運用實物演示、角色表演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相互依存的情境,利用以圖畫串情節(jié),以故事展情節(jié),以兒歌帶情境,以生活經(jīng)驗顯情境等方式喚醒學生的以往記憶,將情境貫穿于課堂,首尾呼應。
【案例一】筆者在教學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的《項鏈》時,便設計了令人感覺新奇的游戲情境。在課堂教學前,筆者利用道具(一個大海螺)、課件(碧藍的大海視頻)與引人入勝的教學語言等創(chuàng)設了“海螺帶著學生來到大海邊尋找小伙伴”的游戲情境,而學生也積極地調動自己以往的記憶,重新認識大海。學生像春游一般,跟隨著導游海螺的指引,“玩”得樂不思蜀,他們?yōu)榇蠛5谋趟{清澈、浩瀚無垠而驚嘆,當鏡頭切換至沙灘上,學生回憶起曾在沙灘上游戲的快樂,而筆者也及時引導學生將沙灘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在一起,帶學生看看家鄉(xiāng)的沙灘,學生更能產(chǎn)生切身體會。學生在快樂的游戲情境中認識了“貝”“笑”“藍”,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撿到了造型各異的海螺與貝殼,學會深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
二、“闖”——游戲教學應設置合適的關卡與目標,激發(fā)學生好勝心
游戲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勝心與好奇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努力完成目標,也讓學生獲得了游戲勝利的喜悅。
【案例二】在聽課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一位教師設計的競賽機制十分有趣,其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上的語文園地四時,在背誦“日積月累”名句環(huán)節(jié)設置“最強大腦”比賽,準備計時器、小紅花還有皇冠,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選出班內的“最強大腦”,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背出最多的古詩?;顒右婚_始,計時器開始倒數(shù),學生就忙開了:有的拿著書拼命地讀,有的閉上雙眼大聲背誦,有的一邊背一邊時不時看一下沒有記住的句子。時間截止,每組推出代表,教師做裁判,背出一句得一朵紅花,每個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比賽中,當場上選手接不上時,場下觀眾急得跺腳。最后紅花數(shù)量最多的學生帶上皇冠,威風凜凜。
在這個游戲活動中,教師就設計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背出最多古詩的“關卡”,考驗學生的記憶與應變能力,并引入競爭機制,選出小組代表進行比賽,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三、“趣”——學會“逗趣”,引導學生步步深入
游戲教學具有趣味性、情境性與挑戰(zhàn)性的特點,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課堂,在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中實現(xiàn)知識的傳授?!岸喝ぁ?,即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尋找新的挑戰(zhàn)點,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引導學生步步深入。
【案例三】在教學《項鏈》一課時,筆者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學生剛學習長句子,朗讀句子不夠熟練,也不會恰當停頓,于是在學習“沙灘,黃黃的,又長又軟”時,筆者嘗試了引導學生學會朗讀時有重點地朗讀。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海邊玩嗎?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師:你喜歡在沙灘上玩什么?
生:撿貝殼、曬太陽、搭城堡、挖沙子。
師:凡是有大海就有沙灘,在我們杭州呀,也有這樣一片沙灘,小朋友們看?。ǔ鍪緢D片)沙子看上去?
生:黃黃的。
師:整個看起來?(手臂做拉長的動作)
生:長長的。
師:踩上去呢?
生:軟軟的。
師:哎呀,沙子太軟了,老師都想在上面打滾了呢!(學生笑作一團)那你們能帶著自己的感覺來讀一讀嗎?
學生朗讀。
師:哎呀,你讀得真好,真舒服啊,軟的感覺都出來了,老師真喜歡,誰的沙灘像他一樣?
師:你的沙灘不夠長呀,老師一下子就走完了,不過癮,誰再來試一試?
師:哎呦,你的沙灘走起來太舒服了,軟綿綿的,誰再來試一試?
在教師一步步的指引下,學生的朗讀聲音由小到大,重點詞朗讀到位,神態(tài)由僵硬到自然,朗讀時所蘊含的感情更是情真意切,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動”——設計充足的學習空間,勞逸結合
在低段語文課堂中,由于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教師往往感覺管紀律多過于上課,時常覺得幼齡兒童上課沒有紀律,課堂效果不夠理想,久而久之,教師上課累,學生學習內容少,失去求知的欲望,影響了長期的學習效果。在長期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低段的學生缺乏自控能力,在課堂上最多只能堅持二十分鐘的高效聽講,會有擺弄文具、走神等情況出現(xiàn)。那該怎么改變這種情況呢?具身認知理論認為學習是一項全身運動,要將學生的手眼口鼻全身器官調動起來。皮亞杰也曾提到:“兒童的身體活動是所有學習的基礎,人們是通過自己的身體感受來認識周圍世界?!边m度的放松與“偷懶”更有利于學生吸收與消化所學知識。形式多樣的課中操與兒歌就能有效地喚醒學生的身體機能,使得學習變成快樂、有趣的游戲活動。
結語
游戲,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活動。語文游戲,讓學習語文知識的變成一種喜聞樂見的游戲,這樣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樂趣,在活躍的氛圍中促進智力培育。所以,我們要讓語文知識和游戲元素巧妙銜接,采用靈活的游戲設計完成教學任務,以玩為教學媒介和載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洪霞.游戲教學,漫步語文殿堂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4(16).
[2]王玉梅.關于小學語文游戲教學的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