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勇
摘要:體育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進而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主要在室外進行,為小學生提供了開闊的活動空間。然而,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以自身的講授和演示為主,而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講和模仿,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不足,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而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將游戲融入體育教學當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從而實現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雙減;游戲化教學;應用策略
對于雙減背景下體育教學來說,要從發(fā)展學生興趣和愛好角度入手,讓學生更加愿意學習課堂知識,進而為體育學習提供持續(xù)動力。在雙減體育教學中,游戲是最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其既能夠充分釋放小學生自身的天性,又能夠讓學生在開展運動游戲的同時,完成體育任務內容。通過學習一系列游戲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學習樂趣,培養(yǎng)自身協作素質。在一些競技類游戲活動中,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提升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
一、游戲化教學的特點
(一)趣味性
游戲化教學具有趣味性的特點,體育游戲活動在形式上屬于游戲的范疇,因此,相比于普通的教學模式,體育游戲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營造出活躍的體育教學氛圍。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尚未成熟,面對枯燥的理論講解和重復訓練容易失去興趣,而游戲化的教學活動對他們來說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二)綜合性
與單一化的體育技術訓練不同,體育游戲活動往往涉及對學生多方面的鍛煉。過去的體育教學通常只針對學生的某一項技術或能力進行鍛煉,而在游戲化的體育活動中,需要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其中,不僅有利于促進他們身體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還能夠提高他們的神經反應速度、思維的敏捷性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從這一角度來看,游戲教學法對于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規(guī)范性
游戲教學法具有規(guī)范性的特點。盡管游戲化的教學活動給予了學生很大的活動空間,但并不是隨意的、盲目的,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和組織體育游戲活動,加強對學生游戲過程的指導,避免游戲活動過于松散而導致教學效果低下的現象。同時,游戲活動是在一定的規(guī)則下進行的,而小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較弱,在游戲中可能會出現違規(guī)的現象,影響其他學生的游戲體驗,或者導致游戲無法正常進行。對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游戲的規(guī)則,確保游戲過程的秩序性,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
二、游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根據學生年齡選擇不同體育游戲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范圍較廣,一年級與六年級學生心理成熟度不可一概而論,在體育游戲選擇時,要結合學生年齡適當選擇。比如:一年級與二年級低年齡學生,教學目標從隊列、走路、跑步開始,可選擇“接力跑”“墊子跑”“所有行動聽命令”等簡單有趣的游戲。三年級與四年級學生需要體育運動技能,可選擇難度適中的游戲,比如:“踩石過河”“看看誰反應快”等。五年級與六年級學生較為成熟,體質也接近成人,可選擇排球、籃球或足球等技巧較高的游戲。
在體育籃球教學中,學生可自主開展趣味性籃球比賽,為避免學生受傷,可選擇兩兩組隊,考慮小學生體力,一起比賽,先投中的一隊勝利,設置相應獎品,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比賽的同時,可激發(fā)學生掌握籃球基本方法,加強與隊友之間的溝通交流,還能夠在競爭內明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思維。在現代小學體育教學課程中,學生們雖然不用掌握和精通每一項體育文化、運動內容,但教師依舊要借助課堂教學來幫助學生掌握和了解現代社會各類體育運動游戲和玩法,打好理論基礎,將“鍛煉有利于身心健康”意志思維牢牢地扎入小學生腦海中,為學生今后長期體育運動工作打好基礎。每位小學生身心素質都不盡相同,為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課程對學生身心健康影響,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很有必要進行因材施教。因此,教師應該賦予學生更多選擇,選擇適當時機,促使學生自己決定運動項目,以此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進而可更好地開展體育鍛煉。
(二)在體育素質培養(yǎng)中運用體育游戲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體育綜合素質的內容十分豐富,除了體育知識與技能外,還包括團隊意識、競技精神、自信、自律、自強等精神品質。在體育素質的培養(yǎng)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代替?zhèn)鹘y的教學方法,將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融入游戲活動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基礎等因素,設計不同形式的體育游戲活動,通過競賽類的游戲培養(yǎng)學生奮進、自強的心理品質,通過集體性的游戲引導學生樹立團結協作的觀念。
例如,在教學籃球的時候,教師可先教授給學生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然后讓班級中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在籃球競賽的活動中,學生首先要在組內做好分工,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與優(yōu)勢,彼此積極配合,同時還要與其他的小組進行競爭,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活動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特點,在激發(fā)學生競爭精神的同時,提高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在競賽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起“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觀念,不要讓學生因為一時的失敗或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培養(yǎng)他們終身體育的觀念,鼓勵他們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身體素質與運動水平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游戲教學是一種符合兒童天性的方法,也是雙減課程改革十分提倡的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明確游戲教學法的意義和作用,將其應用到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增強技能訓練的效果,加強對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促進小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幫助他們?yōu)槲磥淼膶W習與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彩環(huán).體育游戲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田徑,2021(06):64–65.
[2]張凱.淺析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程中的有效應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09(11):156–157.